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灵鸡汤全集(白金版)
20332000000042

第42章 谦逊坦荡,与人为善(4)

你说你要崩溃了。没办法,我们说好的,你得在圈里待着。

有琴声,风捎来了优雅而清婉的琴声。这山里怎么会有如此动人的琴声呢?准是哪位忧郁的少女在诉说着什么。你想去瞧瞧,可这圈子太小了,连看她一眼都没机会。你恨我,恨不得将我一口口吃掉,可我在圈外,你在圈里,你碰不到我。你可以出来,完全可以,但代价是违背你的诺言。

算了,还是把一切告诉你吧。你不是第一次来这座山了,只是以前没人画圈,你没看到夕阳,也没听见风声,更别说什么松涛了。今天是因为这圈子,你身子动不了才会注意到这些。至于那琴音,可记得我们一起去过的山里的农家小店,那练琴的女孩,你当时说她弹得不好。

时间到了,你可以出来了。只是,你逃得出现实的桎梏,跑得出心里的圈子吗?

现实的桎梏使身体失去自由,心灵的桎梏却常常使人忽视身边种种细微却美好的事物,失去许多生活的乐趣。

海豚的恩赐

我固执地独自潜到水下40尺左右,我明知不该单独下水,但却又过度自信,只想冒险看看。水下既没有暗流,而且温暖、清澈又迷人。但我一抽筋就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我太不小心了。当时我的胃痉挛得很严重。我想把加重腰带解开,偏偏手又够不到扣环。我逐渐往下沉,却又动弹不得。我开始感到害怕。因为我看得到码表,心知氧气筒撑不了多久。我企图按摩腹部。虽然我没穿潜水装,却因抽筋弓着身子,两手老是使不上力。

我心想:“我不能就这么走了!我还有许多事要做!”我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送命,我在心里呐喊着:“有谁快来救我啊!”

接着我吓了一大跳。我突然觉得腋下有个东西在往上撑。我当时心想:“不妙,是鲨鱼!”我被吓得满心惶恐、万念俱灰。但这东西却使力顶着我的手臂。然后我看到了它的一只眼睛——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最美丽的眼睛。我猜它在微笑。那是一只大海豚的眼睛。我注视着它,心想这下没事了。

它继续往前游,用背鳍顶着我的腋窝,让我趴在它背上。我满心欢喜地轻抚着它,能感到它也在安抚我,一边引我浮上水面,一边治好了我的痉挛。我的胃抽筋逐渐消失了,心里感到既轻松又安全。我能强烈地感觉到,是它帮我治好的。

浮到水面上之后,它继续背着我游向岸边。当它引我到了浅滩,我开始担心它会搁浅。于是我将它往外推。它却停留在那里不动,我猜它是要确定我平安无事。

过了好一阵子,我已经把加重腰带和氧气筒都卸下来了,它还是没离开。我于是光着身子下水和它一起游向大海。我觉得身轻如燕、浑身充满了活力。我只想在蓝天大海中玩儿个痛快。于是,这只海豚背着我往外游,陪我玩儿了好久好久。后来我发现,在外海还有好几只海豚在等它。最后它引我回到岸边。我当时已经筋疲力尽,差点儿就要倒下来了。它确定我已经回到浅水滩安全地带之后,又侧过头来用一只眼睛看着我。我们就这样彼此注视了好一阵子,时间好像完全静止了,我脑海里还闪过了许多往事的回忆。接着它轻轻叫了一声,回到了它同伴的身边。这群海豚就全部离我而去了。

动物身上蕴藏的灵性大大超过人类的想象。它们和人一样,懂得在危难中挺身而出,也知道在离别时深情地注视,这种超凡的行为正是让人感动的源泉。

刚柔相济方圆无碍

方与圆、刚与柔两者的含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圆为和谐、变通、灵活性,体现了柔韧、柔弱的一面,方则为个性、稳定、原则性,体现了刚直、刚强的一面。刚而能柔,这是用刚的方法;柔而能刚,这是用柔的方法。强而能弱,这是用强的方法;弱而能强,这是用弱的方法。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刚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柔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做人亦同此理。

自然界中弱小者常靠柔韧的品性战胜强大。天下之物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雪压竹头低,地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飓风狂暴地侵袭小草,小草只摇晃了一下身子,依然保持了生命的绿色。

人也如此。年轻时,孔子曾去求教老子,老子不跟孔子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深奥的哲理不必用语言交流但却可以体悟。两位哲人心领神会,张嘴而不说话的哲理:牙齿掉了,舌头还在。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硬的东西因其刚强而死亡,软的东西因其柔弱而存在。所以人到老年,刚硬的牙齿不在了,而柔弱舌头仍旧灵活自如。刚往往只是外表的强大,柔则常常是内在的优势。因此柔能克刚便成了一条辩证的法则。

刚直容易折断。曾有人这样说:方与严是待人的大弊病,圣人贤哲待人,只在于温柔敦厚。所以说广泛地爱护人民,这叫做和而不同。若只任凭他们凄凄凉凉,保持自身冷傲清高,如此,便是世间的一个障碍物。即使是身方正,独立不拘,也还是不能济世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士罢了。但是,只有柔又会怎样呢?倘若世界上只有柔,那就会成为可悲的柔弱,它就可任意扭曲,像一根在水里浸泡了许久的藤条一样。

刚与柔如鸟的两只翅膀,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刚就容易方,只柔就容易圆。为人处世,最好是方圆并用,刚柔并济,这才是全面的方法,也是成功之道。如果能刚而不能柔,能方而不能圆,能强而不能弱,能弱而不能强,能进而不能退,能退而不能进,注定失败而此生永无翻身之日。刚柔相济,大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天下,小可以用来处世持身。聪明的拳击手常常以此取胜。中国的太极拳和日本的柔道也因此长盛不衰。晚清重臣曾国藩对此领略颇深,他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委靡,太刚就容易折断。但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不要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得强矫。争名逐利,就得谦退。所以他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身而归,全身而终。

做人处世若能刚柔相济,把方与圆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那就是方圆无碍了。

看开而不看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往往因一些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挫折如升学失败、就业无着、恋爱危机而不敢面对和承受。他们自以为看开了一切,其实这不是看开,而是看破了,事实上还是没有看开。

想不开、看不开的意念,就像眼前有一片小小的树叶,遮住了所有的阳光。这样的黑暗是自己造成的。人应该知道的是:为何而生,为何而死;人应该决定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如果到了必须决定如何而死时,则不能不作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的考虑。所以不要萌发出家或轻生的念头,因为这意味着投降,是彻底的失败,完全没有翻身的机会。移开眼睛前面的屏障,看阳光普照大地。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药剂,能够治愈任何创伤。

轻生是看破红尘的表现,贪生怕死同样是看不开的表现。有许多人太眷恋人生,认为自己功未成名未就,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没有享尽,一死了之,太可惜了。这样的人仍然是没有看开。

真正看开的人,生死祸福等闲视之。有道是万物皆有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一个人的生是遵循着自然界运动法则而产生的,而一个人的死亡也是生命历程的自然终极,它是世界万物转化的结果,生好像是浮游在天地之间一样,死则恰似休息于宇宙怀抱之中,这一切实际上是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生也罢,死也罢,都是非常正常的。生有何欢,死又何惧,生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庄子生命垂危时,他的弟子们商量准备如何为他进行厚葬。庄子知道了以后,幽默地对他的弟子们说:“我死了以后,就把蓝天当作自己的棺椁,把光辉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当作自己的殉葬品,把天上的星星当作珍贵的珍珠。把天下万物当作自己的殉葬品,这些还不够吗?何必还要搞什么厚葬呢?”他的弟子们哭笑不得,解释说:“老师呀,即使是那样的话,我们还是担心乌鸦把您给吃了呀!”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呢?”

如果能这般把生看得开,把死悟得透,也就不会为生命的即将终结而哭泣。相反,还会活出生命的本真。生命诚然是宝贵的,然而它又是短暂的,死而不能复生,因此活着就应当顺应自然,面对现实,笑对生活。笑对生活是乐生重生,遵循生命的规律,追求高目标,却又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愉快。

真正看开的人都不太执着于权势的追逐、金钱的获得、名利的获取,而是返璞归真顺应自然,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之性。是那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恬适、超然的心态。

人虽在客观世界面前不能随心所欲,但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古人常说顺境十之一二,逆境则十之八九。逆境对任何人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的态度。唯有看开人生中的坎坷与顺逆,方能窥见人生中的哲理与玄奥。

协调而不讨好

现实社会不是生活的真空,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权力的较量,利益的纷争,性格差异的摩擦,你即使一点不去争,也有人与你争。甚至还有那么一种得寸进尺,想骑在别人脖子上的人,你退一尺,他就进一丈,你给他吞一个指头,他就要吞到你的手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花费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一个人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一种是讨好,一种是协调。

协调是着眼于自我调整,主观适应客观,个人适应集体,不断地使自己与周边的环境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讨好与协调不是一般方式方法上的区别,首先是它的着力点错位,不是强调主观,调整自我来适应客观,而是迁就和迎合他人的需要,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宽容或姑息。

讨好者的目的与动机并不是对称的,它不是通过调节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而是为了谋求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需求,去讨好那些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人都有一个弱点,喜欢听恭维话。对人说一些赞誉之辞,如果能言者由衷,恰如其分,适合其人,相当有分寸,而不流于谄媚,将是一种得人欢心的处事方法,听者自然十分高兴,这未免不是好事。如果不问对象,夸大其词,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仅效果不佳,有时还会被别人称为马屁精,落个坏名声,而且,花费的代价大,成本高。因为他不能做到同时去讨好所有的人,为了不得罪人,他必须不断地讨好,这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活得很累;更主要的是毁了自己的前程。

习惯于讨好的人,是不讲究做人原则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人前讲人话,在人后讲胡话,为个人私利所左右,为讨好他人而失去自己的竞争力。大凡有正义感的人,对两面三刀的家伙是非常反感的。

我们说要善于协调,并不是要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是要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张三说李四,碰到李四又说张三。其实,这种人是可鄙的。但一个人如果能在坚持大原则的情况下适当对一些无关大局的事做一点让步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做到大家都喜欢你,那么在你的世界就是以你为中心的,你并没失去什么,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你生活的环境气氛融洽,自个儿心中也快乐得多。

善于协调的人,一般人际关系都是十分融洽,办起事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提高效率。因此,要谋求生存和成功,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讨好不是良策,协调才是好办法。

满意而不得意

“满意”和“得意”这两个词都表示人们对外事外物一种愉悦的肯定态度,但是两者有程度上的区别,如同一杯水,只要还是在杯子里,多满都可以,一旦流出来,结果就不同了,很可能招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因此,得意多少有点贬义色彩,含有讥讽之意。人们常说某某春风得意,自鸣得意,扬扬得意,得意忘形,皆属此类。

可是在现实中还真有些人分不清该是满意还是得意。电视剧《过把瘾》中有一个意大利人,娶了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做太太。席间,他对客人说“我很得意”,站在一旁的新娘子连忙纠正道:“是满意。”这位老外不得不为自己打圆场说道:“你们中国话非常难,弄不好就是不满意了。”像这位老外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并不在意,老外毕竟是老外嘛。可有时我们自己竟然也搞不清到底是满意还是得意。例如,在某次联谊会上,有位大学中文系教授走到一位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的男士面前,很有礼貌地问到:“先生台甫?”男士不解其意,看着教授发愣。教授只好改口:“大号?”对方回答:“鄙人在某某公司。”教授又进一步追问:“先生怎么称呼?”这位男士回答:“我是经理。”这位男士也许对自己的官阶满意,连自己姓啥名谁竟然忘记了,这样的错误最起码要比那位老外高级得多,真是得意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