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野外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20337400000031

第31章 黑人之谜(2)

公元1500年以后,非洲的人种被分类成四至五种,其中布希族被认为是非洲最古老的种族。布希族和荷天特特族一起被叫做悠以桑族,通常不列为黑人种,因为其肤色呈黄褐色,平均身高在152公分左右。他们是一群打猎的民族,由几个家庭所构成的小集团,到处流浪。除了狩猎动物和食用植物以外,也靠挖食土中的爬虫类和树根等维生。公元1世纪,欧洲人第一次看见布希族时,曾将他们赶到沙漠地带。曾有一位人类学者称布希族为“温和的民族”,目前,布希族大约仅存5万人左右,面临绝种的危机。

布希族所用的语言听起来十分奇怪,因为使用这种语言在吸气时,会发出滴答的声音。所以被称为“滴答语”。和布希族有血统关系的荷天特特族,也讲这种滴答语。虽然,荷天特特族是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常到海岸边打渔,或是收集些被冲到海岸线的海豹,及鲸鱼的肉。

人们在苏丹,或是在撒哈拉南缘的赤道雨林曾发现了最早期的黑人头骨。这些头骨据推断大约是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人骨。由于曾在古代的墓地里发现了钓鱼钩及鱼叉,因此学者们认为,黑人原来可能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而且,他们也是最早过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一群非洲人。

在非洲中部和苏丹地区,有一种黑人被称为厄罗族,这种黑人有着高瘦的身材。和身高210公分的尼罗族比较,住在刚果森林地带的小黑人族身材则显得很瘦小,甚至比布希族人更为瘦小。这些小黑人,其一般的身高大约在135至140公分之间。

提起非洲人,大家就会千篇一律地想到“黑色人种”,其实,并非所有的非洲人都是黑人种。褐色皮肤的哈姆人,他们的祖先从西南亚洲千里跋涉到达非洲,并居住在北非和东非等地。古代的埃及人和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人、索马里的加拉人也都是属于哈姆系的人种。

公元100年左右,讲“班特语”的黑人诸族,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开始从璀奈和利亚东部大批地迁移到中非洲。1000年后,他们又陆续的扩散到南非一带,并且几乎完全占据整片广大的非洲南部。尤其是定居于东非和南非的各族最占优势,然而,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同个人种,只是操共同祖语——班特的方言。这些部族可细分为数百种,甚至可能是由好几千种大大小小的部落所构成的,其人口已达到了8000万人。

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许多探险家想一窥神秘非洲的真面目。初期最有名的热带非洲探险家是哈尔克夫。他是古代埃及的梅尔安拉王(公元前2275年)支配下的南部地方总督。哈尔克夫自小喜欢冒险,曾远征非洲大陆达4次之多。当时被他称做“约姆人”,可能是现在南苏丹一带的人种。

据史料记载,他最后一次远征非洲内陆时,带了300只驴子,装载了大量的交易品、水、食粮。当他回来时,这些驴子背上却载满了象牙、黑檀、乳香和皮货等物品。而且,带了一位小黑人族矮人回来。

哈尔克夫把他的非洲径历写成一份详尽的报告、并命令使者坐船经尼罗河,把这份报告送至埃及首都孟斐斯去。当埃及梅尔安拉王听到这个有关“矮人”的消息时,非常的兴奋,于是立刻下了一道命令给哈尔克大:“一定要把这个‘活着的、体力充沛、健康的”的小黑人矮人立刻送进宫,并给予特别的照顾与保护。

300年后,一位名叫海奴的埃及人,奉命带着一队埃及人,前往寻找班图。班图在索马里的红海沿岸某处。探险途中,他们必须越过沙漠,然后到达红海的北端。当他们从遥远的班图回来以后,海奴把他们的冒险故事刻在石头上,流传后世。

其后的1000多年,埃及的探险家们以与哈尔克夫和海奴同样的冒险精神,相继地到南方探险。于是,伟大的埃及文明也渐渐地传到南方,给当地人民较大的影响。非洲人第一次使用铁器约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使用的方法是从埃及传去的。

早在公元前300年,人们就在布希王国的首都,也就是现在的喀土木附近的美勒叶地区,发现有铁矿的存在。布希人也开始溶炼铁矿,制造铁器。

铁器的使用逐渐扩展至整个非洲。1652年,当荷兰人获得好望角地带时,布希族和荷天特特族也被南下的班特语部族一直逼迫退到非洲南端。在后来的100年间,北上的荷兰人和南下的班特人,在南非的大鱼河相遇。1799年,在这儿发生了第一次的武装冲突,争战持续了100年,最后,好战的班特族终于被击败。热带非洲人民,分为各种不同的部族。

“部族”是非洲最基层的社会单位,通常是分别占领一块有明显分界的领域,然后在此定居扎根。部族是一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族里有各种规定,如果有人违背了规定,就会被处死,或是遭到放逐的命运。据说各部族是同一个祖先所传下来的。他们拥有共通的语言、法律、一连串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部族的成员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政治体系,遇到外来的侵犯,他们会拿起武器共同抗敌。

那时非洲的各部族间常常会发生战争。语言和起源相似的各部族有时会彼此结盟。但是有时部族间的敌意却会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也有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部族,在政治方面统一,而成了现在非洲各国的前身。

非洲诸民族在住的方面,是以泥土和树枝盖成简陋的小屋;衣着方面,通常穿的是毛皮或是树皮,有时也穿手织的棉布。他们所畜养的羊及其他家畜则跟人一起生活。

非洲人没有所谓的“必需品”,他们常常坐在缺了一只脚的凳子上,用手抓食物;他们使用的护肤品是动物脂肪或泥土;他们使用的饰物是玻璃珠或铜线。

非洲黑人们都认真地耕田,妇女们平常把各种物品顶在头上,或背在背上。男人和少年则手持顶端装了尖锐铁器的木制长矛,或是利用涂了强烈毒药的箭来打猎及作战。为了捕捉猎物,他们在森林里设下了许多陷阱引诱猎物。他们这种原始的生活,持续了数百年,几乎没有改变过——他们不会使用火药,也不懂得文字、数学及天文学,对于车子和犁的使用更是一窍不通。

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使非洲与欧洲或其他地方产生了巨大的差距。非洲缺乏欧洲式的复杂技术,这是因为原料的不足。然而,这并不意味非洲比欧洲进步得慢。相反的,非洲人在艺术方面的表现、空间的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法律的统治等方面都非常的成熟进步。族人犯罪,就得被判处罚金、或是死刑。他们利用各种的体罚来维持法律的尊严,所以,那儿并没有警察、或是监牢存在的必要。人从出生到死亡,完全受到社会团体的保障,孤儿、寡妇和老人们均受到充分的照料。除了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旱灾、饥荒以外,任何人都不会受到饥饿贫困之苦。

但这些基督传教士们不知道,非洲的部族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宗教,而且种类繁多。

非洲人最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他们认为,继续不断的祭拜祖先,才会受到庇护。他们同时崇拜各种神。按照基督教的看法,这些宗教实际上都是些异教。有时候非洲人祭神时,会以人为祭品来祭神,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行为。正因为这种残酷的行为,所以基督教徒准备大力消灭这种宗教,他们企图从根本上改变非洲人的生活方式。

其实,欧洲或其他洲的渗入,已多少改变了非洲人的生活,人们欣喜地看到,非洲也渐渐在走向文明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