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20500100000009

第9章 柏林革命的爆发

1847年秋,俾斯麦与乔安娜结婚。经过大约两个月的新婚旅行后,他们回到了兴奥森。

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都很幸福,乔安娜的宗教信仰逐渐弥补了俾斯麦心灵上的多疑和空虚,乔安娜牺牲奉献的精神换来了家庭的安宁祥和。俾斯麦非常幸运地娶了一位与他母亲截然不同的女性。

新婚旅行回来之后,俾斯麦在兴奥森度过了六个月的快乐时光,这期间国王已将议会解散。这短短的六个月,可能是俾斯麦一生中最平和的时期。

第二年即1848年,德国柏林爆发了著名的自由主义的革命运动。

1848年3月19日,当俾斯麦带着新婚妻子拜访朋友华尔顿伯爵时,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车停住后,几位女佣匆忙跑入屋内说:“不好了!不好了!柏林发生革命了,国王已被民众俘虏,幸好我们逃了出来。”

俾斯麦立即与妻子回到兴奥森家中,他一展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要走的路只有一条——无论如何要保护国王,镇压革命。

他迅速召集镇上所有的农户讨论攻击柏林的计划,集中村内所有的武器——共有七十支枪,并马上派人到镇上购买弹药。俾斯麦决定以这些武器和人马去镇压柏林革命。

然而,俾斯麦马上恢复了政治家的本性,否定了这种轻率的举动,决定单身前往柏林。途中他经过国王的行宫波茨坦,才知道国王已下令禁止很有可能夺回柏林的御林军出动。他为国王的怯懦感到愤慨,立即求见国王的弟弟威廉亲王。不巧的是这位亲王已逃离皇宫,俾斯麦只好退而求见亲王的王妃。

俾斯麦被引入佣人房内,王妃早已在等侯他的参见。因为怕人窃听,所以才安排在佣人房内会谈。他们商议着一件惊人的计划,这件事影响了俾斯麦的一生。

据俾斯麦亲笔回忆录所记载的谈话内容是:

王妃拒绝回答我的问题(俾斯麦想知道亲王的行踪),反而说她有权保护自己的儿子。王妃认为国王和自己的丈夫已无法保有王位,所以想让王子登基,在王子未成年时由她摄政。为了这件事我正式求见自由党首领温克。

短短的叙述中却含有深刻的意义。

原来,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是一位没有主见的君主,一会儿赞成君主专制,一会儿又同情自由主义,意志薄弱。国王没有王子,他的弟弟威廉亲王是继承王位的第一人选,可是威廉亲王是一介武夫,而亲王王妃是威玛王公之女,精明能干,她认为国王已宣布退位,而自己的丈夫没有希望继承王位,所以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登基,由她摄政,以维持普鲁士的君权。

亲王王妃早就得知俾斯麦是议会中保守派的硬汉,所以想借他的力量集合保守党人士实现她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若失败就等于犯了叛逆罪,俾斯麦应该如何处理呢?

俾斯麦的日记上只有草草两句话:“为了达成此目的,我正式求见温克,要求自由派人士协助。”但事实上,温克对此事是个热心的赞助者,俾斯麦却是个反对者。

当俾斯麦去拜访温克时,温克极为热心地告诉他应以王妃之力去说服保守派人士。

可是俾斯麦威胁温克说:“这样做会犯叛逆罪!”

温克大为恐惧,所以放弃了支持王妃的念头。这就是当时的真相。

王妃因计划未成而怨恨俾斯麦,处处反对俾斯麦,后来形成宫廷内的反俾斯麦党人,使俾斯麦受到诸多困扰。

俾斯麦离开温克家后,随后就去拜访守备柏林的军队司令官,他想借助军事力量镇压暴乱,但未能如愿。俾斯麦又想请国王下令出动军队,因此转赴王宫,却无法谒见国王。失意之余,只好黯然返回兴奥森。

1848年,他的做法失败了,但是他以这样的态度处事,离他获得辉煌成就的日子也不远了。

国王威廉四世在答应民众的要求,决定公布宪法后,才被允许从柏林王宫返回到波茨坦宫中。国王回宫后,立即命自由主义派内阁拟订新宪。法,并召开新议会。俾斯麦以新议员的身份出席了议会。

议会召开时,首先宣读了国王诏书,文中确定当德意志统一之后,普鲁士必须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并尽其义务。

俾斯麦听了之后,忍不住跑到了讲台上。他因过于激动而数度语塞,但是他仍大声说道:“如果按照一种崭新的方法来统一德意志,建设德意志,我也会由衷地赞成,但是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话没说完,他因过度激动又再度语塞,同时流下了眼泪,在讲台上放声大哭。他是气愤国王过于懦弱,向人民和自由主义者屈服,丧失了统一德意志的机会。

俾斯麦是个普鲁士至上主义者,他相信只有靠普鲁士精锐的军队才能统一德意志,光靠民众和议会是绝不可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因此当他看到国王向自由主义派屈服时,全身热血沸腾,禁不住激动得放声哭泣。

然而,俾斯麦的做法却没有得到议员们的谅解。议员们认为立宪是时代潮流,而他们面前竟有一位不合潮流的贵族议员,仍在怀念中世纪的封建时代,这实在让他们难以容忍。

在1848年的欧洲政治舞台上,俾斯麦应该说是一位落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