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20337400000016

第16章 必须克服的冰障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说。按地圆说,达·伽马和麦哲伦开辟的西欧和东方的海上联系的两条航道,都太遥远,若能穿过北冰洋区,可能就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路了。可当时人们对北冰洋是个什么样,尚不清楚。有人说北极地区有块很大的陆地,有人说它是充满冰雪的海洋。而地理学家们坚信,穿越北极地区的最短航道是存在的。一代代的极地探险家,前去探路,不是被浮冰所阻,被迫返航;就是被围困在冰海之中,无法脱身,长眠在荒凉的冰岛上。那巨大的冰山,在海面上漂浮着,又给航行带来了另一层危险。

1585年,英国探险家戴维斯从加拿大和格陵兰之间的海峡向北航行,后来被茫茫的冰山挡住去路,不快返航,就可能被接二连三的高大冰山击沉,无奈只好返航。为此,他到达的这一带海洋称为戴维斯海峡。31年后,英国的威廉·巴芬,冒着极大的危险,沿这一航路,比戴维斯走得更远,后来,也为冰山和浮冰所阻,被迫返航,他到达的海域称为“巴芬湾”。

这一带航路之所以冰山层出不穷,是因为自然界有一家天然的、日产20多座冰山的工厂的缘故,它坐落在格陵兰西岸和巴芬湾一带。

原来,在严寒的格陵兰岛上,终年雪花飞舞。即使在盛夏,不强的阳光也化不尽地上的积雪,何况在漫长的极地冬夜里,太阳老是躲在地平线下不肯露面,气候更加寒冷,积雪越增越厚。多少年来,格陵兰的寒冷没有显著的变化,堆积如山的冰雪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渐渐变成淡青色的透明冰块,覆盖格陵兰的全部土地,厚达1500多米,最厚达3000多米。它沿倾斜的山地向下滑行至浩瀚的海洋,经海流、潮汐、海浪、阳光的综合作用,逐渐崩裂,发出阵阵巨响,碎成巨大的团块,随波逐流。一路上,阳光、风雨、海浪把它们蚀成各种形状,有的恰似辉煌的金字塔,有的似山峦,似桥洞,无奇不有,蔚为壮观,这就是人们所见的冰山。

这些冰山有的长达千米,高达百米,无异于一座浮动的小岛。然而,这只是人们看得见的高度,在水下,它还隐藏着十分之七、八的身躯,它的庞大,是可想而知了。

一座座北极冰山,从冰川分离出来独立漂流,可维持两年的时间,在海洋里游过3000千米的路程。当它到达温暖的海域,终于无法生存而融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在巴芬湾一带,冰山正值锋芒毕露的时候,常给极地探险者的船只带来无穷的灾难。

为躲避冰山的威胁,荷兰的威廉巴伦支从格陵兰东部海洋北上,果然很顺利地进入北极海域,来到一群岛屿面前,后称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意为“尖峭的山地”。这一带海域很富饶,海豹、鲸、海象比比皆是,一时间,这里的捕捉业发达起来,但这些繁荣景象都是在夏季。冬天一到,北极的漫漫长夜即将来临。在巴伦支海域,冬夜长达100多天,从10月下旬到次年的2月,气候更加寒冷。后来,几个英国人因事故不得不留下来过一个极地的冬天,安然无恙地迎来了夏天,这才消除了人们对于极地冬天的恐惧心理,对以后的探险业起到促进作用。

探险家们不断总结经验,使航行越来越向更北的地区挺进。但随之而来的浮冰也越来越多,有时蓝色的海面竟完全被浮冰所覆盖,探险船只经常为冰所禁锢,动弹不得。

浮冰和冰山同是极地探险队的劲敌,但浮冰似乎比冰山的危害还大。浮冰不是来自陆地,它是海水本身冻结而成。淡水摄氏零度结冰,海水含盐,冰点降低。当温度下降到某程度后,海水结冰。起初是薄冰,随温度下降形成广阔的冰原。由于波浪、海流、潮汐作用,冰原往往碎裂成大大小小的冰块,漂浮在海面上,就成浮冰。若海面平静,这些冰就会冻在一起。所以探险船只要被浮冰包围,有的就冻结在其中,造成无法逃脱的危险。多少探险队因此而丧生。

1845~1846年,英国著名的极地探险家富兰克林,率领129人的探险队,考察北极。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当时动力最大、装备最好的船,船上有蒸汽机、螺旋桨推进器,而且还安装了前所未有的、用以取暖的热水管系统,但仍然未能抵挡住冰的力量。从富兰克林考察日记的一段描写中,可看出这些探险者们的遭遇:“暴风整整地怒吼了一夜,冰也一夜都在发出破裂的响声。到了早晨,人们看见他们的船,只剩下一些被打碎的木片、几根倒在冰上的桅杆和乱缠在桅杆上的绳索了。可是还好,远处隐隐约约可望见几条海岸线,和覆盖在上面、放出蓝光的冰雪。人们从破冰中间把放着粮食的小舢板推向伸向海岸的浮冰块,向岸边拉去。他们冻得直发抖。努力了两天才靠岸。在这段艰难的道路上,有四个人沉到冰下面去了。同伴们抢救也来不及,浮冰一下子就在这几个不幸的人的头上合拢了。……到了陆地上,这些旅行探险者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这里1000千米以内,没有人烟,只有覆盖着冰的岩石和冰原。从这里往前走很远,有些美国人的采购站,要几个月才能到达。粮食不多了,富兰克林鼓励同伴继续前进。人们受到鼓舞,增添了力量,继续南行。白天越来越短,刺人皮肤的雪花,随风袭来,寒冷彻骨。每天晚上躲在舢板下避风,天刚亮就上路。

“第二个星期快完的时候,粮食吃光了。星期五的夜晚,两名队员因寒冷和饥饿而死。天一亮,和往常一样地南行。他们发现一所小房子,但没有人住,只有一架白熊的骨骼,上边还有一点干肉。富兰克林劝大家刮下来分吃。第二天,又有一些人不声不响地死去……”

129名探险队员,就这样先后都长眠在冰雪之乡。在以后的30年内,英国人曾装备过多个考察团去寻找他们,同时,也去寻找最短的航道,去接近北极极顶。然而,他们寻找的结果只能是冷酷的事实。尽管获取了许多有关北极区域的知识,但北极极心地区仍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