跨越五千年的一大步
在“鹰”号降落月面6个小时后,地面指挥中心同意了他们要出舱的一再要求。两人在舱内吃了在月面上的第一餐:8块干咸肉方腿,4块家常小甜饼,一罐桃子汁以及咖啡、菠萝、葡萄等水果饮料,又穿上了特殊的“航天服”,背着科学仪器和供氧瓶,打开了舱门和电视摄像机,来到了高达5米的平台上。顿时,一个奇妙的天地同时映入了世界6亿多观众的眼帘之中:一片阳光照耀下的月面上,满目都是大小岩石和尘埃。除了两个宇航员外,再也没有其他生命,也没有任何细微的声音。阿姆斯特朗由于还未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四肢又失去了平时少不了的触觉,轻飘飘的身体反而使他动作显得十分笨拙,走起来踉踉跄跄,简直无法下舷梯。试了几次后,还是在身后奥尔德林的“指点”下,才一步一步地跨下来。即使如此,这区区九级台阶竟花了20分钟时间!
1969年7月20日晚10时56分(格林尼治时间7月21日4时56分北京时间21日12时56分),阿姆斯特朗的左足终于踏到了月球表面上,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这时,全世界都听到了他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的确,这跨过了38万千米的一大步,也是跨越了五千年的一大步!他这一步踏在静海的西南部,月面位置是北纬0°41′,东经23°26′——这里后来被命名为“静海基地”。
19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踏到了月面上。他们的活动状况顷刻就出现在地面的电视机上,因为电波传过月球的38万千米只需1.3秒时间。他们两人在刚刚还视为畏途的舷梯上跳上跳下,情不自禁地呼喊着:“哦,美啊!”“太好了,好极了,美极了!”
他们开始漫步了。开始时,两人简直难以举步,摇摇晃晃地活像两个醉汉。用奥尔德林的话说:“你要非常小心记住自己的质量中心在什么地方,有时要走两三步才能弄清你身下还有两只脚。”加上月面上强烈的黑白反差,使电视机前的人们看来似乎不像是真的,倒像是两个机器人似的。但没过多久,他们适应了过来,他们开始用跳蹦的方式来行走,就像袋鼠那样跳跃着前进。
他们开始工作了,首先把一面美国星条旗插在了月面上。它宽3英尺,长5英尺,并由细铁丝弄直了(因为月面上没有风,不这样做旗子就无法展开来)。登月舱的外壳上还有一块不锈钢的标牌,上面用英语写着:“公元1969年7月,人从地球来到月球,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和平来此。”登月任务完成后,这块标牌连同外壳一起永远遗留在了月面上。除此之外,他们带到月球上的纪念品还有73个国家元首的亲笔信,以及为纪念不幸殉难的航天员的徽章等。
两人在月面上做了几项科学实验。2小时47分以后,他们带了22千克月球岩石回到舱内。7月22日吃了一餐,睡了一觉。他们在月面上停留了21小时37分钟后,怀着惋惜的心情,心痛地抛弃了已完成历史使命的登月舱,乘着它的上半部分回到了柯林斯的身边。除了带有四条细长支腿的“鹰”的外壳部分外,他们还丢下了几架照相机,步行时笨重的靴子,一些仪器的包装盒子,一根铝杆,两只背包及一些不再需要的杂物,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负荷。在他们与柯林斯会合后,连这支小火箭(登月舱的最后部分)也被扔出了飞船,成为太空中的一块废物。
返回地球时十分顺利。60小时以后,飞船重入大气层,最后溅落在太平洋上,与原定的溅落时间只差了10秒钟。要知道,飞行100万多千米才差10秒,这是多么不容易啊!飞船落水时,距打捞他们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不到20千米,尼克松总统也在舰上参加了欢迎他们归来的隆重仪式。
9个月后,“阿波罗12号”又降落于月面风暴洋东南部,它离当年“勘测者3号”在1967年4月19日的着陆点只有180米。所以两名宇航员还从这个旧探测器中拆下了一架照相机——后来,从它中间培养出了地面上的细菌。这说明地球上的某些细菌,在月球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至少能存活两年多时间。它还制造了一次人造陨星撞击月球的试验,引起了持续时间达55分钟的一次“月震”。
“阿波罗”计划造就了24个“月球人”,24人次到广寒宫作了客,其中12人踏上了月面。同时还把四辆“月球车”运上了月面。其中“阿波罗”15、16号在环月轨道上还各发射了一颗“人造月球卫星”。17号的宇航员则在月面上挖了三口深约3米的“井”(当然是不会有水渗出来的干井)。12个宇航员一共做了几十项科学实验与勘测,拍摄了15000多张清晰的月球近距照片和长达12千米的电影胶卷,带回了380千克月岩和大量的月壤,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而且,许多登月尖端技术已被移植到工农业及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漫步月球
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如果说,宇航员是万里挑一的精英,那么12个登月者应是真正的“人上人”了。他们在月面上无畏的精神,坚韧的毅力,无穷的智慧,辛勤的工作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他们从月宫凯旋而归时,都受到了国宾般的隆重接待,但在鲜花和荣誉面前,12个人却走着不同的道路。
在月面上留下第一个人类足迹的尼尔·阿姆斯特朗自幼聪颖好学,在中学时代便为因病临时缺课的老师代课,后成为出色的飞行员。但他一贯淡泊名利,尽管在几次太空旅行中他临危不惧,有化险为夷的天赋,但他一直十分自谦,总说自己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并“希望大家早早忘掉我”。登月之后即辞职隐居在俄亥俄州一个小城镇的郊外,平时过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只有在总统特邀时才偶露一面。1986年“挑战者”惨祸之后,他应里根之邀参加了调查工作。现在他仍在自己的农场中过着平静的生活。
与他一起登月的艾德温·奥尔德林虽然早期经历与他相仿,但“漫步月球第二人”的荣誉却反而成了他的精神负担,他的空军上校父亲也一直为迟19分钟而耿耿于怀。奥尔德林为此苦恼不已,一度被送入空军医院的精神病房,妻子因而离他而去,第二次婚姻也因他酗酒而破裂。直到1980年50岁时,才在医生及朋友的劝导下戒了酒,并第3次结婚,现在夫妇俩安居加利福尼亚,他也开始振作起来,出版了两本著作和一部科幻小说,并在为将来的“太空旅游”而奔波。回顾往事,他无限感叹:“当年传媒过分的渲染,使我们一夜间变成了伟大人物,这使我晕头转向无法适应,现在我已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先后6次进入太空的约翰·扬是登月者中唯一仍在航天局工作的专职科学家,并已任技术总监之要职。他第一次上天时年仅35岁,登月是他的第4次太空之旅,尽管称“阿波罗16”是“迄今最成功的宇宙飞行”,其实也是事故连连、险象环生:先是扯断了一根电缆,使一些科学实验仪器无法运作,接着绕月运行母船上的摄影设备出了故障,而回到母船后,又有一个电闸出了毛病,使原定的月震试验难以为继……他的第5次宇航即是世界上航天飞机的处女航,他作为指令长“开辟了航天新纪元”。至今仅有一人平了他的6次记录。
地质学家哈里逊·施密特走的从政之路,一度当上了新墨西哥州共和党的参议员,现在虽早已下台,但仍在从事科技和政治方面的咨询工作。艾伦·比恩却成了一位艺术家,他现在已是世界上唯一的从月球上归来、专门以月球为题材作画的画家,并决心在10~15年内创作出200幅作品,据说因他的画上涂有“原始月尘”,所以售价都在5万美元以上。
最后离开月球的尤金·塞尔南,从月球归来后先是在一家石油公司供职,但老板需要的是用他登月的传奇般经历来招引生意,而漠视他的才能,甚至有位富商要塞尔南为他的轻型卡车题写“宇航牌汽车”……受不了市侩之气的塞尔南终于拂袖而去。他现在是休斯顿航天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并经常在电视中作太空活动的评论讲解,并成为美国广播公司中最受欢迎的人员之一。他多次强调“作为最后一个登月人的荣誉,我希望尽早地被人取而代之”1994年10月,他应邀到上海参加“我们的太空时代展览”。对于中国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他极为感动,他说:“人是上帝创造的奇迹,而世界的奇迹将由人类自己来创造。”
登月者中有2人则莫名其妙地成了忠实的宗教信徒,更有一人还因失足被航天局除名处理。
说来难以置信的是,轰轰烈烈的登月壮举,登月者的津贴少得可怜,每天只有区区27美元,还得从中扣去伙食费22.5美元(因他们有原来的工资),这与他们的名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戴维·斯科特就在这考验前把握不住自己。他的航天资历与阿姆斯特朗相当,当年他们二人就一起驾驭“双子8号”作了首次宇宙飞行,1969年他又作为“阿波罗9号”的3人之一,在地球周围对登月舱进行性能测试,1971年的登月是他第3次太空活动。他事先印制了398个首日封,上面绘有“阿波罗”登月飞船、登月舱的图案,还一一贴上了与此活动相关的纪念邮票。在登月时他把它们带上了月球,8月7日回到打捞船后又逐个加盖了特殊的邮戳,这样,这些特制的首日封马上身价百倍,变成了罕见的“太空首日封”。斯科特还奇货可居,把它的价格抬到2000美元一枚!可是不久便东窗事发,他“偷鸡不着反蚀把米”,被弄得声名狼藉……后来几经周折才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太空运输咨询公司谋得了一个职位。
故事还有不少,但我们从中已可得到不少教益,学会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荣誉。
建立永久基地
到21世纪初,人类将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永久基地。人要到月球上去干什么?
首先要建立月球发电站。地球上的能源日渐枯竭,自然就想到在月球上建立太阳能电站为地球所用,科学家设想,在月面上安装数以千计的太阳能电池阵,收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以微波形式送回地球。月球发电有许多优点,它不受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而且费用低,安全可靠,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要建立月球天文台。月球上引力小,加上没有大气的遮挡,十分有利于架设巨型望远镜。帮助人类更好地研究遥远星系的秘密。
建立月球工业和开采无公害的核原料,是月球永久基地的重要工作。高真空和低重力,使月球工厂能生产出许多地球上不能或难以制造出的高性能材料。月球土壤里有大量的核原料——氦3,它是一种核聚变最理想的燃料,用它发电,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把月球变成宇宙航行的中转站。从月球上向其他星球发射探测器和宇宙飞船,要比地球上容易得多。近来月球上又发现了水,这不仅可供航天员生活之用,而且用水制造出的液氢和液氧,正是火箭所用的燃料。未来人类远征宇宙之时,月球必然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跳板和中转站。
到月球上找水
20世纪末,“月球勘探者”在月球上发现了水,这一消息对人类来说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那样惊喜。
早在1996年,科学家在分析研究1994年“克莱门汀1号”探测器拍摄的1500张月面照片后,产生了争议,因为有一张照片被某些科学家怀疑是月球南极的冰湖照片。
于是,“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带着证实月球是否有水的任务,于1998年1月6日发射升空,并于1月12日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开始了它的找水探测。在月球上空,“月球勘探者”是怎样找水的呢?
原来,“月球勘探者”携带了一种先进的找水仪器——中子光谱仪。我们知道,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中子光谱仪对氢原子特别敏感,再加上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所以,如果中子光谱仪在空中发现月面有过量氢原子存在,就可以找到水。中子光谱仪找水的本领非常高,它高高在上就可以在1立方米的月球土壤里测出一小杯水的含量。
“月球勘探者”经过7个星期的月面扫描探测后发现,月球两极的盆地的底部存在水。由于那里终年照不到阳光,温度极低,常年在-150℃以下,水都是以固态形态——冰存在。冰的上面还盖有一层几十厘米厚的土层。
那么,月球水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认为,月球经常受到彗星的撞击,而彗星的含水量约为30%~80%,彗尾中水蒸气的含水量高达90%。这些外来的水分在月面受到阳光照射而蒸发,而一部分水蒸气在月球两极那些温度极低的盆地底部凝结起来。所以,这些冰不是集中在一起的,而是与尘土混合的冰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