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幼稚和依赖性人格。这在中国的文化中很容易助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上一代对下一代倾向于过分保护,不太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对坚强意志和品格的培养有其欠缺。
这种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其实是十分依赖来自家庭的支持的,一旦这种支持力变弱,让他们去独立面对一些问题,个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就会凸现出来,而当某个问题长期存在而得不到解决,当事人会表现出倒退、忧郁、幼稚化等诸多心理特征。可以说:忧郁是人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一种退行性行为失助。
过度保护其实是对下一代独立自由权利的某种程度的剥夺。当一个人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这种能力也会随之丧失,忧郁感也会随之而来,这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我想它早该引起注意了。
一个具有才华的人,也会因为人格上的幼稚性和天真性而深深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之中,那种对他人感情的依赖也深深捆缚着他们,而这种人,往往看不到,只有使自己发光,才能真正照亮他人,才能保存和提高自尊,并获得自由去爱的能力。
人格变异有时候是在人的潜意识发生的,它从人的理智、情感、行为三方面发生作用,几乎惯性地推动着人走向抑郁。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情绪力量的应用能有效的开掘新的空间和主题,并从深层次上打动人,但一旦这种情绪变得浮躁和过于强烈,就变成一种干扰,一种噪声。
第一流的情绪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雁过无痕”,是那种闲淡的,清明的,能启迪智慧的,而如果为了什么目的而故意制造情绪,就变成了一种做作,变成了煽情,并不能达到内心的真正胜境。
正如白酒和矿泉水。喝多了白酒的人,只能撒野撒疯,挑起事端,浑浑噩噩;而矿泉水却既能解渴,又能清心,再怎么喝,都能保证平衡和健康。而前者烈而无味,后者虽淡却有回味。
其实幸福和快乐有时真得很简单,就在你面对内心真实的那一刹那。当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在台上翩翩起舞,抒发她生命的喜悦之时,当鲁迅奋笔疾书,控诉吃人的社会时,他们都有满足感,从心中留出的暖流让世人乐于饮用。单纯的对抗社会,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方向,那也是无益的。
选择幸福的人,丢弃了那些容易造成苦恼的方式,比如沉浸、固着、恣纵、过分期待,还有依赖,幼稚性,他们投入了智慧的怀抱,发挥左右半脑的协调优势,在这个不完美的人间寻找避难所和平静与坦然的态度。
真正智慧而健康的人是那些对痛苦有承受能力的人,他们不是哭着走到尽头,而是笑着面对挑战。行动起来,是他们对于还不完满现状的最好对抗。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推向成就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