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中国精神的塑造者
20503200000003

第3章 幼年孤苦

叔梁纥晚年得子,那份喜悦不难想象。孔子满月的这一天,他大摆喜宴,招待亲友,一时贺客盈门,热闹非凡。叔梁纥把襁褓中的幼儿抱出来让亲友们欣赏,这孩子生得眉宇开阔、三停(注:相学家将人的颜面与身体分为三部,称为上、中、下三停,据此测断一个人整个生命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吉凶良厄)平等,而且啼声洪亮,确实不同凡响。由于爱子是秉受尼山灵气所生,叔梁纥当场替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这孩子的确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在他牙牙学语阶段,很多事情一经指点就能领悟,而且永久不忘。

孔子在三岁(注:全书对孔子年龄的计算均按古法,为虚岁)的时候,叔梁纥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叔梁纥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不过由于他是练过武功的人,并未把此小毛病放在心上。但他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抵抗力大不如前,病情由轻转剧,于是赶紧请医诊治,无奈为时已晚。从发病迄今,仅短短几天时间,他就撇下娇妻爱子撒手人寰了。

年轻的征在遽遭此变,痛不欲生。她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虽然这种打击使她哀恸逾久,但这个千斤重担还得由她一肩承挑,因此,她不得不强抑悲恸之情,遵礼治丧、安葬,并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

她首先把一家人从陬邑搬回曲阜的故里,由于叔梁纥生前为官清廉,没有留下很多的财富和产业,征在必须克勤克俭,量入为出,才能使一家人不受冻挨饿。

这时候,施氏所生的伯尼已经九岁,由于足部有毛病行走不便,经常受到同龄孩子们的欺凌、侮辱和讥嘲,使得他把上学这件事视为畏途,说什么也不肯再去读书。征在看在眼里,着实同情他,不忍深责,于是索性由自己来教导。伯尼资质虽钝,但对于是非善恶却能了然于心,继母的慈祥关怀使他感激不已,因此格外地恭敬孝顺,对弟弟孔子更是非常地友爱。

伯尼比孔子大六岁,征在教伯尼读书的时候,孔子只好独自一人玩耍。他曾经跟着哥哥去看别人家的祭祀仪式,他专注地观看,牢牢地记在心里。后来他弄来一些小木器,当做祭祀用的器皿,依照记在心里的程序,煞有介事地搞起祭祀仪式来。

母亲见他这么好学,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开始教他识字,本来预定要半个月才能学完的进度,他却两三天就都记熟了。没过多久,他就能跟哥哥伯尼在一起读书了。由于他资质聪颖,领悟力又强,记忆力超群,很快连母亲都感到有点无法应付了。寻思再三,征在决定把他送到父亲那里就读。

主意既定,征在就把孔子带回娘家,并向父亲说明原委。颜老先生看到自己的外孙如此聪敏伶俐、活泼可爱,高兴得开怀大笑,欣然答应。他说:“关于礼、乐、书、数这四种,我可以教他,至于御、射两科,我仅知一二,将来恐怕还得另外请教高人。”

征在微笑着说:“父亲!我不想让他长大后去当军人,御、射两科暂时不要教他,就请您把前四种尽心传授吧。”

颜老先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他最疼爱自己的这位幼女,何况她生下的这个小外孙,是如此地聪明伶俐,不同于一般孩童,而且好学好问,使得做外公的越看越觉得可爱,决心把自己生平所学悉心传授给这个小外孙。

征在看到老父欣喜的神态,并且愿意倾己所学教导自己的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不迭。

就这样,孔子每天随侍在外公左右,聆受教诲,不懂的地方立即发问,一经指点,马上领悟,而且永远不忘。光阴荏苒,不出几年,浩繁的卷帙他已读了不少,关于教民安乐、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已经颇有心得。

有一天,外公对孔子说:“这几年来,你跟着我读书进修,颇有进步。你应该致力于做一个君子,将来你出仕为官的时候,应当近守文武之法,远宗尧舜之道,顺天时,察地理,小则可以致民安乐,大则可以治国平天下,你要切记这一番话。我已经年迈,精力日衰,看不到你日后的成就,只要你本着这一点去做,我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向学,好好读书做一个学者,所以他在外公那里孜孜不倦地勤学不辍。就在他十九岁那一年,外公颜老先生由于年事已高,在一场大病中去世了。孔子悲恸不已,他和母亲在颜家守丧百日,然后回到自己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