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
20325100000021

第21章 拔罐(5)

一〇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节段性炎症病变。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90%的患者在起始时就有疼痛。轻者休息时消失或减轻,行走或活动后,因肌肉需氧量增加,疼痛复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疼痛剧烈而持续,尤以夜间为甚,形成静息痛。患者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十分敏感。患肢(趾、指)可出现胼胝感、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皮色可出现异常苍白,皮色在苍白的基础上,出现潮红或发绀。

【拔罐部位】

1.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中渚、外关、孔最。

2.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委中、血海、丰隆、太溪。

一〇六、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肱桡滑囊炎,桡侧伸腕肌腱起点损伤或网球肘。多因急性扭伤或拉伤而引起,多见于需反复做前臂旋转、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好发于右侧。临床以患者肘后外侧疼痛,尤其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疼痛更为剧烈,同时延伸腕肌向下放射。局部可微呈肿胀。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

【拔罐部位】

上肢部:臂臑、肘髎、天井、手三里、尺泽、合谷。一〇七、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内上髁是前臂屈肌总腿附着部。由于某项工作需反复屈腕、伸腕,做前臂旋前的动作,使前臂屈腕肌群牵拉,引起肱骨内上髁肌腿附着处的集叠性损伤,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或在跌仆受伤,腕关节背伸、前臂外展、旋前位姿势时,往往引起肱骨内上髁肌肉起点撕裂伤,产生水肿,继之纤维瘢痕化。肱骨内上髁炎以患者屈伸腕关节时肱骨内上髁处疼痛,局部疼痛无力,疼痛可放射到前臂掌侧为特点。

【拔罐部位】

上肢部:曲泽、少海、小海、后溪。

一〇八、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微屈时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内侧副韧带拉伤或部分撕裂的患者,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以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局限性肿胀,2~3天可出现皮下淤斑,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为特点。如合并有半月板损伤则可见到关节内积血。拔罐适用于韧带的扭伤及部分撕裂,完全断裂等须行手术缝合或修补。

【拔罐部位】

下肢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膝关、膝眼。

一〇九、半月板损伤

在下肢负重,上部固定,膝部略屈时,如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半月板来不及退开而被挤压,可引起内侧半月板或外侧半月板撕裂。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交锁即膝关节不能活动,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一般以股四头肌最明显,患者常因患肢无力而突然“腿软”),关节滑落感(走路时感觉关节不平,有滑落感,尤其在走高低不平的道路、上下台阶或楼梯时最明显),有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半月板的边缘和其前角),自诉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拔罐部位】

下肢部:梁丘、膝眼、膝阳关、阳陵泉、委中、曲泉。

一一〇、跖筋膜劳损

跖筋膜即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其中央部分坚强,内、外侧部分薄弱。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腱,协助活动,保护足底关节,支持足弓的作用,同时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的起点。日常挑担、负重行走、长途跋涉、局部挫伤均可引起跖筋膜劳损。跖筋膜劳损以足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不能久行,每遇劳累则更甚,得热则舒,遇寒痛增为特点。

【拔罐部位】

下肢部:阴谷、阴陵泉、筑宾、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

一一一、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哑门、大椎。

2.肩背部:肩井、天宗。

3.胸部:云门、中府、缺盆。

4.上肢部:肩髎、肩贞、臂臑、臑会、外关、曲池、合谷。

5.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一一二、胸胁屏伤

胸胁屏伤是指胸部屏岔气伤。多因举重抬扛,用力不匀或动作不协调损伤胸廓关节或软组织而引起。受伤后即出现一侧胸肋部疼痛,咳嗽或呼吸时疼痛加重,并牵扯背部,疼痛范围较广而无定处,患者保护性地减少呼吸运动幅度,形成浅促的呼吸。并可伴有胸闷不适。肋椎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其受累关节处可有小范围的压痛。若系胸壁固有肌的撕裂或痉挛,在相应的肋间隙可见肿胀、压痛或肋间隙稍窄等现象。

【拔罐部位】

1.胸肋部:膻中、大包、期门、日月、章门。

2.背部:膏肓、肝俞。

3.上肢部:内关、列缺。

一一三、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患者早期常感到颈部难受、僵硬、酸胀、疼痛,有时伴有头痛、头晕、肩背酸痛。以后出现头部不能向某个方向转动,当颈部后仰时可有窜电样的感觉放射至手臂上,手指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哑门、颈百劳(为经外奇穴,位于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大椎。

2.背部:肩井、天宗、肺俞、心俞。

3.上肢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条口、阳陵泉。

一一四、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轻者4~5天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可向头部及上肢放射,可延至数周不愈。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多由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所造成。

【拔罐部位】

1.颈部:风池、风府。

2.肩背部:肩井、天宗。

3.上肢部:外关、合谷、液门。

4.下肢部:光明、悬钟。

一一五、急性腰肌扭伤

急性腰肌扭伤,多由于突然受暴力损伤而起,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劳动时腰部姿势不正确,以及跌仆或暴力直接打击腰部而致。急性腰肌扭伤以腰部剧痛,活动不便,坐、卧、翻身都有困难,甚至不能起床,连咳嗽、深呼吸都感疼痛加重为主证。也有些患者,在扭、闪腰时,腰部疼痛并不剧烈,还能连续工作,数小时或1~2日后,腰痛才逐渐加剧。

【拔罐部位】

1.腰部:肾俞、腰阳关。

2.下肢部:环跳、委中。

一一六、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有相当的比重。常因劳动中姿势不良,或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多次损伤,或由先天性畸形所致。临床表现以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损部位可有较广泛的压痛,压痛一般不甚明显。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并可有肌痉挛、腰脊柱侧弯、下肢牵制作痛等症状出现。

【拔罐部位】

1.腰骶部: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

2.下肢部:委中、承山、足三里。

一一七、退行性脊柱炎

退行性脊柱炎亦称脊椎骨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椎炎等,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一般以负重和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常累及,临床上的颈椎和腰椎发病较多。早期症状是腰部僵酸痛,不能久坐,久坐时必须频频更换体位。晨起症状较重,稍活动则症减,但活动稍久,尤其是在疲劳后,症状又加重。少数患者可有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命门、腰阳关、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2.下肢部:委中、承山、阳陵泉。

一一八、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位于臀部,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外旋肌,并有助外展后伸作用,该肌受骶1、2神经支配。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闪”、“扭”的外伤史或受凉史。伤后臀部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整个下肢。偶有小腿外侧发麻,重者行走困难,伴跛行,腹压增高时疼痛可明显加重。局限性压痛明显,髋内旋、内收受限并加重疼痛。

【拔罐部位】

1.背部:八髎、秩边。

2.下肢部: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

一一九、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易发于20~40岁,临床上以腰椎4~5和腰椎5、骶椎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有主观麻木感,患肢温度下降等。

【拔罐部位】

1.腰部:肾俞、大肠俞、关元俞。

2.下肢部:环跳、风市、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

一二〇、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伴有全身症状的慢性关节疾病。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以各关节肿大日渐显著,周围皮肤温热、潮红,自动或被动运动都引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杼、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小肠俞。

2.上肢部: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尺泽、手三里、阳池、合谷、大陵。

3.下肢部:环跳、梁丘、委中、阳陵泉、足三里。

一二一、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黏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一二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经约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头部:太阳、阳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一二三、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或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一二四、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一二五、药疹。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有:①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②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③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他处出现湿疹样皮疹。④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