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物天地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20334700000027

第27章 一种生存适应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同缘相亲”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适应。动物终究是动物,它的生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如果崖燕不能认亲,就可能把辛辛苦苦找来的食物给别的幼鸟吃,而让自己的孩子饿肚子。新猴王要咬死老猴王的后代,因为这些小猴不会有它的基因。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远在距今2.25亿年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是恐龙的世界,但后来恐龙又为什么灭绝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空中有飞龙和翼手龙。飞龙长着尖长的头颅,尖利的牙齿,身后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它两翼展开时有6米多长。翼手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它们都在海面飞行,捕食鱼类。

海洋里有鱼龙和蛇颈龙。鱼龙的外形有点像现代的海豚;蛇颈龙与鱼龙一样,但颈很长,牙齿尖利,最大的蛇颈龙约有15米长。它们是海洋的霸主,也是以捕鱼为生的。

在陆地、湖泊和沼泽地里有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形状有的像鸵鸟,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袋鼠,最大的体重约80吨,比16头现代非洲大象还要重,最小的只有鸡那么大。它们有的吃植物,也有的吃别的恐龙或其他动物。

然而,遍及地球各个角落的恐龙,生活了约1.3亿年之后,竟然一个不剩地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英国一位名叫托尼·斯韦因的科学家认为:约在1.2亿年以前,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现了。而在有花植物的组织内,常常含有作用强烈的生物碱,许多生物碱会对恐龙的生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的生物碱,如泻花碱、马钱子碱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龙吞食了过量的生物碱毒素后,引起严重的生理失调,最后导致死亡。他还认为,在欧洲发现的身体纤细、脖子较长的妮骨龙,死亡后身躯发生扭曲,主要是由于吃了过量的马钱子碱所致。

美国的科学家活利斯·塔克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戴尔·拉塞尔认为,一场飞来的横祸临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引起了恐龙的灭绝。他们解释说,超新星在爆炸时,相当于10个太阳集中在一起那样巨大的恒星爆炸,能释放出10万个1000万吨氢弹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地球表面的20~80千米厚的上部大气层加温,因此地表上刮起大台风、下起强烈暴雨,而这些从地表卷起的高温空气在高处形成冰云,像屏幕一样遮住了太阳的辐射热,从而降低了整个地球的温度。这样,习惯于热带性气候的恐龙,统统被冻死了。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认为,随着植物的进化,空气中的氧日益增加,加快了恐龙腹内食物的消化,而恐龙又没法获得大量食物,最终全部死亡;有的认为,由于大陆漂移,引起气候的剧烈变化,恐龙无法适应这一变化以致死亡;有的认为地球气温的变化,使性腺极为敏感的恐龙丧失生殖能力,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有的认为,那时恐龙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突然变化,严重的干燥气候和微量元素的污染,影响了蛋壳的正常发育,形成病态蛋壳结构,造成恐龙灭绝。

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恐龙究竟如何灭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不断的探究,会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的。

海豹死亡之谜

海豹是生活在寒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一带。在欧洲的北海沿岸,生活着大量的海豹。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寒冷,鱼类丰富,非常适合海豹在这里繁衍生息。但由于过量捕杀和环境污染,海豹的数量锐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因此,世界有关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海豹。1988年,一条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在北欧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18000多头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这样一大批海豹的死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环境污染。人们向海里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鱼吃了这些东西后,就会把它们聚积在体内。海豹每天大约要吃10千克的鱼,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在它的体内聚集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海豹就会死亡。但是,这些有毒物质对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渐进的,不会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这一说法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海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

在荷兰,有一家海豹医院,每年都有很多患病和受伤的海豹被送到这里就医,医好之后再把它们放回大海。为了弄清海豹大批死亡的原因,这家医院的院长雷尼邀请荷兰国家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奥斯塔豪斯教授对生病的海豹进行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于某种恶性流行性病毒。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呢?根据这个研究小组分析,有三种病毒的可能比较大: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也可能是某种未被发现的病毒。一旦这种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开发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就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