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会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20328500000025

第25章 开放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

……做到人人识字,并且决不满足于这一点,无论如何要继续前进并吸取欧美科学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第一等的首要任务。

〔苏〕列宁:《白璧微瑕》

谁都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在技术上有经验的干部比我们苏联多得多。我们从来不隐瞒而且也不打算隐瞒,在技术方面我们是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的学生,而首先和主要是美国人的学生。

〔苏〕斯大林:《斯大林选集》

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

〔苏〕斯大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

“向德国人学习!向美国人学习!”的口号现在提上了日程,而且实际地、为一个无论如何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提上了日程。这正是我国“不再做又贫穷又软弱的国家,而永远成为又强大又富饶的国家所需要的东西”。

〔苏〕布哈林:《列宁和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任务》

现在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再闭关自守了。

〔美〕麦金莱,引自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唯有日本自身在赞颂自己是神国,不愿与他国交往,独自闭锁笼中,排斥外人,这无论如何是不合时宜的。

〔日〕福泽谕吉:《唐人往来》

所谓开放,并不是要日本和日本人丧失个性,恰恰相反,而是要求日本真正像日本,日本人真正像日本人,并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前进。

〔日〕永井道雄:《从世界到日本、从日本到世界》

日本应取世界之长,以补己短,不宜墨守陈规。

〔日〕西园寺公望,引自《日本历史风云人物评传》

今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已不存在完全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国家。自由主义政策并不否认综合的经济调整。

〔日〕池田勇人,引自《日本历届首相小传》

对于一个国家最致命的东西莫过于过分的排外主义,并且完全无视人家的天然的愿望和恐惧。

〔英〕伯克,引自《均势战略》

与外族日益频繁的交流导致了各民族的融合。

〔以〕阿巴·埃班:《犹太史》

国家之间各种各样交流的不断扩大。生产的国际化使社会的整个生活“国际化”了。

〔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贝贾维

我们都意识到,世界正在缩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使它们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日〕阿步正雄:《禅与西方思想》

文化交流不外是把人与人的心联系在一起,在其琴弦上奏出共鸣的和声。

〔日〕池田大作:《东西文化交流的新道路》

日本和西洋各国都存在于同一天地之间,被同一太阳所照耀,观赏同一月亮,有着共同的海洋与空气,要是人民情投意合,将彼此多余的物资相互交换,并进行文化交流,就不会发生耻辱和骄矜的感觉,而能同获便利,共谋幸福。

〔日〕福泽谕吉:《劝学篇》

为了拯救欧洲,单靠它自己是不行的,这一点已经看得很明白。亚洲的思想从欧洲的思想得到教益,同样,欧洲的思想也需要亚洲的思想。

〔法〕罗曼·罗兰:《致泰戈尔》

随着西方人进出于东方各国同东方各民族的接触,他们通过翻译接触到了东方思想,开始逐渐了解到东方思想。中国思想对西方的启蒙思潮产生了特别的影响,使伏尔泰和沃尔夫等人深受启发,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日〕中村元:《比较思想论》

亚洲人对于那种认为高加索文化高人一等的看法是很敏感的,因为我们遭受殖民主义侮辱的时间太长了,不可能有另一种想法。

〔柬〕西哈努克,引自贝却迪《西哈努克回忆录》

虽然日本文明亦缺少若干东西大陆文明的长处,但是择人之所长,乃为日本人一向的态度,而并不固执着自己的文明形式。同时,日本人也不为大陆文明的夸大和烦琐的特征所眩惑,加以盲目地模仿,而是采取批判态度。

〔日〕长谷川:《日本人的性格》

如果忽视了可以制约以后发展的自身历史,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进步。缺乏历史观点的经济政策同样是极端危险的。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日本国民在“文明开化”的名义之下,积极主动地吸收西方的法律、科学、艺术和宗教等有关文化知识并努力工作,积极储蓄,以积累近代化所需要的资金。这是日本近代化的最基本的因素。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日本对尊敬的国家和引进的文化,很快就加以批评,吸收需要的东西以后,抛弃其糟粕。

〔日〕竹内宏:《感性日本经济论》

日本人吸取海外文化的关键,就在于不简单地模仿,而是加以消化,使它便于为我所用。如上所述,日本人吸取外来文化的方式,一方面是狂热的搬过来,另一方面又给予巧妙的加工消化。

〔日〕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

日本国民从外国文化获得启示,从而创造出本国文化,……一方面自觉地模仿他人,并承认外国文化的优越性,而同时又不忘了自身文化的优越性。

〔日〕长谷川如是闲:《日本人的性格》

人们常说,日本人在吸收、消化外国文明方面,发挥了卓越的民族天资。众所周知,这种天资的表现方式是随时应变,随机应变,灵活多变的。

〔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

对我们日本人来说,中国一千数百年来一直是我们文化、思想、教养、学术的老师和老前辈。

〔日〕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选集》作者序言

中世纪以前,我们日本人接受来自中国、印度、朝鲜的文明,到了近代则从西欧输入文明。

〔日〕鹤见和子:《好奇心与日本人》

中国人往往认为,来自外国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自己早已发明的东西的类似品而已,并没有什么新奇。正是因为认识的方法不同,所以日本人对外来事物的好奇心比中国人强得多。

〔日〕鹤见和子:《好奇心与日本人》

的确,在西方人看来,日本文化具有一种异国情调,它既非日本文化,亦非西洋文化,甚至也不是中国文化或者印度文化。它跟谁都像又谁都不是,具有十足的“四不像”文化的特征(“四不像”是一种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似鹿非鹿的中国珍兽),似曾相见,又不相识,这种与实物之间的微妙的差异感,也许正是日本文化的美之所在。

〔日〕谷口正和:《第三感性》

世人似乎应该劝告中国与自己的过去决裂,而迅速地模仿西方。事实上大约在50年前就流行着这类建议,甚至已经为少数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历史已证明这是完全荒谬的。

〔英〕李约瑟:《李约瑟文集》

如果我们错误地认为:因为英国人强大,我们要想强盛,就得学他们,和他们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成功了;因为单靠模仿,我们只能变得什么也不是。

〔印〕泰戈尔:《戈拉》

如果是单纯照抄西方,那么它唤起的巨大希望将会落空。

〔印〕泰戈尔:《民族主义》

我并不认为要对苏联作任何机械式的摹仿,因为社会主义必须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美〕拉蒙特,引自《近代现代世界名人辞典》

对于东方来说,西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互相补充,因为我们个同的生活观,使我们看到真理的不同

〔印〕泰戈尔:《民族主义》

……泰国文化源于中国文化和印度文比,这两种文化的结合形成泰国文比的主要基础。就好像西方文化主要是源于希腊拉丁文化和盎格鲁文化一样。

〔泰〕努弯詹·拉纳哥:《披耶阿努曼拉查东的生平》

我们在印度必须下定决心,不能抄袭别人的历史,如果我们窒息自己的历史,那将是自杀。在你剽窃不属于你的生命的东西时,这些东西只会毁坏你的生命。

〔印〕泰戈尔:《印度的民族主义》

盲目地崇拜“过去”是不好的,然而藐视“过去”也是不好的,因为这两种做法的任何一种都不能作为建设“未来”的基础。“现在”和“未来”都无可避免地是由“过去”发展出来的,并带着它的烙印,忘记了这一点就等于建筑而无地基,就是切断民族发展的根源。

〔印〕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西方确有许多东西可以学,如科学、技术以至文化。但是,正如甘地所说:我们不应随波逐流,一定要立足于本国。

〔印〕英·甘地:《自述》

一个希望得到“自治”的民族,决不能对其祖先,加以轻视。我们若缺乏崇敬前辈之心,我们必将成为无用之徒。

〔印〕甘地:《印度自治》

因受较文明国家的影响而抢先跨到前面,脱离本民族艺术发展的东西,总和自己民族格格不入,虽然在专家们当中也曾名噪一时,但归根结底是要被忘记的,对流派的整个发展不会起什么作用。

〔俄〕列宾:《列宾回忆录》

我们特别需要受过教育、熟悉俄罗斯自然,即俄国现实的人,以使我们在发展自己国家的事业上,能迈开真正独立的步伐,而不老是摹仿别人。

〔俄〕门捷列夫

每个国家的人民应当走它自己的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能力、可能性和不同的历史根源作出自己的选择。

〔摩〕哈桑二世:《挑战》

不根据本国国情去全盘照搬别国的统治模式,是不现实的。许多老的民主国家自己也已经发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它们的国策也必须经常调整。

〔约〕侯赛因:《我的职务是国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植根干子才奖伤外围的东而,才是好的。对于某一国人民处在某一时代是有益的营养,对于另一国人氏也许就是一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

要确定一国教育的宗旨和制度,必须根据国家的情况,考察国民需要,而精心定之,决不可不根据国情,不考察需要,而胡乱地仿效他国,这是没有不失败的。

〔美〕约·杜威:《杜威在华演讲集》

唯有善于发掘的民族,才拥有文化的未来。

〔德〕奥尔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