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灵鸡汤全集(白金版)
20332000000034

第34章 以德报怨,我本善良(8)

做一个学会倾听的人

韦恩是罗宾见到的最受欢迎人士之一。他总受到各种各样的邀请。经常有人请他参加聚会、共进午餐、担任基瓦尼斯国际或扶轮国际的客座发言人、打高尔夫球或网球。

一天晚上,罗宾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动。他发现韦恩和一个漂亮女孩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罗宾远远地注意了一段时间。罗宾发现那位年轻女士一直在说,而韦恩好像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他们起身,谢过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罗宾见到韦恩时禁不住问道:“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见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是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简单。”韦恩说,“斯旺森太太把乔安介绍给我,我只对她说:‘你的皮肤晒得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尔科还是夏威夷?’”

“夏威夷。”她说,“夏威夷永远都风景如画。”

“你能把一切都告诉我吗?”我说。

“当然。”她回答。我们就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下去的两个小时她一直在谈夏威夷。

“今天早晨乔安打电话给我,说她很喜欢我陪她。她说很想再见到我,因为我是最有意思的谈伴。但说实话:我整个晚上没说几句话。”

看出韦恩受欢迎的秘诀了吗?很简单,韦恩只是让乔安谈论自己。他对每个人都这样——对他人说:“请告诉我这一切。”这足以让一般人激动好几个小时。人们喜欢韦恩就因为他注意他们。

其实,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如果有机会让他谈论自己的话,他也许会滔滔不绝几个钟头呢。对于这个人性的特点,韦恩看得非常清楚。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游刃有余。我们总是抱怨朋友太少、过于孤独,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交友方面你付出多少、花费多少心思呢?你如果过多地以自己为中心,从未考虑过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别人为什么一定要喜欢你呢?要知道,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并不过多地关注自己;相反,他非常体贴别人的感受。恐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真正受欢迎的人往往并不过多地关注自己;相反,他非常体贴别人的感受。

掌握聊天的艺术

在用餐时,物理学家不一定会和同事谈论刚才所做的实验,相反,他可能会谈一些国家大事、天气状况、电视节目,甚至女同事的裙子。

任何年纪的人都需要聊天,就像他们需要吃饭一样,连清教徒也不例外。

许多人在正式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喜欢以轻松的话题作为开场白,然后再逐步导入正题。律师、作家、新闻记者及演员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都懂得如何以轻松的方式开场,然后再迅速把握住谈话的主题,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

善于聊天的人告诉我们,他们之所以能把谈话的气氛营造得很热火,并不是靠自己比别人懂得更多,或声调比别人高,或最会讲笑话,或懂得“控制”谈话的方向。聊天聊得好,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一点也不困难。首先,你的谈话态度一定要放轻松,然后再设法找出对方喜欢的话题,尽量让对方发表。至于你,“不妨装出”有兴趣的样子,仔细地倾听。

当你在寻找话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涉及政治与宗教信仰这两个主题,因为这类话题最容易引起激烈的争辩,而将原来的轻松气氛一扫而空。英文里的聊天,就是small talk,告诉我们最好谈一些小的、不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以这些话题作为开场白,对方一定不会认为你是在说教、吹牛或宣扬你的主张。

我们在聊天这件事上最容易犯的错误,乃是一见面就从对方所从事的工作谈起。我们总以为,和医生谈开刀,和运动员谈打球,和商人谈生意经,和国会议员谈政治,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他们一年到头做同样的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如果你再不识相地和他谈这些事情,表面上他不会发作,内心很可能把你当成是“无聊分子”。美国前任总统肯尼迪最讨厌和别人谈政治,可是偏偏许多人都找他谈政治,还自以为此举可以讨好他呢!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谈哪些事情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阅读报纸和一般性的杂志,以增加各方面的常识。不然,除了“你好吗?”“今天天气不错啊!”之外,接下来你就不知道要聊些什么了。

新闻人物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诸如伊丽莎白·泰勒、贾桂琳、欧纳西斯、里根、布什、玛丹娜和西恩潘等。其他如哪里新开了一家餐厅、什么地方最适宜度假、艾滋病、恐怖主义者,都是很好的开场白。

“沉默是金”在社交场合根本行不通,而且是非常不礼貌的。反之,善于打破沉默、谈笑风生、能带动会场气氛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种人不会让会场沉默太久,也不会让“无聊分子”一直强迫别人听他的训话。这种人懂得适时转变话题,让大家都有台阶下。社交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话题一直继续下去,使得宾主尽欢。如果你不想说话,还不如回家看电视、读小说算了。

“沉默是金”在社交场合根本行不通,而且是非常不礼貌的。反之,善于打破沉默、谈笑风生、能带动会场气氛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宽恕别人

一个周五的早晨,杰西卡的礼品店依旧开业很早。杰西卡静静地坐在柜台后边,默默地欣赏着礼品店里各式各样的礼品和鲜花。

忽然,礼品店的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人。他的脸色显得很阴沉,眼睛浏览着礼品店里的礼品和鲜花,最终将视线固定在一个精致的水晶乌龟上面。

“先生,请问您想买这件礼品吗?”杰西卡亲切地问。可是,年轻人的目光依旧冰冷。

“这件礼品多少钱?”年轻人问了一句。

“50元。”杰西卡回答道。

年轻人听杰西卡说完后,伸手掏出50元钱甩在橱窗上。杰西卡很奇怪,自从礼品店开业以来,她还从没遇到这样豪爽、慷慨的买主呢。

“先生,您想将这个礼品送给谁呢?”杰西卡试探地问了一句。

“送给我的新娘,我们明天就要结婚了。”年轻人依旧面色冰冷地回答着。

杰西卡心里咯噔一个:什么?要送一只乌龟给自己的新娘,那岂不是给他们的婚姻安上了一枚定时炸弹?杰西卡沉重地想了一会儿,对年轻人说:“先生,这件礼品一定要好好包装一下,才会给你的新娘带来更大的惊喜。可是今天这里没有包装盒了,请你明天再来取好吗?我一定会利用今天晚上为您赶制一个新的、漂亮的礼品盒……”

“谢谢你!”年轻人说完转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年轻人早早地来到了礼品店,取走了杰西卡为他赶制的精致的礼品盒。

年轻人匆匆地来到了结婚礼堂——新郎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快步跑到新娘跟前,双手将精致的礼品盒捧给新娘后,转身迅速地跑回了自己的家中,焦急地等待着新娘愤怒与责怪的电话。

在等待中,年轻人的泪水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这样去做。傍晚,婚礼刚刚结束的新娘便给他打来了电话:“谢谢你,谢谢你送我这样好的礼物,谢谢你终于能明白一切了,能原谅我了……”

电话的一边新娘高兴而感激地说着。年轻人万分疑惑,什么也没说,便挂断了电话。但他似乎又明白了什么,迅速地跑到了杰西卡的礼品店。推开门,他惊奇地发现,在礼品店的橱窗里依旧静静地躺着那只精致的水晶乌龟!

一切都已经明白了,年轻人静静地望着眼前的杰西卡;而杰西卡依旧静静地坐在柜台后边,冲着年轻人轻轻地微笑了一下。年轻人冰冷的面孔终于在这瞬间被改变成一种感激与尊敬:“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又找回了我自己。”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

杰西卡只是将水晶乌龟这样一件定时炸弹似的礼物换成了一对代表幸福和快乐的鸳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人冰冷的内心世界。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

孩子的启示

一位朋友寄来了一份礼物——一只红色风筝。我以为是送给两个孩子的,可当我翻看礼品卡时,上面却写着:“送给你未泯的童心。”

“我们去放风筝吧,妈妈!”孩子们请求道。我扫了一眼写字台上堆着的待批阅的论文,可今天的确是个放风筝的好天气,蔚蓝的天空,阳光灿烂,微风徐徐。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去了附近的田径运动场。

我细心地看着孩子们巧妙地使风筝在变幻莫测的风里上下翻飞。“您为什么不试试,这是送给您的啊。”儿子叫道。在孩子们的鼓励下我丢掉羞怯,扯过风筝跑起来,顷刻间风筝迎风而起,越来越高地飞向碧空,我的笑声也随之飘荡而去。

这时,那摇曳的风筝触动了我久已忘怀却深藏在心底的童趣。在我们步入成年时,我们确信必须抛掉童年的稚气而显得举止庄重些。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欺骗自己,一位心理专家说:“没有童心,我们就会失去纯朴、自然、机敏的品性,失去对他人的信赖和对生活的坦荡胸怀。”

这些特殊的品质不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我们要保留这有益的童心,就要坦率地接受孩子们每天给予我们的启示:

减轻心理负担

一天,我路过一个运动场,有个男孩正在那里荡秋千。这时,有位西装笔挺的成年人经过那里停下来观看。突然他把公文包靠在树上,松开领带,他荡起秋千来,还不时地和孩子交换着欣喜的目光。他在紧张的一天里,从儿童游戏中找到了片刻小憩。

冗长乏味的办公室生涯冲淡了我们的生活乐趣,而我们又不能置工作于不顾。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一些闲情逸趣。

贝蒂·布莱克比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享受人生之乐,并非戏剧彩排”的牌子。他说:“在我们公司,凡是营业额高的职员都是生活愉快的人,他们身上有一种吸引顾客的特殊魅力。”

伊利诺依州的一位心理医疗专家乔伊·米勒说:“我们有些人,如果不真正地与孩子结成忘年之交,就无法摆脱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只有孩子们才使我们焕发青春。”

一个周末,纽约市一位杂志编辑吉姆·麦克法莫特工作缠身,可他的妻子却出城了,吉姆只好照料3岁的儿子戴维。星期六一早,戴维就缠着父亲兴致勃勃地说:“跟我玩吧!”

“好!算上我。”吉姆赞同道。周末最开心的是在花园里用两根橡皮管唧水玩。午饭吃意大利披萨饼和酸黄瓜,饭后各划一只塑料船打水仗,结果两人都成了水鸭子,吉姆在游戏中获得了充沛的精力,他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把工作干完了。

儿童般的嬉戏,可使我们从工作重负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使我们的日子过得轻松愉快,而不是整天疲于奔命。

探索奇妙的世界

有一个星期天,我在教堂里看护几个两岁的儿童,我无聊地望着窗户,打量着玻璃外的一只毛毛虫。孩子们也过来把压扁的鼻子紧贴着玻璃,静悄悄地、惊奇地观察着那毛虫来回爬行,只偶尔发出“哇,噢”的惊叹声,打破四周的寂静。看着孩子们,我也不知不觉地被他们那种神情迷住了。

如果眼睁睁地望着上帝创造的事物说:“这有什么好奇的?”那么,先入为主的偏见就淹没了我们的好奇心理。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的:“我们的眼睛变得只死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致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感到惊奇。”

孩子们能看到多数成年人从来看不到的事物,他们的观察力往往引导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智力与分析能力,开阔了思路。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那么,孩子们就是我们中的哲学家了。天有多高?狗为什么摇尾巴?树叶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变颜色?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它敲开了我们的心扉,使我们像孩子一样去想象比我自己的事业更多的问题。

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我的儿子上小学时,他带回家来一张画——一只涂成紫色的小鸟。老师写在画上的批语是:“鸟不是紫色的,请重画一张。”“可是,妈妈,我的鸟就是紫色的。”他坚持说,“这是我想象出来的。”

我们把这张画贴在壁炉的上方,作为孩子勇于创造、大胆坚持自己真实观点的见证。有时,当我在考虑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还是顺从他人时,一想起儿子的那幅画,就使我勇气倍增。在我们家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知道这是一只紫色的鸟,可我想让它飞上天去。”世界上许多艺术创作和科学发现,正是源于这种孩子般的勇敢而执着地追求。

容易接受信念

一次,我正在收拾箱子准备去陪住院的丈夫,心里焦虑不安。户外,我们4岁的女儿正在私人车道上拐来拐去地骑她那辆小三轮车,她向右拐过一棵橡树时,撞到树上碰伤了腿,便哭叫起来:“妈妈——”她抬起擦破皮的膝盖让我轻轻抚摸。

“您要是走了,谁来给我揉伤处呢?”她下颏有些颤抖地说。我刚要说有保姆时,她就说道:“我知道,上帝会给我揉的。”说罢,又跑到外边蹬小三轮车去了。她那可爱的样子,单纯而又坚强的信念,使我的精神振作起来。当我到了她父亲的病床前时,我已变得镇定自若了。

“从本质上讲,孩子们是可信任的。”亚特兰大市一位退休的主教贝纳特·西姆斯说,“他们生来就坦率,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必须谨慎地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