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20324500000003

第3章 内科(3)

肺脾益气汤治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组成】党参15克,黄芪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焦术9克,茯苓9克,制半夏9克,紫菀9克,山茱萸肉9克,陈皮6克,远志6克,旋覆花6克(包),煅牡蛎30克(先煎),麻黄2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培土全生,补脾益肺。

【主治】肺脾气虚。

【病例】临床共观察治疗7例,分别服药半年至1年余,均获较好疗效,部分病例达到临床基本治愈。

张××,男,51岁,工人。于1978年1月16日来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已10年余,并发肺气肿近6年,嗜烟酒(已戒),面色萎黄,每至冬季复发,咳嗽,痰白,胸闷,早晨尤甚,动则胸不舒,气促加重,胃纳差,夜寐不安,脉沉细而弱,舌淡胖,苔薄白。西医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界不大,心律齐,两肺呼吸音弱,腹平软,肝上界第七肋间,肋下2厘米,脾水触及。胸透:两肺纹理增粗,透亮度增加,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中医辨证系肺脾气虚。治宜培土生金,敛纳肺肾之气。投以“肺脾益气汤”。服药30剂后去麻黄、桂枝。坚持服药至1978年12月7日,前后共服122剂,此时眠食转佳,痰少咳止,已能上夜班工作,并能上山锻炼身体。于1979年3月胸透检查,右下肺纹理稍增重,两肺规实质症灶,心膈无特殊。尔后改用都气丸、百合固金丸各10克,每日早、晚交替服用,至夏季停服所有药物,健康状况一直良好,冬季亦未见复发。

按:此“肺脾益气汤”乃由四君子汤方加减而成。临床实践证实,以此方为基本方,若再结合具体病人情况加减应用,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治疗效果是可靠的,惟要坚持服用。

(浙江杨锡安)

哮喘贴脐方治哮喘

【组成】麻黄、吴茱萸、白芥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姜汁少许共捣成糊状备用。用时将药塞入患者脐孔内,压紧按平,外以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

【临床】此方治疗寒性哮喘,一般10~15天可痊愈。

【来源】谭孝清,《四川中医》。

失哮散治哮喘

【组成】干地龙、炙皂荚各15克,炙水蛭、蜈蚣各10克,麻黄6克,蟾酥150毫克,参须3克。

【用法】将上药干燥后研末,装胶囊,体盛者每次服6克,体弱者每次服3克,每日3次,参须3克煎汤送服。

【临床】此方治疗支气管哮喘49例,近期痊愈41例,有效6例,无效2例。

【病例】彭×,男,61岁,农民。哮喘反复发作34年,长期应用激素、氨茶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只能暂缓解。痰多而稀,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数,近年来发作频繁,3天前因受凉而哮喘骤发,持续3天,服西药不解。端坐呼吸,喉中哮鸣,痰声漉漉,不能平卧,气促胸闷。投失哮散,每次服6克,参汤送服,每天3次。第1天服2次后哮喘消失,诸症悉减。以后减为每次服3克,每天1~2次,并加服七味都气丸善后,随访1年余未发。

【来源】鄢声浩,《湖南中医杂志》。

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

【组成】炙麻黄15克,桂枝、五味子、干姜各9克,制半夏、白芍各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临床】治疗6例哮喘发作,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者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喘平,服2~3剂后稳定,后以益气固本,补肾纳气之品调理,以巩固疗效。

【病例】骆××,女,32岁。1980年11月14日因“哮喘持续状态”住院。患哮喘15年,常发作,入冬尤甚,受凉即发;胸闷气急,身寒肢冷,日轻暮重。以“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给予抗菌、平喘等中西药治疗1月之久,哮喘未能缓解。中医辨为寒邪束肺,痰湿壅阻,肺气上逆。处以上方,细辛用6克,甘草15克,加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2次,合药液,睡前顿服。药后30分钟,喘渐平,自觉身热,平卧入睡。停用一切西药,继服1剂巩固疗效。后用益肾纳气,固本培元善后。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12期。

蒲氏哮喘便方治哮喘

【组成】高粱酒500毫升(麻油亦可),麦芽糖500克。

【用法】将麦芽糖放在酒内浸化,冬至起,每夜饮1杯(不能喝醉),服至九九尽止,年年照此,久服自愈。

【病例】赵×,男,69岁,1979年10月8日就诊。自述咳嗽已数十年,近十多年来常常咳喘气喘,寒冬加重,气短,坐卧不宁,曾经中西医诊治乏效。平时自备麻黄素、氨茶碱等,初时尚能减轻症状,久之虽量加数倍亦难取效。面青唇紫,大便干燥,尿黄,痰黏,口干苦,舌红,脉浮数无力。症属热性哮喘。先以西药缓其标,继以蒲氏哮喘便方入九(冬至)开始服用,八九某日去病家,见患者安然。1980年冬又如法服用,哮喘明显好转。1981年冬再服,已不再咳喘,步行几十里而无不适。

【来源】《四川中医》1983年第3期。

都气丸加味治老年哮喘

【组成】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五味子、山茱萸肉各10克,茯苓2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早、晚饭后1个半小时后服200毫升。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避免受凉。

【临床】经治16例老年哮喘症,有效(症状消失,经两个冬春未复发)7例;好转(症状消失,入冬间有复发,但症状明显减轻,服药仍有效)8例,无效1例。

【病例】王××,男,58岁,干部,1984年11月3日初诊。哮喘6年,肺气肿2年。至诊时因天气寒冷喘促,咳嗽痰多,动则加重;口唇淡紫,面色白,虚汗津津,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滑数。此为肾阳虚极,不能摄纳,肾气上奔,发为喘血。治以温补肾阳,固摄下元,纳气喘。以上方加减调治2个疗程,呼吸自如,重返工作。后以此方制成药丸,服用3个月,随访两个冬春,至今未见复发。

【来源】《新中医》1989年第6期。

鲜蚌银菊汤治支气管肺炎

【组成】鲜蚌5~7只,金银花20克,菊花20克。

【用法】鲜蚌以壳薄、色黄、肥大者为佳,将其蚌置木炭火上,蚌壳微张开而其液体未流出时,即将液体从蚌体内倒出,与金银花、菊花煎剂混合,待凉服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肺燥发热。

【病例】李××,女,50岁,农村妇女。发热咳嗽,头痛。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治疗后胸痛、头痛减轻,余症如常,仍发热、咳嗽,痰稠黄,渴喜冷饮,胃纳甚差,唇舌红、苔黄津少,六脉细数无力,人体消瘦,倦怠思睡。症系风热犯肺,投以“鲜蚌银菊汤”。服药1剂诸症大减,精神转佳,知饿索食。服完3剂,诸症皆除,病获痊愈。随告以饮食调理,而完全康复。

按:“鲜蚌银菊汤”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也均能收到良好效果。不少患者服下此药之后,有甘泉凉彻肺腑之感。

(广东邓超振)

三子养亲汤加味治肺气肿

【组成】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主治】痰涎壅盛。

【病例】应用“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多例肺气肿咳喘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一般服药1~3剂后即可见效,服至10剂多可临床治愈。

高××,男,67岁。1977年3月因气喘病重而来求治。患者咳喘已8年,经常需服用氨茶碱等药物。症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痰极多质黏,带有泡沫,胸满闷痛,且伴有头昏无力,心烦,口干渴,饮不多,舌红赤少津,脉细数,胸透诊为肺气肿。症属痰热久蕴,肺阴受损,阴虚则生内热,热甚则炼液成痰,痰阻气逆,则喘症发作,乃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症,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投以“三子养亲汤加味”。服药3剂,诸症大减,咳喘大见好转。继服3剂,诸症皆消,多年之喘症,竟然顿除。随访到今已3年未见复发。

按:“三子养亲汤加味”善治老年人咳喘气逆。痰多胸痞,痰多则气滞,气郁则生火,所以用苏子降气行痰,白芥子畅膈除痰,莱菔子消食化痰,使气顺痰消,咳逆自平。故用此方以治标实。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故而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其性能滋阴又有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最善宁嗽定喘,且其性甚和平,故重用之。元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气薄味厚,善滋阴液而能降,其中心空而色白,是也能入肺以清肺之燥热,疗肺热咳喘最宜。故用此二药治本虚而兼清虚火,且山药、元参并用,大能止咳定喘,张纯氏早倡其言,再与三子合方,扶正祛邪,实乃老年痰喘之效方也。

【来源】其“三子养亲汤”方源自《韩氏医通》。

(陕西刘长天)

加减桂枝龙牡汤治肺气肿

【组成】龙骨2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桂枝2~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炙苏子10克(包煎),五味子5克,沉香3克(后下),麦门冬10克,太子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舌光、咽干、痰带血者去桂枝,加石斛、北沙参;咳痰加款冬花、百部、炙紫菀;自汗加炙黄氏;苔腻加二陈汤;病情稳定后可加山药、冬虫夏草等调补更佳。

【功效】纳肾,定喘。

【主治】肾不纳气,气虚喘咳。

【病例】陆××,男,60岁。1979年4月2日初诊。每日午后咳嗽气急难平,怕冷,心悸,头昏,胸闷,自觉虚火上升,夜半苦于脘中气冲。脉虚弦,舌淡红,边有齿痕。X光透视提示:肺气肿、左侧胸膜炎、肺结核吸收期。投以“加减桂枝龙牡汤”,服药3剂后于4月7日复诊,患者气急平,胸闷除,已能平卧,畏寒好转,夜半气攻亦平,睡眠改善,胃纳增加。遂在上方基础上酌加黄芪、山药、南北沙参、茯苓、苡米等调治20余天,临床治愈。

按:“加减桂枝龙牡汤”应用于老年性慢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癔病性喘息等,也均能收到较好疗效。

(江苏黄煌)

清热排脓汤治肺脓疡

【组成】冬瓜子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生薏米30克,鲜芦根60克,桔梗10克,丹皮10克,枳实10克,葶苈子10克,川贝母10克,苏子10克,黄芩15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外感风温病毒,病邪集结在肺,损伤血脉,血受热灼而发生肉腐变痈脓。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病例】崔××,男,45岁。患者发高烧,咳嗽,吐黏脓痰,有臭味,胸部疼痛,呼吸促,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诊断为肺痈。给以“清热排脓汤”服用。服药2剂后,诸症减轻,惟痰仍有臭味,又按原方继续服用,连进5剂。诸症皆除而获痊愈。

按:治疗肺痈首先应辨清虚实,一般以突然高热,咳嗽痰黏有臭味,胸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属于实证,即以清肺热解毒排脓为主,药量宜大。如因循守量,必致阳亢无制,阴更耗竭。治疗要在未成脓之时见效较速,若已成腔必须治以活血排脓,清热解毒,方能保全肺气与津液,从而得到痊愈。

“清热排脓汤”中之金银花、蒲公英、鲜芦根、黄芩等清肺热解毒;冬瓜子、丹皮、枳实、桔梗、薏米、川贝母等清肺热而排脓;桃仁活血化淤;葶苈子、苏子等降气泄肺。诸药协同,故能迅收全功。

(天津崔洪勋)

瓜蒂桃仁红花汤治肺积血(胸部外伤后)

【组成】瓜蒂9克,桃仁30克,红花30克。

【用法】水煎,浓服。

【功效】活血行淤。

【主治】肺内外伤积淤。

【病例】一男子××,胸部受猛击,重度呼吸困难,翌晨病笃,西医诊其脉搏沉绝,叩诊肺部左右俱呈浊音,充实如肝脏,心音弱微,诊为不治。来此,急予瓜蒂9克,桃仁、红花各30克浓煎顿服,大吐,肺内积淤亦由咳而咯出,呈黑色,卒庆生还。

按:本案尚载于台湾庄慈祥著《中医用药秘法奇验集》中。庄氏按曰:此病虽云危,究在初起,淤血尚易推动,然欲其使顿时消散亦属难矣,直达胸部,而后淤积之血可假逆热倾吐而出,较诸或消或下或针灸诸法尤为便捷确效。

(台湾黄满荣)

双青煎剂治肺炎

【组成】四季青、大青叶、野荞麦根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防风、桔梗、杏仁各9克。

【用法】每天1~2剂,分4次服。除必需输液外,一般不加用任何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临床】此方治疗肺炎30例,用药后3天以内退热、症状改善,15天内X线显示炎症吸收共22例;3天以上退热,15天以上X线显示炎症吸收及加用西药者共8例。

【来源】王左,《辽宁中医杂志》。

大蓟根煎剂治肺结核

【组成】干大蓟根100克,猪瘦肉30~60克(或猪肺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有效而未愈者可继续服第2个疗程,2个疗程未愈者停药。服药期间停用西药抗结核药。

【临床】此法治疗肺结核26例,其中痊愈4例,好转17例,无效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