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药学五字言歌诀
20355100000003

第3章 中医简史

伏羲作八卦,观察天地时,

取法物与身,阴阳为之始。

伏羲及文王,周公与孔子,

集体作易经,万氏赖以治。

神农尝百草,辨别毒性质,

伟大实践家,黄帝亲问之。

内经明天人,阴阳五行释,

发明针灸理,天官周医师。

食疾疡兽科,医病更加细,

医缓与医和,论病及证理。

扁鹊著难经,后人更为继,

淳于论证籍,仓公列传记。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则,千年犹遵循。

华佗擅外科,竟遭焚诛恨。

扁鹊华元化,千古美名存,

叔和脉经著,较早经脉书。

皇甫编甲乙,针灸专科著,

葛洪肘后方,急救手头奋。

雷公炮中药,发明殊多类,

弘景新药集,神农本草注,

诸病源候论,棠元方心述。

药王孙思邈,学识渊博精,

著有两千金,贡献卓越宏。

颂布为医典,唐本草新订,

王涛集医华,外台秘要述。

王怀隐氏编,太平圣惠书,

北宋王惟一,针灸铜人铸。

自明有专长,妇人良方编,

张元素新方,珍珠囊书传。

降火益水奇,河北刘河间,

尤长重脾胃,河南李东垣。

河北张子和,攻破是所擅,

浙江朱丹溪,补阴为其专。

金元四大家,取长而补短,

明代朱棣等,救荒本草编,

固定王声高,普济方留传。

李时珍伟大,著有脉学经,

本草纲目著,集药学大成。

古代百科书,世界负盛名。

张景岳全书,述类经图翼。

吴文可温疫,温疫病新意,

述命门养火,赵养癸医贯。

医宗金鉴书,吴谦等所编,

阐明疾病理,医学有发展。

尤在泾全书,总前人经验,

徐忠可所著,金匮要略注。

徐灵胎编书,黄坤载多书,

叶天士勤慎,温病有建树。

方剂而得法,赵学敏著书,

本草纲目遗,吴菊通撰书。

温病条辨通,清任验尸身,

著医林改正,脏腑形态新。

人体有修正,唐宗海新撰,

中西汇通医,中西两并存。

丁福堂新译,日本医书传,

包识生新著,医宗例伤寒。

王和安著书,解剖生理学,

参考有价值,谢利垣新著。

医学辞典书,医用工具书,

陈存仁博学,药学辞典编。

一本好参考,承淡安有识,

编出针灸学,针治病人多。

刘泗桥译书,译出皇汉医,

与中医不同,也有相同理。

整体观辨证,新中国成立,

中医大发展,医疗机构齐。

研究机构多,设立保健纲。

成果层出艳,特大力提倡,

中西医结合,互相多学习,

取长能补短,保证人民需。

名医家辈出,医著也众多,

内容极丰富,中外共切磋,

对民贡献大,成果更丰硕。

易经述阴阳,中医关系密,

内经为基础,论述观整体,

表里密切联,寒热虚实区,

五脏与六腑,局部与整体。

阴阳与五行,预防与养生,

脏腑与经络,四诊须分明,

人与天地应,阴阳与五行。

辨证与施治,望闻问切用,

古人认世界,朴素哲学观。

阴阳见易经,五行见洪范,

木火土金水,比类脏腑现,

阴阳既统一,阴阳又对立,

顺从阴阳者,外邪不易袭。

防病重于治,内外同一理,

内经论脏象,藏输有规律,

资生又制约,相互为表里。

三阴三阳经,网络系整体,

脏腑与经络,贯穿诊治理,

外因有六淫,内因七情具。

张仲景六经,太阳经病证,

少阳经病证,阳明经病证,

太阴经病证,少阴经病证,

厥阴经病证,阴阳为总纲。

以八纲辨证,热性表病证,

慢性里病证,慢性寒病证,

热性热病证,后期虚病证,

急热实病证,活动阴病证,

阴虚病证萎,急性阳病证。

阳虚病证燥,以脏腑辨证,

衰弱肝病证,肝气郁结证,

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火证。

肝风内动痉,热极生风证,

寒滞肝脉冷,肝胆湿热证。

三焦小肠虚,心病慌乱证,

心阳虚证慌,心阻塞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