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20337800000037

第37章 陈赓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生于中国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活动。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等战役。

1926年陈赓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翌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介绍鄂豫皖红军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严正拒绝蒋介石的诱降。经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在红军长征中,陈赓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绞平渡,使第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诸战役。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指挥,继而又转战平汉铁路中段、鲁西北和冀南平原。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翌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3年11月赴延安,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7月后,率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东南,六战六捷,在临汾、浮山地区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第一旅。1947年8月与谢富治率领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进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邓和陈粟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友邻部队在徐州以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1949年任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所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入粤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继又西进千里,直抵云南边陲,指挥滇南战役,消灭企图逃出国境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

1950年2月,陈赓率部进驻昆明,先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应邀赴越南民主共和国,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胜利。

1951年,陈赓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0年初,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会晤,就当时国际形势和越南革命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商定首先发动一个边界战役打开局面,开辟从越南通往广西的交通线。我党中央决定派陈赓为代表,协助胡志明主席和越共中央组织边界战役,统一处理有关中国对越南军事援助的各项问题;接着,应越南要求,中共中央又派出以韦国清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协助军事工作。

边界战役之前,越南抗战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从全国土地面积看。解放区已占一半,双方拉锯的游击区约占2/5,敌占区户有1/10左右。但是,就军事力量来说,法军还占优势。许多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还在敌人控制下,解放区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若干片;南部平原有几块小解放区,中部山区有两块狭长的根据地越北山区是面积最大的中央根据地,和中国边境相邻,但被敌人严密封锁着,法军不断对它进攻。这块中央根据地只有100多万人口,却要养活近20万军队和干部。每年二三月间青黄不接的时候,群众要上山采集木薯、野菜、野果维持生活,加上疟疾的流行,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越南民主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950年7月7日,陈赓率领一个由政治、军事和后勤干部十余人组成的工作组,还有一个警卫连和电台及其他人员,从昆明出发,穿过越南和越北的高山密林,前往越共中央所在地——太原省。

那时正是雨季,山间小路,崎岖泥泞,行军十分困难。陈赓拖着伤残的两腿,忍着入越途中发作起来的牙痛,和大家一起徒步行军,一路上谈笑自若。他坚持调查研究,注意观察群众生活,认真听取越方干部汇报,尽量掌握有关越军发展史、当前越南战场形势和法、越两军战斗力的材料。

根据越方干部介绍,法军当时的战略意图是:巩固南部的占领区;维持中部几个较大据点,集中一半兵力在北部“围剿”越军主力。它首先加强越中边界的防御体系,作为封锁越南、“阻挡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国际防线;同时,建立一条自海防经过河内、山西、和平直伸到老挝边界的东西走廊,形成南北包围夹击越北中央根据地的局势。他们对人口众多,盛产粮食的北部平原地区进行残酷的“扫荡”,夺粮抢牛,毁坏庄稼,切断越北山区的粮源和兵源,企图在经济上困死中央根据地的革命军民,扼杀年轻的越南民主共和国。

当时,越南武装力量分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主力部队总数已有相当数量,虽有师、团、营、连的编制,但除在中国整训和装备的一个师和二个独立团之外,其余仍以连和营为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活动,基本上还是一些游击队。法军也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只是在重要据点或遇有重大情况,才临时组织指挥部队,调集几个营在一起打仗,有时集中部分机动兵力,对解放区发动重点“扫荡”;有时投下伞兵,突然袭击丛林中的越南军政首脑机关。越北的敌军,一个排还敢驻扎在一些孤立据点。敌机白天在解放区低空盘旋,猖狂地追赶、扫射公路上的行人。

陈赓了解法越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后,便反复琢磨怎样在这个基础上,帮助越南人民军打开一个新局面。

7月27日,陈赓一行到达越共中央驻地,会见了胡志明主席。当天晚上,胡志明就和陈赓一起研究边界战役的作战方针。经过商谈,胡志明和越共中央接受了陈赓提出的建议,主要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改变越北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争取完全主动,先打敌人的一些较小的据点,以取得胜利,积累经验,锻炼部队,提高士气,再逐渐进入大规模作战,采取围点打援的办法,在野战中大量消灭敌人的机动部队,最后才能拿下高平、谅山等较大的据点。

7月31日,陈赓离开太原市,前往高平附近的广渊,问越军总部和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合,一起制定战役作战计划。

当时,越南东北边界地区敌军共有13个营约11000人的兵力,布置在第四号公路北自高平南至谅山的一条线上。越军集中兵力两万多,其中包括中央根据地的大部分战略机动部队,准备作战。

陈赓提出以下的战役指导原则:一、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二、集中优势兵力、火力;三、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四、围点打援,争取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五、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六、争取首战必胜。

具体作战部署是:用两个主力团首先进攻第四号公路上的东溪据点,从中间突破,三个主力团准备打援;派两个营到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面的援兵,留少量地方部队围困和监视高平的敌人。如果七溪之敌出援,就在地形有利的地域歼灭之,然后进占七溪;如果七溪守敌不出援,就在东溪战斗解决后,乘胜全力聚歼之。最后以全部主力进攻高平,也力求诱敌出援,在野战中歼灭之。整个战役预计30~40天完成。

在考虑作战计划和整个战斗过程中,陈赓都及时向中央军委汇报请示。毛泽东十分重视越北边界战役,亲自审阅陈赓的来电,并几次代军委起草复电。后来的事实证明,战局的演变,完全按照毛泽东预料的情况发展。陈赓胸有成竹,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越军总部把战役作战计划下达后,各级干部议论纷纷,有许多思想顾虑。陈赓通过个别谈话和应邀对团以上千部作报告的形式,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有人提出,我们的力量有限,一开始就应当集中兵力消灭高平之敌。这样打,虽然可能牺牲较大,但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如果先打东溪、七溪,再打高平,那时我们的力量已经消耗了不少,恐怕不一定能够完成解放高平、突破法军边界封锁线的任务。

陈赓指出,想解放高平,首先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否则即使能够勉强攻下高平,也巩固不了。进攻东溪比进攻高平容易得多,胜利比较有把握,而首战胜利,对整个战役影响很大。我们在东溪把敌人打痛,七溪、谅山之敌可能前来增援,就给我军提供在野战中歼敌的好机会。当然在作战过程中我军也会消耗一部分力量,只要有计划地准备补充,我军将是越打越强,而不是越打越弱。

还有人提出,一开始就突然进攻高平,敌人没有准备,来不及增援,如果先打东溪、七溪,敌人就会加强高平据点的工事和兵力,增加我们进攻的困难。

陈赓说,高乎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比较坚固,守敌多。进攻高平要渡江作战,而且只能从一面进攻。这样,既要打纵深,还要准备打增援的伞兵,我军缺乏攻坚战斗的经验,困难很多。乘敌不备,突然进攻,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解决我们在战术上和技术上的全部困难。如果先在东溪和七溪消灭东北边界地区的一部分有生力量,高平之敌陷于孤立,军心动摇。而我军则屡战屡胜,战斗经验多了,胜利信心更足了,那时再打高平,就不会是更加困难,而是更加容易。

有人说,我们没有连续作战的经验,体力又不好,连打几仗,恐怕坚持不下来。

陈赓说,既然如此,就更不应该先啃硬骨头,而要先进攻敌人比较弱的据点。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强的也就变弱了,部队没有连续作战经验,体力差,解决的办法是改善伙食,以及在战斗实践中加强锻炼。

陈赓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他都是亲自抓,亲自处理。他精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这一次陈赓针对越军干部的思想顾虑,通俗、具体、透彻地阐明了边界战役的指导原则,许多听报告的同志都说,陈赓给他们上了一堂精辟而生动的军事辩证法课,很解决问题。

9月中旬,部队政治动员和后勤准备工作基本完成。16日拂晓,越南人民军向东溪附近几个外围据点发起进攻,边界战役从此开始。当天黄昏,越南人民军以两个团加两个步兵营和3个炮兵营的兵力,联合进攻东溪。午夜,前线指挥部来电话说,我军已攻进市区,战斗即将结束。后来又说主要阵地未得手,天亮前已撤出战斗。

17日上午,陈赓亲自去越南人民军总部,帮助寻找16日晚部队攻不进去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各级指挥都不敢靠前,通讯联络又组织得不好。尔后要求他们重新调整部署,准备再战。

17日黄昏,越军第二次向东溪发动攻击,并根据陈赓的建议把进攻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18日晨3时,突袭敌军大营,最后全部歼灭东溪守敌。

东溪首战告捷,意义重大,极大鼓舞了越南军民的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