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天下为公
20465100000002

第2章 尧、舜禅让

尧、舜禅让的故事发生在远离现在四千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始终被传为佳话。

尧是当时部落首领,考虑自己年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想物色一个年轻有为、品德高尚的人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有人讨好说:“你的儿子丹朱最合适,能保证你家族权位不变。”尧听后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不争气的丹朱不行。”也有人说:“能讲善辩的共工也不错。”尧听后很不满意地摇了摇头。后来又有不少人向尧推荐一个名叫舜的青年。他平时曾耳闻过舜的为人,所以这个人很引起他的注意,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舜的身世。他很小死了母亲,经常受继母和继母所生之子的百般虐待和欺辱,被赶出家门,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只好在一个偏僻山村靠开垦荒地度日,还经常帮助鳏寡孤独者干活,并把村子内外的道路修得平平坦坦,理顺得停停当当。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人互帮互助,街坊邻里和睦相处,扶老爱幼,助人为乐。为争田界吵闹不休的现象逐渐消失了,为抢渔场打架斗殴的事件不再发生了。陶器比以前做得更加精美耐用,四面八方的人们闻风而来,到此居住,舜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尧为了进一步对舜进行考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就把几个不长进的儿子送到舜那里,跟他一起生活、劳动。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个个都有了明显进步,尧认为舜确实是一个好继承人,于是让他代理部落联盟首领工作,经过一段考验、培养、观察,尧完全放心了,正式把联盟首领的职务让给了舜,还把自己两个心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

舜正式接替了首领的职务之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洪水泛滥成灾。他为了制服洪水,起早贪黑,亲临现场,发现鲧对治水不力,便根据大家的意见,指派鲧的儿子禹来领导抗洪治水的工作。禹接替了这项工作后领导大家共同研究治水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以前以“堵”为主的办法只能解决一时,而不能治其本,因此大禹最后采取了以“导”为主的方针。在疏导的过程中,禹率先垂范,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日夜守在工地观察地势,测量地形,如同普通民工一样头戴草帽,肩扛工具,亲自挖河、担土,哪里最艰苦他就奔向哪里。在开凿龙门山,劈开三门峡等惊天动地的工程中,他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干,不怕烈日晒,不怕风雪寒,小腿的汗毛磨光了,脚磨出了血泡,他在所不惜。在他领导治水的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已成为佳话,有一次正当他路过家门,就听到从屋里传来妻子病重的呻吟声,当时他非常想进屋看看病妻,但一想到治水的重任便又继续跟队伍前进了。十几年来,禹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水的工程中,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把洪水引入大海之中,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家对他非常尊敬,称他为“大禹”。舜在自己年轻时,就主动地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治水深得人心的英雄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