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500000013

第13章 内科(13)

【临床】以本方治疗偏头痛百余例,疗效满意。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病例】顾××,女,43岁。患偏头痛年余,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3~4天。发作时不能坚持工作,因畏服煎药,单纯给予头痛塞鼻散1瓶,每次取少许以绢包裹塞鼻,塞后即可止痛。痛发时再塞又可取效,连塞2日即完全痛止。半年余未再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中药蒸熏治头痛

【组成】川芎、白芷各15克,晚蚕砂30克,僵蚕20~30只(20岁以上者,每岁再加1只)。

【用法】上药共入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牛皮纸(或厚纸)将砂锅口糊封,并视疼痛部位大小,在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处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块大方手巾罩住头部,以热药气熏蒸。每日1剂,每剂2次,每次蒸10~15分钟。一般蒸熏2~3次,最多10次。复发可再用,至愈为度。

【主治】凡头痛,不论内伤外感,病情久暂,均可用。肿瘤、外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忌用。

【临床】以1977年治疗的39例为例。痊愈29例,有效10例。其中蒸熏1~2次10例,3次15例,4次5例,5次4例,6次以上5例。病程1年以下者5例,1~3年7例,3~5年13例,5~10年12例,10年以上者2例。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第9期。

川芎全蝎散塞鼻治头痛

【组成】川芎、红花、全蝎各6克,白芷、冰片各5克。

【用法】将上药研面,用纱布包好塞鼻孔,或将药研细末,散于膏类的胶布上,贴太阳穴。

【病例】吴×,男,43岁。6年前头部被击伤后,头痛迁延不愈,迭治无效。劳累后头痛加重。近觉头痛如刺,痛有定处,时作时止。舌紫黯有淤点,脉沉涩。用上方塞鼻,2小时后头痛明显好转,当天痛除。随访半年未见头痛发作。

按:本方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内伤头痛。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2年第9期。

(李亚红刘建忠)

蒲氏番蜜膏治面瘫

【组成】番木鳖(即马钱子)500克,白蜜适量。

【用法】将番木鳖加水36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

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斜涂右侧,向右边斜涂左侧),厚约0.2厘米(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天发生奇痒;6~8天出现粒疹;9~14日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先兆,即可停药。

【临床】治疗224例,痊愈199例,好转18例,无效7例。

【病例】赵××,男,47岁,1976年1月9日诊。口角向右斜,右耳颊痛已月余,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现右眼不能闭合,右额无皱纹,说话时口向左边斜,苔白腻,脉沉滑。用蒲氏番蜜膏涂患侧13次,痊愈,随访至今安然无恙。

【来源】《四川中医》1985年第11期。

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

【组成】当归12克,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独活、制没药、香附、川牛膝、秦艽、地龙、伸筋草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临床】治疗36例,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平均治疗17.4日。随访治愈者1年以上,无一复发。

【来源】《四川中医》1985年第11期。

柳枝粉治眩晕症

【组成】柳树枝适量。

【用法】取柳树枝晒干研末备用(最好在清明前后数日采取,阴干,存过冬)。用时,根据病情取一两味中药煎汁,冲服10克柳树枝粉(若辨为火症:取夏枯草15克;风症:取钩藤30克;血虚:取当归12克;阴虚:取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阳虚:取仙灵脾,仙茅各15克),每日1次。

【临床】经治25例,以头眩晕为主症,兼呕吐、头痛、胸闷、气急等;其中肝风内动10例,肝火上炎4例,痰湿上蒙4例,淤血阻滞2例,阴虚3例,气虚1例,均经他药治疗未效者。用上法治疗后全部治愈,见效最快为2天,最慢为7日。药后未见副作用。

【病例】赵××,男,46岁,教师。因眩晕卧床不起已1个月余,伴恶心、头痛、失眠、易怒,舌苔薄白腻,脉弦滑。曾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经用他药,效果不显。中医辨为痰湿上蒙,半夏煎汁冲服柳枝粉,2次见效,5次获愈。

按:柳枝入药,早有文献记载,《本草纲目》谓“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经现代药理研究,含有水杨甙等成分;国内近年来亦有用柳枝治冠心病、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烧烫伤等有效。至于治眩晕,是否系水杨甙等成分促使血管微循环改善,尚待进一步研究。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7期。

镇眩汤治疗眩晕症

【组成】川芎、白芍各10~16克,当归、生地、桂枝各10~12克,白茯苓12~18克,白术、甘草各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6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200~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15日1个疗程。

【临床】经治150例,其中治愈49例,显效58例,有效38例,无效5例。

【病例】李××,女,46岁,干部,1987年5月24日诊。主诉眩晕近3年,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头晕目眩,间伴耳鸣,时轻时重,轻则视物晃动,重则旋转欲倒;心烦易怒,少寐多梦,不欲饮食,恼怒时上述症状加重。查双眼呈水平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投“镇眩汤”加泽泻、枳壳各12克,菊花10克,5剂,水煎服。药后眩晕、耳鸣减轻,又进12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来源】《新中医》1991年第3期。

加减茯苓四逆汤治内耳眩晕症

【组成】茯苓、泽泻、半夏、神曲各12克(炙),甘草、干姜各3克,附片、桂枝各5克,薏苡仁15克,磁石20克。

【临床】共治88例,经本方治疗后均获痊愈。即头晕、目眩、耳鸣消失,恶心呕吐停止,听力减退好转或不再加重。其中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53剂。随访3个月复发的有4例,半年后复发的6例,再用本方治疗仍有效。

【病例】王××,男,51岁,1983年7月23日诊。内耳眩晕症反复发作已20余年,近因天气炎热,过食冷饮、瓜果,又因露宿受风寒,以致外感寒湿、内伤生冷,水饮内聚,引发痼疾。症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呕吐痰食,双手紧握床壁不放。自诉张眼即天花板旋转,身如腾云,有立即倾倒之感,耳如蝉鸣。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无力;两眼球震颤,右耳听力差,血压16.8/10.3千帕。投予加减茯苓四逆汤基本方加天麻、白芷、吴茱萸、丁香。3剂,诸症顿失。续服原方3剂,以巩固疗效,至今4年未见复发。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2期。

滋肾蓉精丸治疗肾虚型糖尿病

【组成】黄精20克,肉苁蓉、制首乌、金樱子、淮山药各15克,赤芍、山楂、五味子、佛手片各10克。

【用法】按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制成小丸,每次6克,每天3次。

【临床】治疗170例肾虚型糖尿病获近期治愈49例,显效22例,有效7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7.1%。

中医定型标准:(1)主症: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虚胖。

(2)肾虚见症:面色萎黄或黧黑,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动则气促,多汗疲乏,失眠多梦,耳鸣耳聋,手足心热,肢麻肢痛,腰膝酸软,健忘,性功能低下,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夜尿频多,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或舌质暗红,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来源】《中医杂志》1990年第4期。

益气通阳方治病毒性心肌炎

【组成】黄芪50克,生地、党参各30克,白术20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15~30克,五味子10~20克,桂枝10~25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服。本方功用为益气通阳。

【来源】《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

利湿通阳汤治自汗

【组成】杏仁、白蔻仁、半夏、厚朴、淡竹叶、黄芩各9克,通草6克,滑石15克,薏苡仁10克(即三仁汤加黄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病例】彭××,女,36岁,缝纫工,于1985年10月9日就诊。近2月全身出汗不止,以上半身为多,汗冷而黏,有汗气味;伴背心冷痛,四肢不温,脘腹胀满,纳佳便常,小便短黄,口苦,舌苔薄白而腻,脉濡细。经当地医院医治无效来诊。参阅前医之方,均为参附及桂附等温阳之剂。辨证:全身自汗,汗冷,可见于阳虚,而汗黏,且有气味,则非阳虚,乃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胶结熏蒸所致;背心冷痛,四肢不温,可见于阳虚,而胃阳阻遏,经输之气不能亦可出现背心冷痛;四肢不温兼有口苦、小便短黄,则非阳虚,显系湿郁气机而令阳气不能布达之故;脘腹胀满,可见于阳(脾)虚,若与舌、脉相参,亦非阳虚,乃湿阻中焦所然。综观上症,阳虚证当可排除,应属湿遏阳郁、湿热胶结熏蒸之自汗无疑。故投温阳之剂屡服无功,反致热积于胃,湿热熏蒸更甚,故汗出不止。服上方湿通阳之法,投予前方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日复诊:药后口苦减,冷汗少,四肢略温,但小便仍黄而短,苔、脉如前。守方加茵陈10克,5剂煎服。18日三诊:自汗大减,汗气味较淡薄,小便淡黄见长,四肢转温,乃阳气渐通,湿热渐清之兆。惟腹胀,舌苔薄白,脉缓。守方再加大腹皮10克,5剂煎服。22日四诊时,诸症悉除,续3剂而愈。

【来源】《新中医》1987年第6期。

黄鼠狼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组成】黄鼠狼肉适量。

【用法】将黄鼠狼剥去皮、内脏及生殖器(肛门及肛门周围的腥胞也去掉),留肝肺,煮熟,取适量随意吃,咸甜均可,或作肉丝酸汤吃,每天3次。

【病例】某患者,男,24岁,农民。1986年7月因发热,服安乃近数片。9月9日拔牙后出血不止,血液从鼻、口腔不时流出,凝成紫色血块,牙龈时时出血;面色白如纸,呈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眼神呆滞,头昏神倦,乏力懒言,饮食尚佳,四肢可见大小不等淤斑,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查:两肺未见异常,心率104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二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触及。后经焦作市人民医院作骨穿而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3个月,经多次输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病情急剧恶化,已无良策。余处以黄鼠狼肉治疗,每天服3次,同时加强营养给予支持治疗。连续吃黄鼠狼肉2个月后(约10只),精神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面色渐渐润泽,半年后能参加一般轻体力劳动,1988年冬季身体逐渐恢复正常。1990年10月,经我院及市医院多次化验血象均正常。随访4年,一切良好。民间流传黄鼠狼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一定疗效,但其机理目前尚未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1年第9期。

甲鱼炖大蒜治疗肝硬化腹水

【组成】甲鱼1只(500克左右),独头大蒜125克。

【用法】将甲鱼宰杀后洗净、去内脏,同去皮大蒜清炖(勿放盐),炖至烂熟,即可食用。2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临床】治愈8例;显效14例(腹水消退,自觉症状缓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接受正常,原A/G比例倒置转为正常,停药后3个月有轻度反复者);有效7例(腹水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有上升,A/G比值有一定改善者);无效3例(腹水不减,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A/G比值均无改善者)。

【病例】夏×,男,44岁,于1984年7月2日以腹部胀满、四肢浮肿1月而入院诊断。腹围89.5厘米,面色晦暗,左侧面颊及胸部可见蜘蛛痣4~5处,腹部静脉曲张明显,腹水呈阳性,舌黯红、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先服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每次各服25毫克,每天3次,3天后开始服食甲鱼炖大蒜,共服食13次。住院40天,于8月11日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再复发。

(河南符世纯)

魏氏验方治郁症

【组成】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百合、龙骨、淮小麦、琥珀粉、炙甘草、红枣各适量。五花汤:厚朴花、合欢花、扁豆花、玫瑰花、百合花各适量。

【病例】虞××,女,24岁。患者因失恋引起精神抑郁,神志恍惚,胸闷肋胀,沉默不言,舌苔薄腻,脉象弦细,曾经服用温胆汤等治疗,效果不显,给服上方5剂后,症状改善,续服10余剂,诸症消失。

按:郁症类属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范畴。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所致。临床常见精神恍惚、胸闷太息、食不消化,悲忧善哭,脘腹胀满等症状。是方以百合养心安神;龙骨、琥珀镇心平肝安神,甘麦大枣养心和血宁神;五花质轻,升散开郁理气。厚朴花化湿宽中,合欢花和胃安神,扁豆花健脾,玫瑰花行血,百合花开胃止呕、宽胸解闷。全方理气不伤阴,宣通不滋腻,清火不伤中的功效,对郁症之尚未出现肾阴亏虚者,尤为适宜。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