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咳喘病用药与配餐
20355600000031

第31章 中药复方

急性咳嗽复方

●杏白止咳汤

【组成]杏仁、紫菀、百部、黄芩、炙枇杷叶、马兜铃各15g 白花蛇舌草30g 桔梗、陈皮各12g 炙麻黄、川贝母(碾末冲服)、甘草各10g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能]宣利肺气,化痰止咳。适用于风邪犯肺之咳嗽。

【来源]康纪年,杏白止咳汤治疗咳嗽180例,四川中医,2001,19(10)

●金银咳止汤

【组成]金荞麦、金银花、生石膏、鲜芦根各30g 黄芩、地骨皮、前胡、枇杷叶各12g 知母、薄荷、杏仁、桔梗、炙麻黄各9g 碧玉散(包)18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能]宣肺止咳,祛邪安正。适用于风热袭肺之咳嗽。

【来源]李树康,金银咳止汤治疗外感咳嗽220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2)

●桑菊竺鼠汤

【组成]桑叶、菊花各10g 杏仁、连翘、桔梗、芦根、黄芩各15g 竺黄6g 牛蒡子20g 青黛8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疏风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风热袭肺之咳嗽。

【来源]邓祖洪,桑菊竺鼠汤治疗时令咳嗽212例,四川中医,2001,19(5)

●利咽止咳汤

【组成]金银花24g 麦冬12g 桔梗、射干、锦灯笼、蝉蜕、木蝴蝶、赤芍各9g 薄荷、生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功能]疏风利咽,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犯肺之频繁咳嗽,迎风即咳,或咽痒即咳,咳而无痰,气逆憋闷,入夜尤甚,影响睡眠,声音嘶哑,咽干微痛,舌淡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来源]王薇,杨占华,利咽止咳汤治疗咽喉源性咳嗽24例,新中医,1995,(8):51

●治咳嗽方(邓铁涛)

【组成]百部10g 紫菀10g 橘络10g 海浮石10g 冬瓜仁10g 北杏10g 五爪龙20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甘草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降气化痰,宣肺止咳。适用于痰浊蕴肺之咳嗽。

【来源]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桑百汤

【组成]桑叶、百部、芒果叶各15g 贝母、黄芩、杏仁、半夏各10g 陈皮、白僵蚕各8g 生甘草6g 石膏15g 瓜蒌仁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适用于风热犯肺之咳嗽。

【来源]沈基岩,桑百汤治疗外感咳嗽56例,四川中医,1994,10

●清金宁嗽汤

【组成]海蛤粉、黄芩、连翘各15g 瓜蒌皮20g 杏仁、陈皮、半夏、川贝各10g 鱼腥草30g 甘草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清肺豁痰,理气止咳。适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嗽。症见咳嗽,咳黄稠痰或绿痰,胸闷,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可见发热,胸痛咳血,心烦口渴,大便秘结。

【来源]叶宗茂,夏元清,清金宁嗽汤治疗咳嗽52例,陕西中医,1993,14(4)

●自拟清肺汤

【组成]金银花15g 鱼腥草15g 板蓝根10g 柴胡10g 全瓜蒌10g 贝母10g 桑白皮10g 桔梗10g 石菖蒲10g 杏仁10g 法半夏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清热化痰,肃肺止咳。适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嗽。症见咳嗽,呼吸急促,痰黄稠而难咳出,痰中带血丝,发热,胸闷,胸痛,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来源]杨少波,石海澄,刘绪银,辨证治疗急性肺炎61例,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

●二陈汤加减

【组成]姜半夏6g 橘红9g 茯苓9g 炒白术9g 五味子6g 桔梗6g 炒枳壳6g 前胡6g 紫菀6g 川贝6g 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温中化痰,降逆止咳。适用于痰饮伏肺之咳嗽,症见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

【来源]张庆祥,肺主宣降与咳嗽证治——张珍玉教授治疗咳嗽经验探析,福建中医药,2001,32(2)

慢性咳嗽复方

●清热宁肺汤

【组成]桔梗10g 麦冬10g 黄芩10g 马兜铃10g 炙麻黄5g 杏仁10g 僵蚕10g 当归10g 蛤壳15g 紫菀10g 甘草5g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能]清养肃肺,宁嗽止咳。适用于外邪袭肺,化热伤律,或因燥热犯肺,致使咳嗽迁延。症见咳嗽频作,日久不已,咽喉发痒,痒则引咳,甚则胸次作痒,少痰或无痰,口干,舌偏红,苔薄,脉细弦。

【来源]潘正连,孙子凯,曹世宏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江苏中医,2000,21(4)

●温肺止咳汤

【组成]桂枝、杏仁、紫菀、五味子、茯苓各12g 干姜、半夏、桔梗、罂粟壳各10g 细辛3g 甘草9g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温肺化饮,祛痰止咳。适用于痰饮阻肺,久咳不止之症。症见咳嗽以夜间较剧,痰稀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来源]秦泗明,温肺止咳汤治疗咳嗽38例,陕西中医,1997,18(4)

●三根汤

【组成]密根15g 米仁根10g 野荞麦根20g 陈胆星10g 海浮石15g 皂角5g 大枣3枚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温肺散寒,化痰逐饮。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寒痰阻肺型。症见咳嗽痰多、色白、伴泡沫黏稠,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薄白,脉滑。

【来源]杨文忠,三根汤治疗寒痰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10(7)

●陈平汤加味

【组成]苍术9g 化红皮10g 半夏9g 厚朴9g 甘草6g 白茯苓12g 杏仁9g 苏子9g 莱菔子9g 冬花9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健脾燥湿,祛痰镇咳。适用于痰湿咳嗽之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闷气促,食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来源]袁子谦医疗经验选,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款菀二陈汤(李今庸)

【组成]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款冬花10g 紫菀10g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燥湿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湿停肺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胸闷,舌苔白,脉弦或缓。

【来源]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老咳灵验方(刘竹林)

【组成]党参、茯苓、苏子各15g 法半夏12g 白术、五味子、熟附子各9g 陈皮、远志、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温肺化痰,敛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肺气虚寒证。

【来源]名医治病,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人参清肺汤(陈道隆)

【组成]生晒参12g 陈阿胶15g 生地15g 天门冬10g 桑白皮10g 地骨皮10g 肥知母5g 五味子10g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益气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肾两虚,气阴两伤之咳嗽。症见干咳少痰,午后潮热,面红升火,口干舌红,呼吸气短,少气不足以息。

【来源]陈玉华,陈道隆论咳嗽证治,上海中医药,1995,4

●天龙茶方

【组成]青天葵、炙甘草、车前子各10g 黄芩、葶苈子、白芥子、款冬花、紫苏子、蒲公英、淫羊藿各15g 乌梢蛇、莱菔子各3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肃肺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顽咳之咳嗽较甚,咳痰色白,量多黏稠难咳,气促胸闷,纳呆寐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舌红、苔黄,脉细数。

【来源]潘俊辉,邱志楠教授辨治顽咳经验介绍,新中医,2000,32(12)

喘证复方

●杏贝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苦杏仁、桔梗、炙甘草各6g 菊花、川贝母各12g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去滓,温服,每日2次。

【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之风寒化热之咳喘。

【来源]仝战旗等,杏贝定喘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标证58例,陕西中医,1996,17(10)

●泻肠宣肺汤

【组成]生大黄、枳实、僵蚕、射干、制半夏、胆星、细辛、紫菀各10g 川厚朴12g 生姜、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能]泻肠宣肺,化痰平喘。适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属实热证者。症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张口抬肩,胸膈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来源]冯俊琳,泻肠宣肺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37例,陕西中医,2000,21(4)

●半夏定喘汤

【组成]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2g 白茯苓、黄芩、党参、淮山药、白术各15g 桔梗、杏仁各10g 麻黄、甘草各9g 生黄芪3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益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气亏虚,痰浊内蕴所致的咳喘。症见咳喘痰稠,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气短乏力,活动尤甚等。

【来源]杜立峰,乔成林,刘红梅等,半夏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陕西中医,1995,16(4):145

●哮喘基本方Ⅰ号(黎炳南)

【组成]麻黄5g 桂枝10g 毛冬青15g 苏子15g 葶苈子15g 鹅管石20g 五味子10g 党参15g 白术10g 炙甘草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宣肺散邪,化痰平喘。适用于外感寒邪、痰郁夹热而正气不足之咳喘。

【来源]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高体三经验方

【组成]茯苓20g 党参15g 附子10g 干姜10g 五味子12g 细辛3g 陈皮15g 半夏15g 杏仁10g 当归15g 地龙12g 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温补三阴,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嗽气急,张口抬肩,喉间痰鸣,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淡,脉沉滑。

【来源]高天旭,高体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中医研究,2000,13(1)

●温肝平喘汤

【组成]制附子、肉桂、吴茱萸、肉苁蓉、仙灵脾、干姜各10g 杏仁、川贝母、炙白果、苏子各12g 葶苈子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温阳散寒,补肝化痰。适用于肝阳不足之咳喘。症见喘咳畏寒,四肢厥冷,痰白清稀且多,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忧郁胆怯,舌淡,脉沉细而迟。

【来源]吕梅,张宽容副主任医师治喘证从心肝辨治经验,陕西中医,2001,22(10)

●降气平喘汤

【组成]葶苈子、炙麻黄、半夏、杏仁、苏子、桔梗各12g 全瓜蒌、地龙、当归各10g 甘草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宣肺化痰,降气平喘。适用于痰阻于肺,肺气不降之喘急。症见呼吸急促,胸闷憋气,张口抬肩,喉中痰鸣,痰黏色白,咳吐不利,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淡黄,舌质红、苔淡黄腻,脉弦滑。

【来源]翟结宗,刘桂芝,降气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98例,陕西中医,2000,21(10)

●五子定喘汤

【组成]白芥子、黑苏子、葶苈子各5g 莱菔子、车前子、桃仁、丹参各6g 广地龙5g 桔梗3g 浙贝母、鱼腥草、黄芩各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肃肺活血,化痰平喘。适用于痰热瘀血互结之喘证。

【来源]毛三宝,五子定喘汤治疗小儿急性哮喘性支气管炎58例,辽宁中医杂志,1999,26(3)

●咳喘七子汤

【组成]紫苏子、葶苈子、光杏仁、莱菔子、车前子、补骨脂、五味子、生白术、生甘草各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止咳平喘。适用于脾肾亏虚,气逆痰阻所致的咳喘。症见咳喘咳痰,胸闷气促,纳差,大便黏滞不爽或硬,畏寒肢冷等。

【来源]钟洪,吴绪祥,减堃堂咳喘辨治经验,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