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
20325100000015

第15章 按摩(1)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气喘的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反复感染和某些理化因素长期刺激有关。如寒冷、烟雾、灰尘等长期的刺激,以及体内免疫球蛋白的黏液腺分泌增多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本病主要症状为慢性或反复性咳嗽、咳痰,病情常在冬春季节或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夏季缓解。咳嗽以清晨或夜间为甚,痰量多少不一,痰液一般为黏液或泡沫状。若伴有感染可为黏液脓性痰,痰量也随之增多,可伴有不规则发热。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患者体质减弱,免疫力逐渐下降,遇寒冷天气或天气变化,容易患感冒,而感冒又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应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各脏腑功能为主。长期运用手部按摩可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减少或减轻该病的发作。急性发作、合并明显的心肺病变或哮喘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手部按摩为辅。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与肺功能失调有关,按摩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有较好的防治肺及气管疾病的作用。因此可按摩太渊、鱼际等穴。同时,配合按摩感冒点,加强疗效。

【施治反射区】按揉肺、支气管、喉、扁桃体、头颈淋巴结、鼻、肾、肾上腺、上下身淋巴结等反射区,重点按摩肺、支气管、扁桃体、头颈淋巴结反射区。

【专家提醒】治疗期间应不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防寒保暖;平时应少吃油腻食物,以免滋生痰湿,加重或引发本病。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于遗传、过敏、大气污染、精神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以小支气管痉挛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本病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2岁以前开始发病者居多,约20%患者有家族史。好发于秋冬季节,春季次之。部分病人有发作先兆,鼻痒、打喷嚏、咳嗽、胸中不适等。

本病由于支气管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反应性过度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过多,使得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如果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最终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进而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成为痼疾。

本病的治疗应重在预防发作。手部按摩是防治哮喘常用的辅助方法。对于慢性病人来说,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如能在季节变化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常能使发作减轻、减少或不出现急性发作。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可选择手太阴肺经上的太渊、少商、鱼际及经外奇穴劳宫、八邪、中魁等进行按摩,通过经络的作用,能收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可防治支气管哮喘。同时,可揉按胸痛点、咽喉点、感冒点,加强疗效。

【施治反射区】按揉肺、支气管、气管;喉、胸腺淋巴结、甲状腺、垂体、头颈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肾、肾上腺、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重点按摩肺、支气管、喉、胸腺淋巴结反射区。

【专家提醒】哮喘急性发作时,尤其是哮喘持续状态时,应以药物平喘解痉、抗感染为主,反射区治疗为辅。平时避免接触过敏者,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发生;不吃生冷食物;少吃生痰的食物,如海腥、油腻及糯米食等。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往往与精神紧张或精神创伤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肠胃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所致。

食欲不振常伴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胃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部不适与疼痛等,往往是一个症状表现突出,与慢性胃炎多个胃部症状同时出现者有所不同。

食欲不振患者的腹痛轻重不一,但大多数为钝痛,无节律性与周期性,与溃疡病不同。此外,食欲不振还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如果是精神紧张而引起的食欲不振,首先要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其精神放松,再辅以手部按摩,即可获得良效。若是因消化吸收能力较弱而引起的食欲不振,则应采用弱刺激以活跃消化器官的机能,增强食欲。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揉按合谷、二间、阳溪、少府、中魁、中泉等穴位,可以健脾和胃,增强食欲。

【施治反射区】揉按脾、胃、胰、肝、腹腔神经丛、大脑、十二指肠、垂体、肾、肾上腺、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尤其是胃、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专家提醒】手部按摩能缓解交感神经紧张,舒缓身心,对本病有极佳的疗效,但需有恒心。若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应注意有无胃肠与肝胆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需做进一步检查。

平常生活中,应注意缓解精神压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饮食宜细软,多吃易消化及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忌食油腻肥厚及辛辣刺激食物。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慢性胃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临床表现除胃部不适或疼痛外,各类慢性胃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浅表性胃炎一般表现为饭后上腹部感觉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暖气后自觉舒服,有时还有恶心、呕吐、泛酸及一时性胃痛,无明显体征。

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钝痛及贫血、消瘦、疲倦、腹泻等全身虚弱的表现。

慢性胃炎病因未明,可能由营养缺乏、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急性胃炎胃黏膜的遗患,及口腔、鼻咽部慢性病灶的病菌或毒素吞入胃内等因素引起。

手部按摩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可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症状。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按摩内关、大陵、劳宫、合谷、中魁等穴位,并配以胸痛点、呃逆点,加强疗效。

【施治反射区】揉按胃、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肾、胆、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尤其是胃、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专家提醒】慢性胃炎病程长、反复发作,手部按摩可以缓解或减轻症状,但需具有恒心,持续治疗,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胃炎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用药,防止出现溃疡及穿孔等情况。平时注意饮食调养,不吃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起居有规律,不可过饥过饱,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胆囊炎、胆结石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胆囊炎由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而引起,根据病理特点又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化脓型。慢性胆囊炎大多数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病理变化以胆囊纤维化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为主要特征。

急性胆囊炎常于夜间或饱餐、脂餐后发作,右上腹或中上腹呈持续性胀痛,或间断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胛骨。慢性胆囊炎可持续多年无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晚上和饱餐后,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胸闷嗳气、恶心腹胀、厌食油腻、呕吐口苦等。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揉按腕骨、劳宫、合谷、后溪、中魁等穴位,同时按摩止痛点。

【施治反射区】按摩肝、胆、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肾、膀胱、输尿管、上下身淋巴结、头颈淋巴结等反射区,尤其是胆、胃、胰、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专家提醒】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复发。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溃疡病,简单地说,胃、十二指肠的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刺激而溶解,甚至穿孔的疾病,就是消化性溃疡。本病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伴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常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所致。另外,持续强烈的精神刺激、遗传因素及地理环境因素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于胃溃疡。

胃溃疡疼痛多在上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到1小时发生疼痛,持续1~2小时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又可重复出现,故有进食一疼痛一缓解的规律。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上腹部偏右,多在进食后2~4小时发生疼痛,呈空腹痛或饥饿样痛,进食后痛缓,故有疼痛一进食一缓解的规律。

轻微的溃疡,疼痛发生之后,会自然地消失。但若严重时,防治不当就会引起大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就有必要做手术治疗了。所以,在疼痛感一开始时,就应及早诊治。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溃疡病是胃酸分泌过多所致,所以必须抑制胃的功能,减少胃酸的分泌。

初期的溃疡病的最有效治疗法,就是刺激胃肠点。刺激前谷、二间、中魁、中泉及食指第二关节上的前头点也可以治疗溃疡病。刺激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若只是轻揉穴道,反而会促进胃酸的分泌。另外,应按摩胸痛点、止痛点,以加强疗效。

【施治反射区】揉按胃、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肾、胆、肝、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重点按摩胃、胰、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专家提醒】本病在急性发作时,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送医院诊治,防止出现胃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平时应注意饮食调养,少吃多餐,不吃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起居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戒酒,保持情绪乐观。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涉及降结肠和整个结肠,病理改变常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

慢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患者腹部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其是左下腹。病情反复发作后,患者可表现出消瘦、贫血、低热等症状。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可揉按合谷、三间、后溪、少府、四缝、中魁、便秘点、安眠点等。

【施治反射区】按摩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腹腔神经丛、小肠、十二指肠、胃脾大肠区、肾上腺等反射区,重点按摩乙状结肠、直肠、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专家提醒】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养及休息,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及外感风寒,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另外,本病需与痢疾(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相鉴别,属后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手部按摩。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症状。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时,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及以上和(或)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及以上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病主要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常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健忘、失眠、乏力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可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不成比例。

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高盐饮食、嗜酒吸烟、精神因素、家族史有一定的关系。高血压也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继发于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须与高血压病相区别。

高血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并发症。其晚期会影响心、脑、肾等器官,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和肾功能减退等疾病。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所致。

手部按摩

【施治穴位】揉按合谷、内关、中冲、少冲、劳宫、降压点等。

【施治反射区】按摩血压区、大脑、垂体、心、肾、肾上腺、甲状腺、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尤其是血压区、大脑、心及肾上腺反射区。

【专家提醒】中晚期患者,尤其是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急性脑血管疾病等,需及时、有效地用药物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需经常检测,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为宜,戒烟酒。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了粥样硬化而产生了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有多种类型,最为常见的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上、中段后方或心前区突然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及上肢,甚至达到无名指和小指。

疼痛呈压榨样紧迫感,有时有濒死的恐惧感,重者可伴有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时间一般为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得到缓解。

老年心绞痛多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不规则的胸闷,憋气或胸部不适,疼痛可见于上腹部、左或右前胸部、颈或下颌等部位。

典型的心肌梗塞表现为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可达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疼痛范围可扩大到整个心前区,有时可达上腹部或颈、背部,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休息及服用硝酸甘油无效。

个别病人疼痛症状不典型,但常突然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不齐或心功能不全,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神情淡漠,四肢湿冷,脉象细弱而快速不齐,胸憋,气急,呼吸困难,不能平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