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20355600000029

第29章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痰热清注射液

【药物组成]山羊角、金银花、连翘、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解痉。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痰热证。

【用法用量]静滴: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

●清开灵注射液

【药物组成]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脑开窍。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实热证,以及肺心病并发脑病者。

【用法用量]静滴:每次4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寒证咳嗽忌用。

●双黄连注射液

【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用量]静滴,每次每千克体重60mg,每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过敏体质者慎用。

●穿琥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

【药物组成]穿琥宁。

【功能主治]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静滴,每次0.4g,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偶有发热、气紧现象,停止用药即恢复正常。

2.可见皮肤变态反应和小儿泄泻,偶见过敏性休克及肝功能损害等报道。

●柴胡注射液

【药物组成]柴胡。

【功能主治]解热、抗炎、和解退热。用于外感发热,治疗感冒、流感等的发热。

【用法用量]肌注,2~4mL/次,1~3次/日。

【注意事项]部分人有变态反应,需慎用。

●血必净注射液

【药物组成]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用于温热类疾病,见发热、喘促等瘀毒互结证,适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器官功能受损期。

【用法用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每次50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2次。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每次100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每日2次。重症每日3~4次。

●丹参注射液

【药物组成]丹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肺心病患者表现为舌质紫黯、面色发绀等瘀血证者。

【用法用量]静滴,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每日1次。

化痰止咳药

●橘红丸

【药物组成]橘红、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杏仁、紫菀、款冬花、浙贝母、紫苏子、瓜蒌皮、地黄、麦冬、石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干舌燥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1~2次。

●急支糖浆

【药物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等。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寒证咳嗽忌服。

●通宣理肺丸

【药物组成]紫苏叶、黄芩、枳实、陈皮、桔梗、茯苓、前胡、麻黄、甘草、苦杏仁、半夏等。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片,每日2~3次。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服。忌食生冷黏腻的食物。

●杏仁止咳糖浆

【药物组成]杏仁、桔梗、远志、百部、甘草、陈皮等。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L,每日3~4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寒证咳嗽忌服。

●羚羊清肺散

【药物组成]浙贝母、桑白皮、前胡、麦冬、天冬、天花粉、生地黄、玄参、石斛、枇杷叶、苦杏仁、金银花、大青叶、栀子、黄芩、板蓝根、薄荷、甘草、熟大黄、陈皮、羚羊角粉。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除瘟止咳。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软、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咯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麻杏止咳糖浆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水、甘草、薄荷脑。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止咳。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5mL,每日3次。

●复方鲜竹沥(祛痰灵)

【药物组成]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生半夏、生姜、桔梗、薄荷油。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多痰、胸闷、中风强舌、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5~30mL,每日3次。

【注意事项]便溏者、阴虚久咳、气逆者忌服。

●痰咳净

【药物组成]桔梗、五倍子、远志、甘草。

【功能主治]通窍顺气,消炎镇咳,促进排痰。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肺气肿等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片或1匙,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止咳平喘药

●桂龙咳喘宁

【药物组成]桂枝、龙骨、半夏、黄连等。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风寒或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肺气肿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粒,每日2~3次,小儿酌减。

●哮喘片

【药物组成]麻黄、甘草、罂粟壳、桔梗。

【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适用于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

●蛇胆川贝枇杷膏

【药物组成]枇杷叶、蛇胆汁、川贝母、桔梗、半夏、薄荷脑、杏仁油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平喘。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mL,每日3~4次。

【注意事项]痰清稀者慎用,孕妇禁忌。

●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糖浆)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炙甘草等。

【功能主治]解表祛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寒热不解、咳嗽哮喘、痰多色白而稀薄、肢面浮肿。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

【用法用量]口服:合剂和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3次。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糖浆每次15~20mL,每日3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孕妇慎用。本药辛温偏燥,对壮热燥咳、咯血、肺痈等热证表现者不宜服用。

●丹葶肺心颗粒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鱼腥草、前胡、苦杏仁等。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心病属痰热者。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每次10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补益平喘药

●百合固金丸(口服液)

【药物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玉露保肺丸

【药物组成]天冬、麦冬、石斛、生地黄、熟地黄、知母、黄柏。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润肺止嗽。适用于阴虚咳嗽,失音声哑,口渴咽干,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注意事项]感冒咳嗽者忌用。

●哮喘丸

【药物组成]白果仁、枳壳、瓜蒌、麦冬、松花粉、竹茹、橘红、知母、石膏、罂粟壳、苦杏仁、海浮石、滨榔、川贝母、前胡、乌梅肉、麻黄、五味子、紫苏叶。

【功能主治]定喘,镇咳。适用于年久咳嗽,年久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复方川贝精片

【药物组成]陈皮、桔梗、麻黄、甘草、五味子、半夏、远志等。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润肺平喘。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风寒痰喘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者慎用。孕妇慎用。

●喘舒片

【药物组成]升华硫、大黄粉、盐酸克仑特罗、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温肾纳气,化痰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尤其适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蛤蚧定喘丸

【药物组成]蛤蚧、瓜蒌仁、麻黄、紫苏、黄芩、甘草、麦冬、黄连、百合、苏子、石膏、杏仁。

【功能主治]温肾纳气,化痰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蛹虫草粉

【药物组成]蛹虫草菌粉。

【功能主治]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反复发作之虚喘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