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极品总裁风流录
2038800000371

第371章 新生的土地 [VIP]

每次担土筑堤,围海造田,修坝护圩,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江海孕育的新生地,形状恰如伸进黄海的一个****。爹曾告诉他,这块地平均年龄一百岁左右,是江海最年轻的子女。

越是往西,土地的年龄越大,越是往东,土地的年龄越轻,有的还只有二三十岁。从西往东明显呈现出年龄递减的痕迹,标志就是一条条已经变成公路或河堤的老海堤。

相对于西部的老土地来说,她简直就是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娃娃,稚嫩得连皮肤下面的血脉都清晰可见,平坦得上面连个小土疙瘩都没有,恰似一块绿油油的新地毯,铺展在江海交融处的海角里。这片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神奇土地,还在不停地生长,每年都在向东扩展,向大海深处延伸……

劳天像故意考验刘学军似的,这天东南风特别大,而且越往海边骑风越猛。那辆自行车也不帮忙,满身响,浑身抖,还不停地御链。

渐近海边,刘学军看见路上绑着泥络担子的自行车越来越多,络绎不绝地连成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路边也有一些肩扛矮锹扁担徒步行走的人。

逆风而行的车队前进速度不快,像蛇一样弯弯扭扭地爬行着。大家都佝背弯腰伏在车上,头一磕一磕地往前蹬,有的口中还喊着好听的号子。

刘学军的劲又被这悠扬的号子鼓起来了,不甘落后地拼命追赶着速度快的人。天快黑的时候,他们翻过一条老海堤,一个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茫茫的海滩上,象蚂蚁一般蠕动着的筑堤人群,从南到北,似一条黑色长龙蜿蜒扭动着,头尾伸向看不见的海滩深处。

里边跳动着许多鲜艳的亮点,那是迎风招展的彩旗和标语牌。震天的劳动号子如雷一样压过海潮的喧啸,振奋人心地从大海深处滚过来。

扭动的黑龙背后,就是浩渺无际的海面,黄蒙蒙地与天连成一片。在海滩的东南方,天底下袭开了一道白茫茫的大豁口,这大概就是长江入海口了。

从这条老海堤到前面筑堤的人群,还有四五公里的路。他们一边在岸边干硬的海滩上骑车,一边察看打听着各自要找的连队。

渐渐地,筑堤大军的身影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人群排山倒海一般在海滩上穿梭来回,空担进,满担出,一条黑色泥龙在密密麻麻的人群脚下慢慢崛起,已初具雏形。

有人告诉他,那还不是正色的堤岸,它只是临时的挡浪坝。

在不能骑车的软海滩上,刘学军下车推着走。边走边问,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了他要找的八连一排二十班。班长就是他们生产队的队长王兴帮。

大约是为了增加严肃性和纪律性,筑堤劳动采用半军事化方式,原来地方行政叫法都临时改成部队称谓,县是团部,公社是营部,大队是连部,埭是排,生产队只是班。而划分的筑堤地段最小单位是连或排,因为班太小,很难划出明显的筑堤界限。

但吃饭住宿还是以班为单位。他们南埭八个生产队组成一个排,一百一十六人,清一色的雄壮男人。划到的筑堤任务只有六米长。但民工们称单位还是叫人,依然都用原来的叫法。

刘学军让自行车放倒在附近的海滩上,走出去找队长报到。

可当他在一片扁担的海洋里和震天动地的号子声中找到队长时,队长竟不认识似地看着他,愣住了。

队长个子很高,四肢粗壮发达,厚实的脊背挺得毕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威武感。待他出去倒了泥块回来,刘学军才走上去说:“队长,我来了。”

队长愣愣地没有反映过来:“你来干什么?给我们送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