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379700000052

第52章 陕西省2011—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1年以来,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运行情况较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总体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重点监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资本结构更加合理。但同时生产性经营成本加大,电子制造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加大。第四季度,陕西省行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迫切,陕西省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2011年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情况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1.产业整体规模实现高速增长

2011年,陕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向好的发展势头,各月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753亿元,比2010年同比增长3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33.4%;软件行业总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35.2%。

预计2011年,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将达到920亿元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420亿元,软件服务业实现收入500亿元。

2.总体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1~8月,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34.3%,利润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33.7%,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持平。全省软件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35%,利润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45%。

3.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

2011年陕西省投资规模将继续保持2010年整体投资规模。1~9月,陕西省电子信息行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完成135.3亿元,略微低于2010年同期,新增固定资产64.8亿元,同比增加87.0%。

4.重点监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陕西省重点监测的全省61家重点企业来看,1~9月,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43.47%;完成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5.78%。近半数企业产值同比增幅保持在30%以上,其中黄河集团、西北机器等5家企业增幅同比翻了一番。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全行业高速增长的态势下,仍存在着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成本提高,电子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仅2011年上半年,陕西省工业品生产平均价格仅上涨7.8%,但工业品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0.6%,逆差达到近3个百分点,导致制造业企业盈利空间缩小。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扩张仍然有限。从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看,带动和拉动产业高速增长且能迅速形成规模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及其终端配套产品、平板电视机、移动通信产品等,而这些恰恰是陕西省的缺项产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规模和增长空间。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投资能力有限。1~9月,陕西省重点监测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5亿~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且大部分为国有传统电子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在一定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特色,市场稳定,但规模不大,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陕西省虽有不少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但短期内难以见效。

二、2012年产业运行趋势与调控目标

从国际上看,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

从国内看,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国家发布了支持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家明确提出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并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已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两化融合、3G商用、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从陕西省内看,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加快融合,随着打造大西安、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关中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确定,陕西省3G网络、信息服务业、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全省大力推进以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集成电路与高端软件、新一代显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已先后对外发布了《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和《陕西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调控目标:2012年,陕西省电子信息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20亿元,软件服务业实现收入650亿元。

三、2012年指导产业发展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以工业强省为总体战略,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园区建设与集群化发展相结合,以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速增长。

(二)工作重点

1.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产业支持政策

2012年,将重点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选取一些具有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给予较大力度扶持。同时,对于陕西省重大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2.优化园区与基地载体制度环境

加快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中国(西安)导航科技产业园、西京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西安半导体产业园、西安软件园、西安软件新城等重点园区与基地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园、西安航天基地云计算示范产业园的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入园。

3.抓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启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主要包括西安保税物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西安公路港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感知矿山示范工程、智能农业示范工程、智能旅游示范工程等。

4.抓人才和创新体系建设

对接国家重大专项,积极推进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开展专利战略协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