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神医药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400000020

第20章 内科(14)

五加皮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主治】妊娠腰疼痛,或连日不已。

【组成】五加皮60克,杜仲120克(去粗皮,炙微黄,锉),萆薢60克(锉),狗脊60克(去毛),阿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防风60克(去芦,头),芎90克,细辛30克,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丸,煎至18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调营活络散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三。

【功用】养血调营,通经活络。

【主治】闪挫血滞,腰部疼痛,脉弦涩者。

【组成】羌活30克,秦艽30克,当归60克,乳香30克,香附30克,木香30克,续断60克(酒炒),杜仲60克(酒炒)牛膝45克(酒炒)。

【用法】上药研末为散。水、酒各半煎,去滓,早、晚各一服。

【附注】闪挫伤营,血滞不化,不能营养经脉,故腰痛不止。羌活通经彻络,乳香活血散滞,秦艽活血脉以通肌,当归养营血以荣经,木香调和经气,香附调气解郁,杜仲补肾强腰,续断理伤续筋,牛膝补肝肾以壮筋骨。为散,水、酒煎服,使血活滞行,则经络能畅而腰痛自瘳。

牛膝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主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脚疼痛不可忍。

【组成】牛膝30克(去苗),虎胫骨60克(涂酥,炙黄),赤芍药30克,琥珀30克,桂心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芎20克,没药30克,麒麟竭30克,干漆30克(捣碎,炒令烟出),防风30克(去芦头),木香15克,地龙15克(微炒),羌活30克(去芦头),酸枣仁30克(微炒),生干地黄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3克,不拘时候。

淋证

龙胆泻肝汤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功用】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组成】柴胡梢、泽泻各3克,车前子、木通各1.5克,生地黄、当归梢、草龙胆各9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龙脑鸡苏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主治】肺热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

【组成】柴胡(要真银川者)60克(锉,同木通以沸汤100毫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锉,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60克,麦门冬(汤洗,去心,焙干)120克,黄芪(去芦)30克,鸡苏(净叶)500克,甘草(炙)45克,生干地黄末(后入膏)180克。

【用法】上药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1千克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20丸,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后、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腹时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四炒固真丹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主治】元脏久虚,遗精白浊,五淋七疝,妇人崩带下血,子宫血海虚冷等证。

【组成】苍术500克。

【用法】上药分作四分。一分用茴香、青盐各30克炒;一分用川乌、川楝各30克炒;一分用川椒、故纸各30克炒;一分用酒、醋炒,俱以术黄为度,去各炒药,为末,煮药酒、醋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男子酒下,妇人淡醋汤下。

立效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主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有血出,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组成】山栀子(去皮炒)15克,瞿麦穗30克,甘草(炙)22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15~22克,用水250毫升,入连须葱根7个,灯芯50茎,生姜5~7片,同煎至175毫升,时时温服。

葵子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葵花汤(《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滑窍。

【主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者。

【组成】赤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葵子、枳实(麸炒)、瞿麦、木通(去节)、黄芩、车前子(炒)、滑石、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硼砂散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六。

【功用】化石利尿,通淋止痛。

【主治】沙石淋,急痛者。

【组成】硼砂(细研)、琥珀、赤茯苓、蜀葵子、陈橘皮(不去白)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7.5克,用葱头2片(去心),麦门冬21粒,蜜2匙,新水煎取清汁调下;或绿豆水浸,和皮研,取清汁调下。

槟榔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

【主治】血淋,小便淋沥,水道疼痛。

【组成】槟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膏淋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膏淋。小便混浊稠黏,淋涩作痛。

【组成】生山药30克,生芡实18克,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大生地18克(切片),潞党参9克,生杭芍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小便混浊但不稠黏者,龙骨、牡蛎宜减半。

小便不利(遗尿)

化阴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生黄柏、生知母各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寒通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功用】清利湿热。

【主治】下焦蕴蓄实热,膀胱肿胀,溺管闭塞,小便滴沥不通。

【组成】滑石30克,生杭芍30克,知母24克,黄柏24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火府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三。

【主治】心、肝二经蕴蓄邪热,口燥咽干,大渴引饮,潮热烦躁,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小便赤涩,癃闭不通。

【组成】生干地黄、黄芩、木通各60克,犀角30克,甘草9克(微炙)。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后用温开水送下。

颠倒散

【来源】《古今医鉴》卷八。

【主治】脏腑实热,或小便不通,或大便不通,或大小便俱不通。

【组成】大黄9克,滑石9克,皂角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散。如大便不通,再加大黄9克;如小便不通,再加滑石9克;如大小便俱不通,大黄、滑石各加9克,研末,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禁忌】非实热所致的大、小便不通忌用。

加味地黄丸

【来源】《寿世保元》卷六。

【功用】补肾助阳,固摄止遗。

【主治】肾气膀胱俱虚,冷气乘之,不能约制,遗尿不禁,或睡中自出者。

【组成】怀生地黄(酒蒸)120克,怀山药60克,牡丹皮45克,白茯苓30克,山茱萸(酒蒸,去核),破故纸(炒)各60克,益智仁30克,人参30克,肉桂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葱白汤

【来源】《全生指迷方》卷四。

【主治】忍尿劳役,或受惊恐,以致突然小便不通,脐腹膨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脉右手急大者。

【组成】橘皮(洗,切)9克,葵子3克,葱白3茎(切)。

【用法】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3次服。

小便频数

加减桑螵蛸散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四。

【主治】阳气虚弱,小便频数,或遗溺。

【组成】桑螵蛸30枚(酥炙),鹿茸1对(酥炙),黄芪90克(蜜酒炙),麦门冬(去心)75克,五味子15克,补骨脂(盐、酒炒)、厚杜仲(盐、酒炒)各9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散。每服9克,空腹时羊肾煎汤调服,并用红酒细嚼羊肾。或以羊肾汤泛为丸,空腹时用酒送下9克。

舒和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主治】因受风寒,小便遗精白浊,其脉弦而长,左脉尤甚者。

【组成】桂枝尖12克,生黄芪9克,续断9克,桑寄生9克,知母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加减】服此汤数剂后,病未痊愈者,去桂枝,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18克。

白茯苓散

【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

【异名】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

【主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组成】白茯苓、龙骨、甘草(炙,锉细)、干姜、桂心、续断、附子各30克,熟干地黄、桑螵蛸(微炒)各45克。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锁精丸

【来源】《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主治】下元虚弱,小便白浊,或白带淋漓,小便频数。

【组成】破故纸(炒)、青盐各120克,白茯苓、五倍子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瑞莲丸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金莲丸(《医学和门》卷七)。

【功用】滋阴养心,益肾化淤。

【主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组成】白茯苓(去皮)、石莲肉(炒,去心)、龙骨(生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洗,去心,甘草水煎)、柏子仁(炒,别研)、紫石英(火煅七次,研令极细)、当归(去芦,酒浸)酸枣仁(炒,去壳)、龙齿各30克,乳香15克(别研)。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枣汤送下。

螵蛸散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八。

【主治】小便频数,白浊。

【组成】桑螵蛸(炙,盐末)、远志(去心)、石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鳖甲(一方用龟甲)(醋煮)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夜卧时以人参汤调下。

遗精

安肾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功用】壮阳益肾。

【主治】肾经积冷,下元虚备,目暗耳鸣,四肢无力。夜梦遗精,小便频数,脐腹撮痛,食少体瘦,惊恐健忘,大便溏泻。

【组成】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乌(炮,去皮、脐)各500克,桃仁(麸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药、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术、破故纸各1.5千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小肠气者,用炒茴香盐酒送下。

交解饮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主治】脾胃气弱,阴阳胜复,发为痃疟。

【组成】肉豆蔻(半生,半面裹煨)、草豆蔻(如上法)、甘草(半生,地炙)、厚朴(半生,半姜制炒)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服。

珍珠粉丸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主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

【组成】黄柏500克(放新瓦上烧令通赤),真蛤粉5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神龙丹

【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主治】遗精。

【组成】文蛤(炒)6克,白龙骨(煅)9克,白茯神(去皮、木)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以醋糊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秘元汤

【来源】《会约医镜》卷十三。

【功用】培补心脾。

【主治】思虑劳倦,梦遗滑精,延久无火者。

【组成】远志肉2.4克,山药6克,芡实6克,枣仁(炒,捣碎)4.5克,白术(土炒)、茯苓各4.5克,甘草(炙)3克,五味子14粒(微炒,捣)。

【用法】上药以水煎,空腹时服。

【加减】如有火觉热者,加苦参3~6克;如气大虚者,加蜜炙黄芪3~9克。

涩精金锁丹

【来源】《中藏经》卷下。

【主治】遗精。

【组成】韭子200克(酒浸三宿,滤出焙干)。

【用法】上药杵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菟丝子丸

【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

【异名】菟丝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功用】补肾摄精。

【主治】肾气虚衰,精液不固,致患膏淋,脂膏随溺而下,茎中微痛,脉散涩而微。

【组成】菟丝子(去尘土,水淘净,酒浸一夜,乘润先捣为粗末,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7.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清米饮送下。

清心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主治】热盛梦泄,怔忡恍惚,胸膈痞闷,舌干。

【组成】黄柏(去粗皮,锉)30克。

【用法】上一味,捣罗为末。入龙脑3克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每服10~15丸,浓煎麦门冬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