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500000018

第18章 外科(3)

张××,女,20岁,工人。右侧颈部起疙瘩3枚,一个如核桃,两个如核,已1年余,经县及专区医院均诊为淋巴结核,用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半年多,效果不著,并有发展。后改用“结核散”配鸡蛋食之,治疗1个月,肿大淋巴结消失。已随访10年,而未见复发。

(山东刘露祥)

消炎通脉合剂

【组成】消炎通脉合剂:金银花藤45~60克,元参20~30克,当归20~30克,川芎10~12克,赤芍12~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牛膝15克,汉防己10~12克,威灵仙12克,青风藤18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深部静脉炎而患肢肿胀明显者加土茯苓(或生苡米)30克;红肿疼痛局部有热者加连翘20克,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适量;兼脾肾虚者加黄芪20克,桑寄生20~30克;偏阴虚者,如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减灵仙,加生地、石斛各20~30克。

脉管炎外洗剂:透骨草30克,防风12克,艾叶12克,当归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苏木20克,大黄10克,芒硝30克(后下)。水煎,熏洗患处,每剂熏洗2~3日。

【功效】活血化淤,清热祛湿通络。

【主治】气郁血淤,湿热毒邪阻于络脉。

【病例】王×,女,73岁,农民。因左下肢肿胀疼痛,于1978年2月20日来院诊治。患者曾在某医院诊为深部脉管炎。经用抗生素治2周而无效。患者左下肢沉重痛胀较甚,活动困难,夜间影响睡眠。检查:左下肢膝上12厘米处较右粗5厘米,踝上10厘米,肤色黯红,按之凹陷,有灼热感。脉弦略黯红少苔。症为肝肾阴虚,气郁血淤,湿热毒邪于下肢血络。拟用“消炎通脉合剂”,减威灵仙,加连翘20克,泽兰20克,生地、石斛各24克。服药6剂,结合用外洗方4剂,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服药100剂后,患肢已无灼热,自己能下床活动,睡眠较好。原方减连翘,加太子参18克,鸡血藤30克,续服。服药20余剂,患肢沉重痛胀基本消失,活动便利。检查:左下肢小腿较右侧尚粗近2厘米,膝上两侧已接近正常,嘱其回家照原方再进10剂,以巩固疗效。于9月随访,一切均好。

(河北吕奎杰)

清营拓脉饮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组成】当归50克,泽兰50克,双花50克,玄参25克,生地25克,钩藤25克,生黄芪50克,米壳20克,薏米30克,鸡血藤25克,水蛭15克,生甘草20克,蟾酥0.0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通脉。

【主治】寒凝淤阻,淤久化热(严重者则体筋腐、骨脱)。

【病例】以“清营拓脉饮”为主方治疗了重症闭塞性脉管炎(坏疽、溃疡型)共289例,据近年随方69例分析,临床治愈率为71%,有效率95.6%。

王××,女,39岁,职员。1978年4月27日来诊。左足潮红肿胀,第2、3趾坏死,弯黑,疼痛欲厥,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搏均消失。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期一级坏疽。用清营拓脉饮为主方加减内服,发热时曾给以抗生素及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及抗凝血作用),配合以外用药复方精致铅华软膏(亚铅华300克,冰片6克,麻油适量,庆大霉素40万单位10支调敷),7月11日球趾分而明显,将死骨切除,换药。9月18日疼痛完全消失,溃面愈合。恢复工作。

(辽宁谭鸿雁)

治腮腺炎验方(一)

方药及用法:生地15~30克,胡豆(蚕豆)7~14粒(去皮,鲜干均可),盐1~2克。3药共入臼中捣烂后,摊在已备好的塑料膜上(菜叶或树叶亦可),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1次。对轻重型腮腺炎均有特效。特重者,配服仙方活命饮加山豆根、射干、板蓝根、蚤休、夏枯草、紫花紫花地丁、蒲公英。

流行性腮腺炎验方(二)

【组成】赤小豆、鸡蛋清各适量。

【用法】赤小豆不拘分量,研成细末。用时以药粉加入适量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无毒塑料薄膜上,涂药面积略大于腮腺大范围,敷贴患处,再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寒热重者加用普济消毒饮内服。流行性腮腺炎验方(三)

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症,以耳下腮部温肿,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学“痄腮”、“蛤蟆瘟”、“含腮疮”范围。下面验方可供选用:

方一取新鲜蚯蚓5~6条,去肠泥(勿用水洗),或蝌蚪500克,置容器中,加等量白糖或冰片3克搅拌,待蚯蚓或蝌蚪化水后,用纱布蘸液贴敷或涂患处,3~4小时换1次,换药时,须用盐水洗净患处。

方二取灯芯草1根,蘸菜籽油点燃,迅速点烧两侧耳尖(角孙穴),以发出清脆的喳声为准,轻症连烧1~2次即可。

方三取仙人掌1片,剖开或捣烂,外敷患处。

含羞草治面瘫方

【组成】药用新鲜含羞草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上方服1次后,左面发生抽搐。继服之,抽搐持续了16小时以上才止,上症明显好转。再服上方1剂而愈。

按:含羞草,又叫怕羞草、感应草。此草触之即倒,犹入身经络之灵,故用之,以补经络治面瘫获速效。药用后患部抽搐者,乃是经络得补,药物中病之征,为佳兆,非病情加剧,更非误治也。

祛风止痒汤治皮肤病

本方是李云田老中医经验方,用治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114例,获满意疗效。

【组成】荆芥、薄荷、蕲蛇、地肤子、蝉蜕各10克,防风、当归、威灵仙各12克,何首乌2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临床】治疗皮肤瘙痒症58例,治愈54例,好4例;过敏性皮炎29例,治愈27例,好转2例;荨麻疹14例,治愈13例,好转1例;湿疹13例,治愈11例,好转2例。

【病例】李×,男,46岁,1978年1月14日初诊。全身瘙痒3年余,每遇冬令则瘙痒更甚,诊为皮肤瘙痒症。先后以抗过敏、镇静剂治疗未见效。近日症状加剧,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全身遍布抓痕,胸背及四肢有色素沉着、表皮脱屑,舌红苔薄,脉弦滑。治以祛风止痒,养血润燥。处以祛风止痒汤去地肤子,加生地20克,丹皮、玄参各12克。服2剂后瘙痒大减,再进4剂,瘙痒全止,为巩固疗效,又连服6剂,随访迄今未见复发。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2年第3期。

(江西杨富华)黄柏散治急性皮炎

本方为李光基先生验方,用治各种皮炎,症见丘疹、发红、水肿、水疮、糜烂、渗液、结痂,或自觉瘙痒者,疗效较为满意。

【组成】黄柏、紫草、青黛、滑石粉各适量。

【用法】先将黄柏、紫草研成极细末;再将青黛置乳钵内,边研磨边依次加入黄柏粉、紫草粉和滑石粉,过筛混合,以麻油(或在它植物油)1∶3的比例浸泡5~7日,滤取油液,涂搽患处,如局部已溃烂,可直接将上药撒于患处。

【病例】谭×,男,46岁。因患全身皮疹20余天,阴囊阴茎皮肤糜烂15天。曾在当地医院经用西药治疗10余天无效转请中医诊治。适时全身可见散在性块状丘疹,尤以阴囊阴茎为甚,阴囊轻度肿胀阴茎龟头糜烂,伴有淡黄色液体渗出。以上药撒患处,每日1次,3日后丘疹消退,渗液止,侧面结痂。继用3日痊愈。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

丹黄散治湿疹

【组成】黄丹、黄柏各30克。

【用法】研细混匀备用。渗出液多者,将散撒于疮面,渗出少者则用麻油调敷于疮面。治疗期间忌鱼腥、辛辣之物。

【临床】治疗100例,痊愈63例,显效22例,好转15例。

【病例】张××,女,3个月,1966年4月15日诊。患儿于11天前额部皮肤始红痒发热,继而出现水泡,破溃渗液外溢,经治无效(用药不详)而就诊。诊见:体温38.5℃,疮面渗液多,周围皮肤红肿发热,又经过一些诊查,诊为湿疹。先用1‰新洁尔灭消毒疮面周围皮肤,再将丹黄散撒于疮面。当天红肿好转,渗液减少。第二天体湿37℃,疮面结痂。周围尚有少量渗出。再调敷丹黄散,每日1次,第4日全结痂。4月24日脱痂,随访皮肤正常。

【来源】《四川中医》1984年第3期。中药治各类湿疹

婴儿湿疹若头面皮肤灼红流水多,结黄痂,痒甚,治以清热利湿。方药:金银花、连翘、茯苓、泽泻、白藓皮各10克,黄芩6克,木通3克,忌用散风药。

面部单纯糠疹皮肤灼红,脱屑少许,微痒。在春季发于妇女,又称“桃花癣”,治以散风清热凉血,散风药选用荆芥、薄荷、牛蒡子、浮萍、菊花、白蒺各10克,蝉蜕6克。

口唇湿疹属脾经,治以健脾利湿,选用苍术、白术、陈皮、茯苓、生薏苡仁、六一散各10克。

睑缘湿疹若慢性久而不愈,睑缘略肥厚,燥脱屑少许,“肝开窍于目”。治以养血散风祛湿,养血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首乌各10克,散风药选用菊花、浮萍、荆芥、牛蒡子各10克。

阴囊湿疹若慢性者以祛湿为主,可配合行气药,选用豨莶草、秦艽、海桐皮、晚蚕砂、青木香、陈皮、川萆薢各10克。

女阴肛补肾:“肾开窍于二阴”,若慢性者,治以健脾利湿,滋阴补肾,选用熟地、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10克。

异位性湿疹自幼患湿疹,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渗水日久,顽固不愈,宜用滋阴除湿法。选用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石斛、玉竹各10克。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服1丸,每天2次。

小腿湿疹伴静脉曲张者,治以健脾利湿,活血化淤。可选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泽兰、鬼箭羽各10克,丹参15克。

外治法:①急性湿疹:水疱、糜烂、渗水者,黄柏、马齿苋、生地榆各10克,任选一药湿敷;红丘疹、瘙痒,搔破出血者,用止痒洗剂,每日外搽4~8次,也可用生石膏30克,白矾10克,凉开水300毫升调匀外搽每日4次;若水疱渗水不明显,皮肤灼红赤肿,糜烂结痂者,青白散加等量黄柏粉,以麻油调敷,每日2次,或黄柏、五味子各等份研末,以麻油调敷,每日2次,也可外敷湿疹一号,每2日次。②慢性湿疹:外用5%~10%黑豆馏油膏,或薄肤膏;若干燥皲裂者,要外用蓝油膏、九华膏、润肌皮肤膏。外洗药:紫背浮萍、苍耳子、白蒺藜、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石菖蒲各15克,土大黄、土槿皮、白藓皮各30克。各选2~4种水煎外洗。

【用法】勿用手搔抓;忌服辛辣、鱼腥、海味等;勿用热水、花椒水或食盐水汤洗,忌用碱水、肥皂或药皂、化妆品类,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及疲劳。

【病例】丁×,男,36岁,1989年6月6日就诊。患者左上磨牙痛3日,眼不能睁,张口困难唇干燥,舌尖红,脉脬洪,体温39.8℃。诊断为急性面部感染。治疗措施:(1)生石膏90克,白矾30克,共研末,仙人掌200克,去皮刺,捣烂取汁,加鸡蛋清1枚,调糊外敷面部,2分钟后疼痛减轻。

(2)内服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龙胆草、黄芩各10克,山栀、当归各7克,生地、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紫花地丁各20克,苦参、赤芍各15克,柴胡5克,速煎药汁500毫升,频频饮服。服药1剂,敷药l贴后,止痛肿消瘥。随访至今牙痛未发,笔者认为:学习名医经验,用于自己临床,在验证总结的基础上予以开拓思路,可扩大方药治病范围。邹老师的石膏白矾水擦剂,笔者以此2味为基础,配制成糊剂,外敷治疗无名肿毒,未溃疔疮,辅以内服药,均能有良效。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年第6期。

屠氏方治皮肤瘙痒

全国著名老中医屠金城教授认为皮肤瘙痒症属于阴虚血燥、湿热内蕴于肌肤,拟滋阴凉血、清热利湿、熄风驱法治疗,有特殊疗效。

【组成】净蝉蜕、浮萍各6克,防风、丹皮各10克,连翘、白藓皮、地肤子、苍耳草各12克,生薏苡仁、赤芍各15克,地龙9克。

【临床】临床用上述方法治疗皮肤瘙痒患者74例,痊愈及好转68例,总有效率在92%以上。

【病例】李×,男,62岁,1991年4月15日来诊。夜间皮肤瘙痒近1年,曾服扑尔敏、赛庚啶以及防风通圣丸、过敏煎等无效。现症:形体瘦弱,眠差纳呆,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大便干结,每晚脱衣就寝时始痒,甚至整夜瘙痒不宁,痛苦难言,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稍弦。辨为阴亏血虚、血燥生风拟用滋阴清热、凉血熄风,佐以透达之法,基本方加盐知柏、鳖甲、青蒿各9克,地骨皮15克,共服20余剂而安。

【来源】《吉林中医药》1992年第6期。

(北京金宇安)熏洗法治足癣感染

【组成】萆薢20克,百部、黄芩、黄柏、白藓皮、防风各15克,枯矾12克,广丹皮3克。

【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熏洗患处20分钟。

【病例】张××,女,27岁。患双足癣感染,症见趾间红肿,糜烂,有淡黄色渗出液,痛痒难忍,予上方熏洗3次吃完后症状缓解,再3剂而愈。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广西曾学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