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500000024

第24章 外科(9)

【病例】高××,34岁,医生。1977年6月22日初诊,连续3个月经周期均在经前一天开始先冷后烧,体温达38~39.5℃,入夜发作,深夜热退。如此连续6~7天至经净为罢。查白细胞8100/毫米3,中性70%,淋巴30%(发热时)。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经输液,应用青、链、卡那、红毒素等药物均无效。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呈条索状,其他无异常,曾顺产一胎。经期发热时口苦、欲呕、纳少,来诊时脉弦,舌黯苔黄,诊为热入血室发热,治以和解少阳,佐清血分。拟用“小柴胡汤加减”方,另加入丹皮、竹茹、青蒿各10克,郁金12克,陈皮5克。进6剂,于7月3日经潮,寒热未作。后又守方进6剂,未再服药,观察1年未发。

(湖北徐阳)

十味血室汤治月经期感染

【组成】柴胡10克,条芩6克,党参10克,秦艽10克,鳖甲10克,知母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6克,玉竹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阴除热,和解除烦。

【主治】热入血室。

【病例】肖×,女28岁,已婚。于月经来至第2日入浴洗澡,浴后突感寒颤壮热,口干而渴,头昏身痛,脉弦数,舌淡有津,月经中断。体温高时可41℃,时而可低至正常,并兼有小腹胀痛,心烦不安,神志时清时乱。给以“十味血室汤”后,体温始降,服完3剂,体温已在38℃以下,人亦较适,再无自觉寒热,二便亦正常,饮食增加,脉弦缓,舌红苔白有津。共服药11剂,身体康复,诸症皆去。

按:“十味血室汤”乃清骨散与小柴胡汤化裁而来。用于经期感染,寒热往来如疟者效果甚好。

(湖南王明辉)

加味调经汤治月经不调

【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桃仁3克,土鳖虫6克,川军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3克,干姜3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晚临睡前服4.5克。

【功效】消淤止痛,生新排浊。

【主治】淤血停滞。

【临床】应用加味调经汤,治疗许多月经不调病人,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屡效,不少久病之妇,服药后病获痊愈。

按:方中茜草1味行血止血;而丹参1味有四物之称;川军、土鳖虫、桃仁乃古之下淤药,有消淤止痛解热调经之效;当归治血虚;而芍药生于山谷,经冬而根茎不腐,独秉春阳之气;红花走末梢神经,干姜解川军之寒,况血得热则行;故用此方,能获卓效。

(吉林洪哲明)

加减清肝利湿汤治排卵期出血

【组成】瞿麦12克,蓄9克,木通3克,车前子9克(包煎),赤芍3克,白芍3克,萆薢12克,延胡索6克,川楝子9克,黄芩6克,柴胡3克,荆芥穗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主治】湿热下注,热伤血络。

【病例】李××,女,24岁。于1974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正值月经中期,近3日来阴道少量流血,并伴有外阴明显瘙痒,口干渴。曾去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排卵期出血。脉象弦滑,舌尖红,苔薄黄。诊后即投以“加减清肝利湿汤”。服药2剂,阴道出血亦止。随访,其后未再出现月经中期阴道出血。

按:排卵期出血,一般发生于2次月经中期,即月经后第12~16天之间,历时可数日,血量较少,色深,常伴有小腹寒冷疼痛,以及痛经等症。因此,曾以温宫散寒的法则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其后,脉症合参,以整体出发辨证分析,认识到此症系湿热下注,热伤血络,故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治,用“清肝利湿汤”方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北京刘奉五)

圣愈汤合失笑散加味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组成】西党参30克,炙黄芪50克,炒白术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生地30克,阿胶珠15克(烊冲),生蒲黄10克(包),炒五灵脂10克(包),煅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纳呆者加砂仁6克(冲),陈皮10克。

【功效】凉血益气,活血化淤。

【主治】血热气虚,淤阻胞宫。

【病例】张××,女,30岁,家属。于1972年2月5日初诊。患者孀居2载,情怀抑郁,相继子殇,惨痛益极,渐至月经失调、痛经等不以为意。适经期超前,量多如注,热急似崩,经中西医共同抢救而脱险。但始终漏下,淋淳下尽。症见面色白无华,精神萎靡,体乏少气,口干欲饮,经色鲜红杂有紫块,小腹时痛拒按,舌淡红,苔白薄,脉弦细数。妇科检查:宫颈轻糜,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投以“圣愈汤合失笑散加味”方,服药2剂,下紫黑色血块碗许,腹痛即除,漏遂止。投2剂,元气复,食欲增,神色转佳,脉和缓。此改以归脾丸、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按:肝为刚脏,将军之宫,主藏血,体阴用阳,司疏泄,性本条达。此例病人孤守清闺,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气滞血阻,肝主冲任,影响月经而不调;肝气郁久化热,迫血妄行,势如潮涌;失血过多,血虚累及气虚,气虚主统无效,以致渗血更多。如此前因后果,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出血不休,虚羸毕现。症见经血鲜红,夹有紫块,腹痛拒按,为淤热在里,留滞血室;因血去过多,气阴受耗,故有面色白无华,少气乏力,口干渴,脉细数等征象。药用生地、丹皮凉血清热;当归、白芍养血平肝;人参、黄芪、白术补脾益气;阿胶养阴止血;蒲黄、五灵脂活血祛淤;煅牡蛎固涩止血。此方有塞流、澄源、固本三法。因而,药后血热平则出血自止;淤血消则新血自生;元气固则阴血自复。非但崩得止,月经亦趋正常,健康如昔。在临床上见血热气虚而致月经先期量多而逾期不止者,亦用此方化裁治疗,每收良效也。

(浙江刘云龙)

参芪阿胶煎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组成】参须9克,当归9克,乌贼骨9克,茯神9克,阿胶9克,地榆炭15克,黄芪15克,炙甘草6克,艾叶炭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崩血难止,加仙鹤草15克,田七3克;肢冷脉迟,加附片6克;口渴脉数,加黄芩、生地各9克。

【功效】益气摄血。

【主治】气不摄血,冲任不守,血海不固,而致血崩。

【病例】向××,女,36岁,工人。1966年5月24日入院。怀孕九胎,曾多次流产,去年冬天流产1胎,今又妊娠3月,再度流产,血流点滴,虽经治疗,持续20日未止。入院日上午8时,血如潮涌。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舌淡白,脉微欲绝。症系元气衰亏,冲任不固。急宜益气固脱,药用高丽参6克,煅龙牡各30克,阿胶15克,水煎顿服。服1剂后,暴崩渐减,血流未断,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此为气血虚少,治宜补气固摄,用“参芪阿胶煎”加续断15克,煅龙牡各15克,连服8剂,其病得愈。

(湖南彭述宪)

红花石榴皮汤治闭经

【组成】红花15~20克,石榴皮30克。

【用法】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至月经来潮后,再隔24小时服1~2剂(即下次月经来潮前3天)。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血淤经闭。

【病例】卢××,女,22岁,未婚,农民。发育正常,16岁月经初潮,以后5年未见点滴,每月有1周左右身体不适,小腹胀满,头晕胸闷,四肢乏力。前来求诊,见舌淡苔白,脉弦数滑,拟以“红花石榴皮汤”,酌加泽兰、益母草。服用2剂,3天经来,24天后再煎1剂,月经正常。其后随访,结婚并生育1男孩。

按:此方适用于未婚、未产妇女之原发性闭经或继发性闭经,效果皆较好。一般有月经征象前服用2剂为妥。然后再在下次月经前继服。

(湖南唐德裕)

补脾调经汤治闭经

【组成】生山药30克,炒白术30克,生鸡内金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可加首乌、熟地;肾虚可加菟丝子、巴戟天、枸杞;阴虚可加鳖甲、龟板;虚寒兼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加附子、肉桂、吴萸;痰湿加芩去半夏;气郁兼两胁胀满加柴胡、香附;血淤少佐桃仁红花。

【功效】补脾养血,调理冲任。

【主治】脾虚,精血不足,冲任不调。

【病例】患者××,24岁,素体弱,月经每月一行,量少色淡。近9个月来经闭,经中西药治疗,均未获愈。病人乏力、心悸、失眠、纳差。查见皮肤不润,无泽,舌质淡红,脉沉细涩无力。症属心脾两虚,精血不足,血虚经闭。拟补脾养血,调理冲任。方用“补脾调经汤”3剂。服药后精神转佳,食欲渐增,小腹有下坠感,继服3剂,月经来潮,经量正常,色鲜红。又继服6剂,随访月经正常。

(天津刘强)

止痛汤治痛经

【组成】樱桃叶(鲜、干品均可)20~30克,红糖20~30克。

【用法】水煎取液300~500毫升,加入红糖溶化,1次顿服,经前服2次,经后服1次。

【临床】此方治疗痛经60例,皆获良效。

【病例】谢×,女,21岁。行经即小腹痛1年余。周期尚准,量少、色紫、有血块,痛甚时,坐卧不安,表情痛苦,鼻尖出汗,四肢发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紧。用上方治疗,服1次疼痛即缓,共服3次获愈。后随访,痛经未复发。

【来源】石效龙,《浙江中医杂志》。

南花汤治痛经

【组成】南瓜蒂1枚,红花5克,红糖32克。

【用法】前2味先煎2次,去渣,加入红糖熔化,于经前分2日服用。

【临床】此方治疗痛经有明显疗效。

【病例】冯×,25岁。痛经7年,婚后未孕,18岁月经初潮,经量少,腰酸,腹胀痛,四肢冷,曾服中西药无效。妇科检查未见异常。予此方服用2个月经周期,痛经止。3个月后复诊已怀孕。

【来源】杜占魁,《浙江中医杂志》。

丹参煎治痛经

【组成】丹参、生蒲黄(包煎)各10克,白檀香6克,砂仁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月行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到经净为止,为1个疗程,可随症加减。

【临床】上方治疗痛经34例,服药1个疗程治愈者18例,2个疗程治愈者9例,3个疗程治愈者6例,无效1例。

【病例】王××,女,19岁,未婚。月经期腹痛1年余,平素体质弱。17岁月经初潮,3~4日净。本次月经适至1日,血量少、色淡无块,小腹绵绵冷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治以上方加黄芪、当归、艾叶各10克。3剂经净痛止。经治2个疗程而愈。

【来源】闵捷,《四川中医》。

活血化淤散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组成】当归、乳香、三七、土鳖虫、沉香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末,用黄酒调糊,放棉签上贴于阴道内穹隆结节处,隔日1次。经期停用。1个月为1个疗程。

【临床】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痊愈4例,显效15效,有效4例。

【来源】蔡玉华,《中西医结合杂志》。

硝草煎治倒经

【组成】芒硝、甘草各40~90克。

【用法】上药加适量水,文火煎1小时,早、晚分服。

【病例】杨×,22岁。月经初潮后,即出现倒经,4年后症情加重,经期烦躁,平时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白肌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细数。以芒硝、甘草各60克,服3剂后痊愈。

【来源】赵安平,《浙江中医杂志》。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经前期紧张症

【组成】柴胡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枳壳9克,牛膝9克,香附9克,郁金12克,青皮9克,橘叶9克,路路通9克。

【用法】水煎服,于经前服3~5剂。每日1剂。

热而躁怒者加丹皮、栀子;乳房结块加王不留行、瓜蒌、橘核;头痛者选加蔓荆子、菊花、薄荷、白芷、葛根等;浮肿者加白术、茯苓;阴部瘙痒可加钩藤、荆芥、防风。兼有梅核气者可加川朴、半夏、苏叶。

【功效】疏肝通络。

【主治】肝郁气滞。

【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了70例经前期紧张症患者,治愈43例,占61.4%,有效23例,占32.8%,总有效率为94.2%。

【病例】刘××,25岁。1976年1月21日初诊。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9~30天,色红、有块。末次月经1976年1月4日。

婚后6年未孕。经前l周腹痛,经前3~4天乳房、胸胁胀痛,经潮后胀痛则解。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稍小后位,活动正常两侧附件正常脉弦,舌红、苔薄黄。西医诊断为经前期紧张症,原发性不孕,子宫发育不良。症系肝郁气滞。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服用。服药6剂后,于1月30日经潮,潮前胸乳胀未发。

此次月经后以养血滋肾为治,药用:当归9克,白芍12克,川芎6克,熟地9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2克,巴戟天12克,淫羊藿12克,益母草12克,香附9克,甘草6克。

此后,遵守上法治疗:经前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3~5剂,经后服用养血滋肾方6~9剂,连服药4个月经周期,经前胀痛均解,于同年9月22日来诊,停经已3个月余,末次月经为6月17日。检查子宫如鸭蛋大小。后产一男婴。

(湖北徐阳)

加味六妙汤治慢性盆腔炎

【组成】黄柏12克,苍术12克,生薏米30克,香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白芍2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清热燥湿,活血清带。

【主治】湿热下注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