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天地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20334700000024

第24章 鱼类洄游的秘密

人和高等哺乳动物是依靠鼻子来辨别气味的,而鱼却不一样,鱼类的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都长在嘴巴周围和唇边上。有些鱼的同类器官分布在鳍上或在鱼皮上,在这些地方有一种纺锤状的细胞。这些细胞是一种感受器,能从周围的水中接受各种信息。

鱼利用嗅觉去觅食,有些老龄的鱼已完全丧失了视力,但依靠嗅觉,仍然能找到食物。但灵敏的嗅觉,有时也会给鱼带来灭顶之灾。有一种称为长嘴青鸬鹚的鸟,就是利用鱼的嗅觉来引鱼上勾的。它会向水中分泌一种气味强烈的脂肪类物质,一些鱼循水中气味游来,然而等待它们的不是“美味”,而是青鸬鹚的利嘴。

还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蝾螈靠嗅觉来寻找配偶。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蝾螈的生殖期间,将一块海绵浸入雌蝾螈生活的水中,然后再把这块海绵放入小溪上游,于是许多雄蝾螈逆水而上,聚集到这块海绵的周围。如果将海绵侵入普通的水中,再做同样的实验,雄蝾螈就没有反应。由此可见,雌蝾螈向水中分泌了某种激素,雄蝾螈“嗅”到了这种激素,从而向雌蝾螈靠拢。

一些鱼类的洄游是自然界中有趣的现象。在溪流中,每年有不少鱼产的卵,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后,它们就顺流而下,由小溪游进小河,再进入大江,经过几千米的游程,最后进入大海。小鱼在大海中长成了大鱼,当产卵季节又来临时,它们会循着小时候游过的路线,再回到童年时的“家乡”,在那里产卵。是什么因素引导着鱼类游向它们的家乡呢?根据研究,是它们家乡溪流中水的成分和水的气味。它们家乡的土壤、植物和动物特有的气味溶解在河水之中后,成为引导鱼类洄游的“路标”,在这中间,鱼类的嗅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利用鱼类凭嗅觉觅食、靠嗅觉决定洄游路线的生活习性,制造出人工模拟的“气味”环境,用于捕鱼以及引导鱼群进入较清洁的水域,这对于渔业生产是大有益处的。

至于鱼类如何在海中寻找到它们熟悉的江口,从而循气味游回家乡,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