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
20325100000013

第13章 针灸(5)

五十一、老年性足跟痛

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老年妇女发病居多。足跟痛多因足脂肪纤维垫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减退,扁平足、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类风湿病变引起;脚掌痛除扁平足原因外,是因足横弓过度疲劳、慢性损伤所致。

针灸

【取穴】取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操作】直刺0.4~0.6厘米,体强壮者用强刺激手法,较虚弱者用中度刺激手法,有针感后即刻起针,让患者缓慢行走。每日1次。

五十二、疝

疝是指体内脏器(如胃肠)穿过较薄弱的隔膜进入异位体腔所形成的疾患。根据肠疝所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脐疝。根据其临床发病过程可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可复性疝症状轻微,疝囊只在站立时形成,并有轻微胀痛,平卧时可自行还纳。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的病情较重,常需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针灸

【取穴】主穴三阴交,配穴关元、大敦、太冲、中极。

【操作】针刺手法综合治疗嵌顿性疝。双侧足三里穴,深刺4~6厘米深,留针,听到肠鸣音时进行手法复位。先轻轻按摩疝颈部,使疝管及腹壁松弛,再用手按揉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可进行1~2次,若不能还纳,超过20小时则需手术治疗。

五十三、四肢关节扭伤

四肢关节扭伤,常常是因跌落、挫压、牵拉、过度扭转及撞击肢体后引起,又称抻筋。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疼痛、肿胀、皮下淤血、活动不利等。

针灸

【取穴】主穴外关,配穴悬钟。

【操作】针刺时令患者同时活动患肢,得气后可留针20分钟。

五十四、老年性白内障

正常的眼球晶体是透明的,如果它变为混浊而影响视力时称为白内障。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者,无明显原因的一类白内障称老年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开始时晶体混浊较轻,或是部分混浊,以后可发展到整个晶体混浊。故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发展缓慢。此病现为我国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针灸

【取穴】主穴取睛明,配穴取太阳、上明。

【操作】直刺睛明穴。病人正坐,两眼前视。以左手扶病人头部,同时以拇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刺入1~2厘米深。也可浅刺,深0.2~0.4厘米。不捻转或稍捻转。行针时有明显的局部酸胀、流泪。然后针刺配穴。关于太阳穴直刺0.4~0.6厘米。对于上明穴,直刺或斜刺1~2厘米深。

五十五、单纯性青光眼

青光眼,中医称为绿风内障。此病是由于眼内液体调节机能失常,因于水毒而引起的眼球疾患。西医则认为系眼内压过度增高所致,此症会因压迫视神经而失明。其表现为:眼内痛涩、眼胀、红、经常头晕、头痛,看灯光时觉得有虹彩光圈笼罩,有时会因剧烈头痛而呕吐。

针灸

1.主穴取睛明,配穴取风池、上明。患者取正坐位,左手轻扶病人头部并固定眼球,针尖直刺睛明穴,深1~2厘米,不捻转或稍捻转,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

2.主穴取球后,配穴取合谷、太阳。由眶下缘稍向上及向内刺入,深2~3厘米,留针1小时。针时请病人向上看,针入后眼球有胀感。

五十六、急性结膜炎

本病为眼科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常可引起流行,俗称“红眼”或“火眼”。好发于春秋季。主要临床表现是:羞明、流泪、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晨起时尤著,上下睑常被黏性分泌物粘封。

针灸

1.主穴取睛明,配穴取眉冲。患者正坐,左手轻扶病人头部并固定眼球,针尖直刺睛明穴,深至1~2厘米,不捻转或稍捻转,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

2.主穴取太阳,配穴取眉冲。方法同上,直刺穴位,深0.4~0.6厘米,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

五十七、电光性眼炎

本病是由于紫外光被角膜、结膜吸收而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及角膜炎。多发生于电焊、气焊、冶炼等操作时。一般在接触强紫外光后2~10小时出现眼痛和严重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眼睑皮肤可出现红肿,结膜可充血,严重者角膜上皮脱落。

针灸

1.主穴取睛明,配穴取风池、太阳。病人正坐,两眼向前看。以左手扶住病人头部,同时以拇指轻轻固定眼球。针尖刺入睛明穴1~2厘米深。通常也可浅刺,深0.2~0.4厘米。不捻转或稍捻转。行针时有明显的局部酸胀,并有流泪。

2.主穴取合谷,配穴取风池、太阳。直刺合谷穴或斜刺,深1~2厘米,留针10~20分钟。

五十八、咽喉异感症

咽喉异感症,俗称“梅核气”,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尤以女性多见。人体咽部有十分丰富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丛,其中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经的分支,故其感觉非常灵敏。咽部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临近器官病变,如鼻炎、鼻窦炎,远离器官病变,如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等,通过直接或者神经反射与传导作用,均可使咽部发生异常感觉。此外,大量抽烟、酗酒、严重贫血、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也可使咽部产生异常感觉。

针灸

【取穴】取人迎、水突(双侧)、天突、气海穴。

【操作】①强刺激:直刺1~1.6厘米,得气后捻针90°~180°,适用于肝郁气滞,病程较短者;②中刺激:直刺1~1.6厘米,得气后捻针45°~90°,适用于情感郁结,病程较长者;③弱刺激:缓慢进针约1厘米,得气后捻针45°,适用于心虚胆怯、体弱、年龄较大者。得气后留针30分钟,强、中刺激约15分钟后需捻针1次,每日1次,3次1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二疗程。

五十九、鼻出血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原因较多:鼻部外伤、特异性感染(如麻风、梅毒等)、非特异性感染(如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肿瘤、先天性异常、贫血、白血病、高血压、肝硬化;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等。

针灸

1.主穴取迎香、合谷、上星。肺热取少商,胃热取内庭,阴虚火旺取照海。肺胃热盛,用泻法;阴虚火旺,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3天1疗程。

2.取太冲、少商穴。以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双侧)1厘米深,放血3~5滴,以28号毫针直刺太冲穴1~2厘米,施泻法,留针20分钟。

3.取虎口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两侧病则取双侧。斜向合谷刺1~2厘米,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4.取仆参穴(位于昆仑穴直下约4厘米)。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

六十、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接触了各种特异性变应原所引起的,如尘埃、花粉、化妆品、油漆、酒精、鸡蛋、鱼虾、牛奶、面粉、化学粉末、动物毛发及皮屑等都是常见的特异性变应原。人体首次接触了上述变应原后并不引起过敏反应,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接触同一种变应原,则会引发过敏反应。

针灸

【取穴】取迎香、足三里、合谷穴。

【操作】每天1次,留针10分钟,3次为1疗程。

六十一、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于致病菌侵及鼻腔及鼻窦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所致。临床上鼻窦炎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而慢性鼻窦炎常为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而形成。

针灸

1.取百会、上星、印堂、阳白、攒竹、太阳、迎香、曲池、合谷、足三里穴。一般每次取3~5个穴位,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取迎香、鼻通、列缺、合谷、印堂穴。针用泻法,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30分钟,12天为1疗程。

3.取穴A组:阳白、攒竹或配鱼腰;B组:四白、迎香。选独头蒜2头,切成片,厚度0.7厘米,放置穴位上,将艾绒搓成花生豆大的锥形艾柱放在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每次12壮。两组穴位交替灸治,同时针刺双侧阳陵泉或足三里,每日施灸1次,10天为1疗程。

六十二、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十分常见,其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另外,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及病毒也可致病。当人体由于酗酒、大量抽烟、受凉,以及患其他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致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便会侵入体内或原存在于扁桃体内的病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针灸

1.取少商、合谷、内庭、天容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进针后约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3天为1疗程。

2.主穴列缺,照海,合谷(双侧)。外感风热加少商(双侧);肾亏加太溪(双侧)。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每日2次。

六十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不仅影响听力并可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为中耳黏膜,甚至鼓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反复流脓不止、听力明显下降。

针灸

体针取翳风、听会、中渚穴(双侧)。实证加丰隆、行间、侠溪(双侧);虚证加肾俞、关元、太溪(双侧)。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可加捻转,10次为1疗程。

六十四、耳鸣

耳鸣为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其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而且愈是安静,感觉鸣音越大。耳鸣音常为单一的声音,有时也可为较复杂的声音。可以是间歇性,也可能为持续性,响度不一。一些响度较高的持续性耳鸣常常令人寝食难安。

针灸

1.主穴取翳风、听会、侠溪、中渚。肝胆火盛配行间、足临泣;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肾虚配肾俞、命门、太溪。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5分钟行针1次。

2.取风池、合谷、外关、中渚、翳风、列缺、耳门、完骨、侠溪、三阴交、阳陵泉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风火上扰耳窍所致的耳鸣。

3.取合谷、行间、列缺、外关、翳风、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听宫、完骨、风池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肝胆火盛,蒙闭清窍所致的耳鸣。

4.取太溪、筑宾、三阴交、绝骨、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外关、中渚、完骨、翳风、听宫、百会、肾俞、肝俞、大椎穴。针气海,灸关元。上肢穴位用泻法,下肢穴位用补法,背部俞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适用于肝肾阴虚、髓海不足、经络失养所致的耳鸣。

六十五、牙周病

牙周病是人类疾病中分布最广的疾患之一。它的特点是牙周组织呈慢性破坏,而自觉症状不明显,多为一般人所不注意,一旦发生牙龈出血、溢脓、牙齿松动、移位或出现牙周脓肿,或者症状加剧始来就医。若牙周病未经有效治疗,其牙齿丧失的数目常不是单个的,而是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同时受累。牙周病在成年之前很少发生,而在青壮年后发病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的人数增加,而且病情加重。

针灸

1.太冲配下关穴针治,先取患侧太冲穴,捻转进针,得气后,属实火牙痛用泻法,虚火牙痛先泻后补。待患者自觉牙痛缓解时再针患侧下关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治疗1~4次。

2.耳穴三焦主穴取耳穴三焦,辅以耳穴神门,均取患侧。牙痛较重者用毫针快速刺入反应点,年老体衰者轻捻转,年轻体壮者强刺激,使针感直达疼痛牙龈部,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4次为1疗程。牙痛较轻或惧怕针刺者则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反应点后,每日自行按压3~4次,使有酸、胀、痛的感觉,并有耳部灼热感,4日为1疗程。

六十六、牙本质过敏

牙本质过敏主要指牙本质暴露部分受到机械的(刷牙、咬硬物等)、温度的或甜酸等食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牙齿异常酸软疼痛的感觉。它是在龋齿、磨损、楔状缺损、牙折以及牙龈萎缩、牙颈部暴露状况下,常出现的症状。有时出现某些全身情况时,如神经官能症、长期失眠者、月经期、妊娠期,因为全身应激性增高,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增强,甚至在牙本质没有暴露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全口牙齿极度敏感不适。中医称之为“牙齿发酸”、“倒牙”等。

针灸

上颌牙过敏,取下关、颧髎;下颌牙过敏,取颊车、下关、大迎、承浆,均可配合谷、曲池,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