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20338200000002

第2章 卫铄

如果问许多人卫铄是干什么的?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但一提卫夫人,他们却能立即回答:卫夫人是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就是卫夫人,她是东晋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字茂漪,河南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卫铄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她的曾祖父卫凯,祖父卫罐、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颇有影响。她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在父亲、叔父的严格要求下,终于自成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书法家。

卫铄擅长隶书和楷书(正书)。虽然她深受书法世家的影响,但她师承的却是钟繇的笔法。据《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传之崔瑗以及他的女儿蔡文姬,蔡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相传楷书创始于汉代,到了钟繇手里,书写法度已臻完备,为楷书之祖。卫铄则继承了钟繇书法的精妙。钟繇看到卫铄的书法以后,十分赞赏,说她的书法是“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是说卫铄的书法像玉壶里的碎冰一样冰清玉洁,像瑶台的月光一样灿然夺目,柔婉处如芳树一般,严整处又如清风拂画。有令人赏心悦目、清爽怡人的感觉。唐人韦续在《墨薮》中对卫铄的书法更是推崇倍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年少的时候,曾经随卫铄学过书法。当时卫铄的书法很受名家推崇,名气很大。太常王策有一个儿子叫王羲之,已经7岁了。十分喜好书法,他就找到卫铄,要她教自己的儿子学习书法。卫铄见到王羲之聪明好学,而且悟性很高,就一口答应了。王羲之练字的劲头很大,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发生什么事,他都一概不管,不到三年的功夫,他写出的字就用笔有力,顿挫生姿了。卫铄见了很高兴,称赞说:“这孩子书法长进真快,将来一定比我还要有名。”

王羲之12岁的时候,发现父亲枕头底下藏有一本前代《笔论》,便拿出来偷偷阅读,并且按照书法所写的,苦心揣摩练习,书法水平大有进步。事情当然瞒不过他的老师卫铄。卫铄对王羲之的父亲说:“这孩子一定是发现并研究过笔诀,我近来觉察到他的书法已经开始老练起来。”她断定,王羲之一定是在她面前保守秘密,把那本前代的《笔论》的书名隐瞒了。王羲之的父亲回去一问,果然是王羲之看了《笔论》,并且在不断学习,可见卫铄对书法的技巧和理论是十分熟悉的。尽管王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造诣超过了卫铄,然而从他的书风中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卫铄风格的痕迹来。

卫铄不仅书法名冠一时,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独到见解。她的著作有《笔阵图》一卷传于后世。该书是论述写字笔法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了七种笔画的方法。在《笔阵图》里,她首先提出了“多力丰筋”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她说:“善笔力者写出的字多骨,不善笔力者写出的字多肉。多骨微肉的字,叫做筋书,多肉微骨者,只能叫做墨猪”。多力而且丰筋的字是好字,无力无筋的字是病字。这一创见对后代书法家有很大影响。例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就被人称作“筋柳骨”,即是称赞他们的字多骨丰筋。后来王羲之写了一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的文章,对卫铄的理论又加以进一步的阐述。

卫铄的儿子李允,在他母亲的教导下,后来也成了书法家。大概是由于长年练习书法,修身养性,卫铄很长寿,她生于公元272年,死于公元349年,活了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