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反穿]写手妹子非人类
20373600000180

第180章

和如玉姑娘的小说里一样,这个不算太长的长微博大约两千多字,由小说中的一个关于当时英国的城市和乡村生活习惯差距逐渐拉大说开去。

因为但如玉的视角独特,又有着别人没有的亲身体验,所以很轻易地就描绘出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物心理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前很多人其实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不算少。至少从中学的历史课上多少都听到一些: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变革、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和不断发展,以及圈地运动的进行……

然而简单的高度概括去描述一个时代,又怎么比得上将具体生活中的事例说出来的生动有趣?可以说,这种让读者置身其中,一边好笑地看着小人物的小故事,一边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的做法,让不少读者都收获颇多。

如玉姑娘的微博下面留言快速增长,大家表示实在是太有趣太涨姿势了!求大大写更多!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世界历史不及格了!”

“卧槽居然那时候还有这么好玩的事儿,笑死了……@好基友们快来看!”

“这文配合着《疯子迪亚洛》看疗效更好,简直可以做欧洲历史文化的科普了!”

不过在这一片赞扬和追捧声中,也有一些人表示怀疑:

“这如玉姑娘是个写小说的吧?她是什么人?搞历史研究的?如果她没有专业研究背景这么出来说这些不都是瞎扯骗人吗?”

“有没有搞研究的出来说说看,如玉姑娘这文是科普还是小说延伸?如果只是瞎扯引人眼球,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耽误人了!”

然而这些言论出来仅仅一天,就有一个认证为科普网站作者的大V站出来。他是国内某知名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在欧洲历史方面有一定发言权。

他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不对,而是以十分严谨的方式将如玉姑娘的长微博进行拆解分析。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去与文献资料中的历史时间节点做对应。

他最后成文,发表在了自己所属的科普网站上,并将连接发到微博。

文章中他说道:“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初步印证的肯定,再到仔细分析后的赞叹。如玉姑娘的这篇小文令我惊讶的,不仅仅是其行文流畅文笔优美,而是它与历史资料的高度吻合。可以看到,几乎文章中的所有细节都能找到文献中与之对应的地方。这位小说作者的长微博,是近年来少见的优秀科普文章。”

这位作者的微博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大量转载。

而他平时的关注群体其实与网文阅读群体的重叠并不高。可以说,他的分析文章不但引起了关注《疯子迪亚洛》的读者的兴趣,肯定了他们的追捧。更加为如玉姑娘笼络到了一批新的潜在读者。

他们纷纷顺着这位作者的文章链接,顺藤摸瓜,找到如玉姑娘的微博并开始读她写的文。

这些人平时都爱好科普,往往有着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相对于普通胡编乱造的小说,他们对严谨的科普文章更加青睐,也更喜欢比较严肃正经可靠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