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20332200000054

第54章 外星人遗留的物体和信息(1)

玛雅人水晶头骨

导言:20世纪初,在玛雅文明的遗址内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水晶头骨,自此,水晶头骨的故事就开始传遍世界。据说这样的水晶头骨一共有13个,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就能获知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秘密……很多人无法解释它的奥秘,认为它是外星文明的产物;更有人说,这是外星人制造人类之初所使用的头骨模型……这一切猜测都让玛雅水晶头骨披上了愈加神秘的色彩。这个谜题的解开,预计还要经历漫长的时间。1927年,英国探险家弗雷德里克·A·米切尔·黑吉斯在现今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一处玛雅遗迹发现一个水晶头骨,并将其称为“厄运头骨”。数十年过去了,水晶头骨之谜仍没有被科学家揭开。

这个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千克,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水晶下颌是一个关节部分,与其他头骨组件分离开来,可以上下活动。据玛雅古代传说,这个水晶头颅具有神奇的力量,全世界有13个这样的水晶头骨,如果它们聚集在一起,那么人类生存的秘密就有可能被揭开。但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只发现8个水晶头骨,其中3个存放在博物馆,其余全部为个人收藏。

米切尔·黑吉斯所发现的水晶头骨是所有现已发现的水晶头骨中纯度最高、雕刻最精致的,因而它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

自从水晶头骨被发现之后,数十年来全球不同领域都密切关注着它。数位资深专家认为水晶头骨拥有着超自然能力,比如:心灵遥感、散发一种奇特的气味、能改变水晶颜色等。但迄今为止,这些超自然能力仍没有得到专家有力的确证。令研究者们困惑的却是:这颗水晶人头雕刻得非常逼真。不仅外观,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发出炫目的亮光。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17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18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刚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刚石等现代工具。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还不懂得炼铁,这个水晶头颅他们又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加工而成的呢?难道他们早已掌握了我们现在还不晓得的某种技术吗?

水晶头骨公之于世之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观看这颗神奇的头骨。他们有的说看到它就看到了某些关于外星人生活的画面,更有的说它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很多有病的人到它面前后都神奇地被治愈了。

很多人猜测这根本不是出自玛雅人之手,而是外星人送给当时玛雅人的礼物。更多的人认为地球人是外星人制造的实验品,而这个水晶头骨就是制造人时所制作的模型。人们的猜测各持己见,究竟它是谁制作的,用来做什么的,是不是外星人留给地球的遗物,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四川蒙顶山“麒麟武士图”

导言:四川蒙顶山上出现了一幅巨大的图案:左边是一只麒麟,右边是一个武士,很多人认为这是古代人留下的遗迹,但更多的人则把它归因于地外文明的产物,把它看作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的礼物。2007年,四川蒙顶山上惊现左麒麟右武士的神秘图案,这件事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你知道蒙顶山上左麒麟右武士的神秘图案吗?”“国外也有过类似的现象,会不会是外星人留下的脚印呢?”2007年,在一著名地理论坛上,网友们对蒙顶山惊现神秘图案一事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还包括不少专家学者的发言,经过四川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专家刘民生证实,原来在位于北纬30度附近的雅安市名山县的蒙顶山上,呈现出一幅奇特的巨大图案:

左边是一只麒麟,右边是一个戴着羽毛头冠的武士!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近科学》栏目曾到此进行实地考察并作了系列报道。

据了解,只要采用卫星地图软件,就能看见这个图案覆盖了几乎整个蒙顶山的阴面。到底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形成山顶上这个特殊的图案?为了解开蒙顶山神秘图案之谜,央视记者在刘民生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奇特图案的寻访之旅,谜底也随着他们的寻访被层层剥开。

“从空中看下去,这幅图案就像是罗马武士的上半身,有手、鼻子、眼睛、帽子,还有一个冠,武士身下还有一个看上去像麒麟的动物。而其中看上去像极了人物卷曲头发的东西和人形的五官最为引人注目。”最早发现神秘图案的是雅安人谢强,供职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他(现已调离)无意间在浏览卫星地图软件“google地图”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秘密”。

据谢强介绍:一天,他正用卫星地图软件“google地图”去看看自己的家乡四川雅安。在视线扫过蒙顶山脉的瞬间,山上一些隐约的褶皱吸引了他的注意,再之后,他整个人都被惊呆了。“当把图案拉近的时候,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很清晰的人的面部图像。当我把图像稍微拖远一点,把整个蒙顶山脉的图案都放出来的时候,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像图案,而是一只麒麟和人像的整体构图,而且这个图案覆盖了40平方千米的范围!”谢强激动地讲述当时的情景。随后,他截取了从不同高度观测图形的截面图,据他发现,在大约9000米至10000米的高度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见人形轮廓,这个高度差不多就是飞机飞行的高度;而如果高度达到2万~3万米,人形轮廓以及“麒麟坐骑”图案细节就十分清晰了。

谢强心里十分疑惑:由蒙顶整座山的阴面构成的这一巨幅图案巧合得让人难以置信。究竟是人工开凿的,还是外星文明的产物?会不会和北纬30度的一系列谜团有着密切联系?是否从地质学上又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呢?

最初,谢强怀疑是自己产生了幻觉,蒙顶山背面的人脸图像其实并不存在;进一步他又提出可能是卫星地图的某种误差所致等原因。但这些猜测都随着他和央视记者的蒙顶山之行而销声匿迹了,蒙顶山背上的确有一个酷似人脸的图像。

2007年2月29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刘民生说,“我们运气真好,因为如果蒙顶山仍是像平常一样云雾缭绕,即使在山顶可以看到图案局部的地方,也不容易看到实景。”

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很适合茶叶的生长,在茶文化浩瀚的历史中,蒙顶山具有独特的地位。神秘图案在茶叶故乡出现,谢强也曾经误认为是先人们为了祭祀茶神而人工开凿制造的。

但这个图形面积有几十平方千米,就算人工开凿的话,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太不现实,因此图形人工开掘的设想也很快被否定了。

我们见到了一个长年居住在山顶盘龙亭的老人谢学华。据他介绍,“神奇人脸”的事一传开,当地人给这个奇怪的人脸取了个名字叫做“天仙踪迹”,“多半是外星人留下的脚板印呢!”

既然真实存在,却又不是人工开凿,那会不会是当地人所说的外星文明的产物呢?谢强表示,如此巨幅的图案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如果排开自然形成和人造工程这两个角度,那唯一可以作解释的就是非人类意图的因素。他还大胆提出:“这有可能是太空船的标志物,外太空的人为了以后返回而有意留下的标记。”但这一切都仅仅只是设想,在现场我们却找不出丝毫关于外星文明产物的佐证。

到了蒙顶山山顶,透过树木缝隙,居高临下,左麒麟右武士的局部图形便在眼皮底下了。据刘民生估测,当时的位置距局部图形的平行距离在4千米左右,“看见那一道道的沟壑了吗?约有20多条,红色褶皱,像是武士卷曲的头发,再顺着沟壑往下看,不就是一张人脸吗,眼睛、鼻子……”在刘民生的指引下,图形的头发、五官等展现在记者面前,“完整的麒麟武士图,估计要在几十千米的高空才能看清。”

刘民生还从地质学的角度对整个蒙顶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构造进行了分析。雅安在地质上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它处在中国“y”字形构造的核心部位,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方向的三条地质构造带正好在雅安交会,形成了一个交点。所以这里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具备了出现这种特殊地貌的基础条件,当然它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必须考察后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见到实际的图形后,加上之前的实地考察,刘民生得出了基本结论:雅安被称为“天漏”,是全世界年降雨日最多的地方,而且地质属于容易被雨水冲刷侵蚀的砂泥岩,多年来又有滑坡作用,蒙顶山的“麒麟武士”图案,应该只是地理加上气候因素造成的,是在大自然的“刻画”下慢慢形成的图像。

像头发褶皱的图案,应该是长年的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而它下面的那一条河就是由这些冲沟流下来的雨水汇集而成。在他此前的考察中,发现河中有些不起眼的鹅卵石——这正是刘民生想要的证据:“河流里那些鹅卵石呈浑圆状,磨圆得非常好。如果不是河流的冲刷作用,是不能把有棱角的石头冲刷成卵石状的。”

结合当地的岩石构造,“麒麟武士”的“头发”是下雨后水流冲刷形成的可能性非常大。据名山县当地的气象专家介绍,雅安地形非常独特,它背靠青藏高原,前边是四川盆地,印度洋来的大量暖湿气流,进入雅安境内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被迫爬升,当爬升到约1500米高度的时候,暖湿气流内的水汽碰撞增大,形成雨滴落下,所以云非常多,雨非常多。而蒙顶山上的雨日更多,一年可达300多天,在这么巨大的降水量下,形成图像上的众多冲沟自然不成问题。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形成了如此奇特的“麒麟武士”图?它是否有着什么特别的寓意?这是外星人的又一力作吗?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科考人员带着种种疑问依旧对这幅“麒麟武士图”展开着更加深入的探究……

秘鲁荒原图案是外星人所留的标记吗

导言:飞机是1903年才发明的,真正使用也不过是近一个世纪左右的事情。但是在秘鲁一处古印加人的遗址毕斯柯湾的岩壁上,一个类似于人类飞机的“三叉戟”图案却被发现,而且据考证这个图案已经存在了几万年了。人类的历史研究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古甚至更早的人们是不可能画出这样一幅巨型的图案的。这是否是外星人曾经在地球留下的又一个物证?在秘鲁利马南部的毕斯柯湾,有一个人工建造的高25米的红色岩壁。岩壁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或三足烛台形状的图案。三叉戟的每一股约有4米宽,而且是用含有像花岗岩一样硬的雪白磷光性石块雕成的。如果没有沙土覆盖,它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古印加人为什么建造这么巨大的石头标记呢?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毕斯柯湾岩壁上的三叉戟是指示船只航行的路标。但大多数考古学家持反对意见。他们指出,绘制在这个海湾中的这幅三叉戟图案,不能使所有角度上航行的船只都能看到它;况且,远洋航行在遥远的古代,也许根本还没开始。有些航行必须要用航标来指示的话,也应该利用三叉戟的中股延伸线的两座岛屿。不管船只从哪一个方向驶向海湾,从很远的地方就可看到这些岛屿。但如果用三叉戟当航标,从北方或南方来的海员却不能看到它。

另外,在三叉戟坐落的地方,除了一片沙滩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吸引海员。而且,就是在史前时代,那里的礁石嶙峋水中,根本就不适于船只停泊。因此,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副在古时候光芒耀眼的三叉戟图案,一定是某些会“飞”的人设置的航空标志。

考古学家们推测,如果三叉戟确是航空标志,在它的周围一定还有另外一些东西。果然,20世纪30年代,在距三叉戟图案160千米外的纳斯卡荒原上,考古学家又发现了许多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绘得特别巨大,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清图案的全貌。这些图案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兴趣:它们究竟是什么人留下的,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图案遍布从巴尔帕的北边至纳斯卡南边的60千米狭长地带,有时平行,有时交错,有时构成巨大的不等边四边形,有时构成一些巨形动物的轮廓,其中有极长的鳄鱼,卷尾的猴子……还有一些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异禽怪兽。它们都是用明亮的石块镶嵌出来的。

据当地的传说,在过去,一群不知来历的智慧动物登陆在今天纳斯卡城近郊的一块无人居住的荒原上,并在那里为他们的宇宙飞船开辟了一座临时机场,设置了一些着陆标记。这之后,他们的飞船不断在这里着陆和起飞。这群宇宙来客在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后,又离开地球回到自己的行星上去了。当时的印加部落,曾亲眼目睹了这些宇宙人的工作,并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考古学家们对这个神话般的传说深信不疑,并且推测:如果纳斯卡荒原是登陆点,毕斯柯湾上的三叉戟是登陆指标,那么,在纳斯卡的南边也应有一些指标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