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100000053

第53章 综合病症(24)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淤。

【组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意苡仁各30克,蚤休、丹参、土茯苓各15克,茜草炭、炮山甲各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解毒凉血,活血止痛。

【组成】鸦胆子、生马钱子、生附子、轻粉各4.5克,雄黄、青黛各9克,砒石6克,冰片1.5克,乌梅炭15克,鹿香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棉球加上药末贴于宫颈部,48小时后取出,3日内不重复使用。

白血病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急性白血病高热出血者。

【组成】犀角1克,丹皮9克,赤芍30克,玄参15克,紫草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凉血止血。

【组成】土大黄30~60克。

【用法】水开后入药煎15~20分钟,煎2汁,每汁煎成200毫升左右,分2~3次服,可连续服用。

方三

【主治】清热解毒,益气扶正,活血化淤。用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

【组成】半枝莲、猪殃殃、羊蹄、大青叶各30克,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各12克,三棱、莪术各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扶正固本,活血止痛,解毒化淤。用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组成】黄芪、党参、小蓟、白花蛇舌草、女贞子各30克,补骨脂24克,枸杞子18克,当归、莪术各15克,白术、茯苓、陈皮、阿胶各12克,三七粉(冲服)3克,甘草6克,丹参18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淋巴瘤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水。用于湿热之毒内盛、淤血已成之症。配合化疗药物等治疗淋巴瘤证见淋巴肿大、发热、苔腻病症。

【组成】白花蛇舌草45克,薏苡仁30克,黄药子9克,乌梅9克,龙葵30克,三七粉3克(吞)。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软坚散结。用于痰核瘰疬,瘕积聚及淋巴瘤,肝脾肿大。

【组成】夏枯草30克,土茯苓30克,瓜蒌30克,龙葵30克,威灵仙30克,黄药子15克。

【用法】上方煎水内服,每日1剂。

【附注】伴见阴虚盗汗,加五味子、知母;疲乏无力明显者,加黄芪、白术、甘草;肝脾肿大加龟板、鳖甲、炮山甲。

方三

【主治】健脾益气,化痰理气。用于淋巴肉瘤等病症。

【组成】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薏苡仁20克,浙贝母15克,甘草6克,延胡索10克,木香6克。

【用法】上药水煎内服,每日1剂。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方一

【主治】清肝火,养肝血,通大便。用于该病证属“肝实、肝火”之湿热蕴结者。

【组成】当归15克,龙胆草、芦荟各10克,栀子12克,黄芩、黄连各6克,黄柏10克,大黄6克,青黛10克,木香6~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白血病各型。

【组成】青黛适量。

【用法】青黛2~4克,冲服,每日3次。亦可装入胶囊服用。

【附注】不宜煎汤,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少数有短时间腹部隐痛,轻微腹泻,减药量后消失。

方三

【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该方用于脾肿大明显或气血不足、血淤明显者。

【组成】龟板、鳖甲各18~30克,莪术、三棱各12克,红花9克,黄芪、太子参各15克,丹参、赤芍各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内服,每日1剂,龟板、鳖甲先煎。

虫兽咬伤

毒蛇咬伤

方一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散结,利水通便。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生大黄(后下)12克,芒硝15克,黄柏15克,夏枯草12克,香白芷12克,车前子15克,蜈蚣3条,全蝎3只。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附注】服药后大便通畅,可将大黄、芒硝减至10克续服。若有口鼻出血、血尿、便血或全身出现淤斑的,加鲜生地30克,丹皮12克,大蓟30克,白茅根30克;高热、惊悸、抽搐、项强加钩藤(后下)、鸭跖草各30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伤口有感染加金银花20克,野菊花30克,蒲公英30克;尿少、尿闭加鲜茅根120克(干品量减半)、半边莲50克;气促、紫绀、呼吸不规则加附子10克,别直参10克(另煎服);烦躁、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粒(成药)研细灌服。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散结,消肿止痛。

【组成】雄黄10克,吴茱萸10克,贝母15克,威灵仙15克,五灵脂10克,白芷10克,细辛6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温水或黄酒调和送下,每日1次。

方三

【主治】清热凉血,镇痉息风,清热解毒。

【组成】一点红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千里光30克,蜈蚣30克,乌蔹莓30克,大蓟30克,八角莲30克,三叶刺针草30克,矮冷水花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内服每次9~15克,每日3次,首次加倍。儿童药量酌减,用上药末适量与水调成糊状,外涂伤口周围,每日1~2次。

【附注】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失语等加用鲜白芍花叶60克,捣烂取汁内服;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者加万年青叶5~7片,捣烂取汁内服;对高热不退、神昏、谵妄者加用蒲公英18克,连翘9克,银花9克,黄芩9克,水煎服;对出血较明显者,加用地丁草30克,夏枯草30克,水煎服;对昏迷不醒加用生半夏或石胡荽(鹅不食草)捣烂捏成花生米大小的药丸,轮流塞一鼻孔,对伤口感染有明显坏死组织者,用本方鲜品煎水外洗,或用鲜腥草、乌蔹莓、一点红鲜品捣烂外敷,每日2~3次。

方四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利水消肿。用于各种蛇咬伤。

【组成】半边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徐长卿12克,射干12克,青木香12克,细辛6克,五灵脂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附注】对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者,射干可增至15克,另加山豆根15克;对高热不退,神昏,谵妄者可加用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蜈蚣2条。

方五

【主治】解毒散淤,止血杀虫。主治毒蛇咬伤。

【组成】醋200~500毫升,五灵脂15克,雄黄15克。

【用法】蛇伤时即可饮用好醋300~500毫升,缚其伤患处,令毒气不随血行;然后再酒服雄黄、五灵脂,少顷伤处出黄水尽则肿消,再以雄黄末涂之伤口之中,口合而愈。

方六

【主治】清热解毒,息风定惊。用于以风毒为主的毒蛇咬伤。

【组成】半边莲30克,野菊花20克,青木香15克,白芷10克,川贝母10克,龙胆草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全蝎6克,蜈蚣6克,甘草4.5克,细辛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七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以火毒为主的蛇咬伤。

【组成】半边莲30克,鲜生地30克,丹皮1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赤芍12克,黑山栀10克,射干10克,犀角3克(水牛角6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1剂分2次服,犀角磨粉冲服或水牛角劈细先煎。

方八

【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蛇咬伤中混合毒患者。

【组成】鲜半边莲60~12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2~3剂,其药渣用来围敷伤口。

蜈蚣咬伤

方一

【主治】消肿止血。

【组成】桑树叶适量。

【用法】取叶置口中嚼烂涂之,立效。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组成】青苔适量。

【用法】取青苔敷之,立效。

方三

【主治】青热解毒,缓急止痛。

【组成】生甘草适量。

【用法】口嚼烂敷患处,立效。

方四

【主治】解毒,消肿,止痛。

【组成】雄鸡一只。

【用法】倒置鸡,蘸流涎涂伤处,严重者杀鸡将血趁热饮之,效佳。

方五

【主治】理创伤,祛疮毒。

【组成】鲜扁豆叶适量。

【用法】将叶捣烂外敷,立效。

方六

【主治】散结消痈,敷疮肿毒。

【组成】鲜蒲公英适量。

【用法】上药捣烂外敷,效佳。

方七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组成】五灵脂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5克,细辛10克,吴茱萸15克,防己15克,浙贝母12克,半边莲30克,大青叶20克,车前子15克。

【用法】将上药支于药锅内,加水500毫升,冲入米酒100克,煎沸15分钟,待稍暖后先服一半,4小时后服一半。

蝎蜇伤

方一

【主治】止痛,消肿。

【组成】幼童小便。

【用法】取童便冲洗或浸泡患处。

方二

【主治】清热,解毒,止痛。

【组成】白矾30克(生),雄黄15克,信石15克,巴豆9克,黄蜡15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末,待蜡熔后撒入其中搅匀,制成锭子如枣子大,每次用时将锭子于热焰上炙开滴于患处,其痛立止。

方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用于蝎、蜈蚣、蜂等诸毒虫蜇咬伤。

【组成】青黛6克,雄黄6克,麝香0.3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末,以水调之将涂于患处。各种毒虫咬伤重者,可用白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