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组成。它承担着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的双重任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不平衡以及结构失衡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教育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高中教育的发展,普及高中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普及高中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政策、法规,给普及高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保证了普及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由于认识到高中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也纷纷采取措施普及高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如教育经费、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欠缺等问题。对此,专家学者们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主体。专家学者从微观层次对各自国家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展开研究。如哈佛大学的西蒙(Simon)教授对美国及美洲国家的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成立了个人研究网站http://www.schwartz-man.org.br/simon/,收集和发表了大量有关高中教育研究成果。巴西学者戴威逊·菲利普(Philliph Davision)对巴西中等教育的起源、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研究成果《巴西教育》。日本学者菊地荣治,根据本国高中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发表了由多贺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高中教育改革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成果。二是研究结果。各国政府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进行宏观调控。美国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发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America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旨在加快发展中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日本于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日本高中教育发展纲要》,并于1999年对高中各学科的指导纲要进行了全面修订,对课程设置、各课程的学分及课程内容构成与管理等进行了调整,目的在于促进高中教育良性发展。
我国从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始,逐步规划普及高中教育的蓝图,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教育作为“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教育目标和任务。由此,研究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了当前和今后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既有综合性论著,也有区域性、专题性论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2006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石川二郎、张德伟、梁忠义教授主编的《国际后期中等教育比较研究》和2008年6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其龙、张德伟教授主编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等。另外,学者如广少奎、徐辉、赵准胜、王本中等均从比较教育的角度对我国高中教育发展和普及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高中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很少,系统研究江西省高中教育在我国尚是空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江西省高中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日益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较大完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高中教育结构与布局不合理、资源总量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制约江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瓶颈。为此,本书对我国,尤其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教育,保障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编号:09ZD012)研究成果,是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思考,从理论原则和实际操作层面分析了江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教育性质、目标与任务、现状、普职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选课制与学分制管理、高中新课程实施要求及其评价、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及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保障机制、发展趋势等作了有益的尝试探索,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制定普及和发展高中教育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咨询和参考,同时为研究高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