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里的水生生物,更是神奇得不得了。它们多才多艺、千奇百怪,有能在水里发电的电鳗,有会建造房子的章鱼,有水族里大名鼎鼎的神枪手射水鱼,还有聪颖无比的海豚大师…… 鱼类生物终年生活在水中,它们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它们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海里的世界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神秘国度啊!
电鳗——能发电的鱼
电鳗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的鱼,它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体重可达20多千克。它的体表光滑无鳞,身体背部为黑色,腹部则是橙黄色。其背鳍和腹鳍都已退化,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尾部具有发电器,能随意发出电压高达650伏特的电流,所发电流主要用以麻痹鱼类等猎物,有水中“高压线”之称。
水中“高压线”的故事
电鳗,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关于电鳗能发电的特点有一个虚构的故事,说在南美大陆的丛林中,有一片极为富饶的地区,黄金到处都是。为了寻找这个天然宝库,由西班牙人迪希卡率领的一支探险队,沿亚马孙河逆流而上,来到了一大片沼泽地的边缘。那时正值旱季,沼泽几乎都干涸了,只有远处的几个小水塘在中午的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探险队来到了小水塘边,突然,几个探险队雇佣的印第安人大惊失色,眼中充满恐惧的神情,不敢从池水里走过去。于是迪希卡命令一位西班牙士兵给印第安人做个样子,先从池水里走过去。这位士兵满不在乎地向水中走去。可是,才刚走了几步远,他就像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似的,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后来前去救他的伙伴也同样被看不见的敌人打倒在地,躺在泥水之中。
几个小时以后,见水中没了动静,士兵们才小心翼翼地走到水里,把3个伤兵救了出来。被救出时,他们3人的脚都已经麻痹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看不见的怪物就是淡水电鳗。
电鳗发电是为了生存
电鳗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到敌人的身体,或是受到刺激时都会发出强大的电流。
电鳗放电的主要原因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获取猎物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都敌不过电鳗强大的电流,遇到它,都会被击倒。
当电鳗遭到袭击的时候,它会通过放电来一举击退敌人的进攻。电鳗不仅利用放电来寻找食物和对付敌害,同时,它还能放电用于水中通信导航。当雄电鳗接近雌电鳗时,电流的强度会发生变化,不要觉得奇怪,这是它们在互相打招呼呢!
电鳗“电话”求爱
电鳗会利用自己能发电的独特功能展开“电话”求爱活动。当雄性电鳗看上另一半时,它会发出电流脉冲,向雌性电鳗求爱。雌性电鳗收到雄性电鳗发出的“无线电话”后,会立即做出回应,也是利用电流脉冲回“电话”。
而在家庭成员众多的海洋世界中,它们在求爱活动时,从来不会担心搞错“对象”。这是因为每条电鳗用的“无线电台”会发出不同频率的电流脉冲,形成独特的电场,再加上电鳗鱼听觉极为灵敏,能辨认间隔仅四亿分之一秒差别的电流脉冲,所以,双方都不会出错。
当它们通过特殊的电流脉冲“语言”取得联系后,雌性电鳗鱼就会到约定地点赴约,与雄性电鳗鱼结成夫妻,然后“生儿育女”。
电鳗虽有较好的听觉,但它的视力却很差,所以在赴约的过程中都是靠“电力”探路。它们不断发电,依靠感知电场的细微变化,能迅速计算出障碍物的位置,顺利绕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
发电带来的弱点
电鳗能发电虽给它带来了无数光辉,但是也正是这一特点常使得它成为别人的猎捕对象。
电鳗肉味鲜美,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虽然它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才能恢复原有放电强度的特点,对其进行捕捉。它们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激怒电鳗,使它不断放电,等到电鳗放完电精疲力竭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其实,放电的本领并不是只有电鳗才有。现已发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能放电的鱼有500多种,如电鲟、电鲠、电鳐、电鲶等,人们将这些鱼统称为“电鱼”。有一种非洲电鲶,本身也带有强大的电压,能产生350伏的电压,可以击死小鱼,将人畜击昏;被称为“电击冠军”的南美洲电鳗,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北大西洋巨鳐放一次电,能把30个100瓦的灯泡点亮。
乌贼——投放烟幕弹的鱼
乌贼又叫墨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游泳速度最快的动物。它虽叫“墨鱼”,但并不属于鱼类,只是因为它能够像鱼类一样游泳,而且经过漫长的时间,它的身体也发生了更适于游泳的巨大变化。乌贼不但游泳本领高,而且在遇到强敌时,还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伺机离开。
乌贼施放烟幕弹
在茫茫大海里,乌贼算不上是强者,当它在海面上自由漂浮的时候,常常会遭到大鱼的袭击。瞧,一场战争上演了,一只乌贼在拼命逃跑,后面紧跟着一只穷追不舍的大鲨鱼。眼看大鲨鱼就要咬住乌贼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见乌贼呼地喷出了一股浓黑的墨液,就像一颗“烟雾弹”,在水中迅速散成烟雾状,企图迷惑大鱼。
狡猾的鲨鱼没有被迷惑,立刻冲出“烟雾阵”,又直向乌贼追去。乌贼随后又赶紧在水中吐出一团黑色浓液,这种浓液像及了自己的形态,于是大鱼直向黑影扑去,就在刚触到黑影的时候,黑影突然“爆炸”,在大鲨鱼周围形成了一层浓浓的黑幕。一圈圈散开的墨汁,把大鱼团团围住,它被弄得晕头转向,只好放弃了乌贼。
真是一场精彩的搏斗啊,看来乌贼的烟幕弹不容小觑啊!
神奇的“烟雾弹”
乌贼体内直肠末端生有一个墨囊,囊的上半部是墨囊腔,是贮备墨汁的场所。下半部是墨腺,其细胞内充满了黑色的颗粒,衰老的细胞会逐渐破裂,随后形成墨汁,进入墨囊腔以后,就会被暂时储存起来。
乌贼遇到侵害时,一般可以连续施放5~6次“烟雾弹”,持续十几分钟。其喷出的墨汁染色力很强,可以在5分钟内将5000升的水染黑。另外,这种墨汁里还含有麻醉剂,既可麻痹敌人的嗅觉,还可麻醉小鱼小虾,以便乌贼更好地捕食。
然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乌贼是不会随意释放墨汁的,因为储存一腔墨汁需要很长的时间。
大王乌贼的巨大威力
一般乌贼的墨汁可以在5分钟内染黑5000升的水,而大王乌贼喷出的墨汁,能够把成百米范围内的海水都染黑,由此可见,它的威力有多大。
大王乌贼生活在深海的水域里,通常人们难以观察到这一神秘“海中巨人”的庐山真面目。19世纪的一次记载中说道,大王乌贼身长为3米,触手长达15米;它的眼睛直径达30厘米,这个体积在整个动物世界里都是罕见的。
大王乌贼的天敌是抹香鲸,它们一旦在海中相遇,总少不了一场生死搏斗。动物学家晋科维奇曾在1938年真真切切地目睹了两强相遇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那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晋科维奇突然发现在平静的湖面上闪现一条抹香鲸,在不断地翻滚拍打,就好像是被鱼叉刺中而拼命挣扎。后来猛地看去才发现,抹香鲸硕大的头上像是套上了一个特大号的超级花圈,花圈的形状一直在时而大、时而小地变化着。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条大王乌贼的触手,正在死死纠缠鲸鱼的大头。抹香鲸试图运用猛烈拍击海面的手法,来击昏对手。于是它反复地将全身跃出海面,凶猛地拍击翻滚,最后终于将乌贼制服。
世界上最小的乌贼是生活在日本海浅海水草里的雏乌贼,它的身长不超过1.5厘米,和一颗花生的大小差不多,体重只有0.1克。其模样和一般的乌贼非常相似,只是背上多了一个可以吸附在水草上的吸盘。雏乌贼平时在水草上休息,一旦发现猎物便突然出击,吃饱后,又回到水草上安静地休息,等待下一个猎物。
最奇怪的乌贼
有一种叫做玻璃乌贼的动物,它的外套膜看起来就像人们跳波尔卡时穿着的舞裙,上面漂亮的圆斑点使得它看起来有点像卡通片里的形象,简直有意思极了。
会发光的乌贼
在乌贼的王国里,还有一种体形很小的萤乌贼。它是一种会发光的乌贼,身上长有好几个发光器,腹面有3个,有的眼睛周围还有一个。它发出的光可以照亮30厘米远,当它遇到天敌时,便会射出强烈的光,常能把天敌吓得仓皇而逃。
章鱼——会建造房子的鱼
章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极其霸道,残忍好斗,且又足智多谋的一类水生动物。它最与众不同的是,有八只像带子一样长的脚,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因此又被称为“八爪鱼”。它是一类极为有才的动物,具有建造房子的独特本领。
章鱼的厉害武器
章鱼是一种极为敏感的动物,它的神经系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复杂、最高级的。它的感觉器官中最发达的是眼,眼睛很大且构造极为复杂,前面有角膜,周围有巩膜,还有一个能与脊椎动物相媲美的发达的晶状体。此外,眼睛后面的皮肤里有个小窝,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小窝,是专管嗅觉用的。
章鱼最厉害的武器是它那八条感觉灵敏的触腕,每条触腕上约有300多个吸盘,这些吸盘能强有力地抓捕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每当章鱼休息的时候,总有一两条触腕在值班,值班的触腕在不停地向四周移动着。
惊人的变色能力
章鱼有十分惊人的变色能力,它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皮肤的颜色,使之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即使是受伤的章鱼,仍然有变色能力。
章鱼的皮肤下面隐藏着许多色素细胞,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每个色素细胞里还有几个扩张器,可以使色素细胞扩大或缩小。当它在表现恐慌、激动、兴奋等情绪时,皮肤颜色都会发生改变。
章鱼的建筑本领
章鱼喜欢钻进动物的空壳里居住,每当它找到牡蛎以后,就会在一旁耐心等待。在牡蛎开口的一刹那,章鱼就赶快把石头扔进去,使牡蛎的两扇贝壳无法关上,然后章鱼就乘机吃掉牡蛎的肉,自己则钻进壳里安家。
其实章鱼的智力水平远不止于此,它还会巧妙地利用触腕移动石头。石头既是它们的建筑材料,又是防御外来敌害攻击的“盾”。一旦自己没有可藏身的地方时,章鱼就会自力更生地建造住宅。它们会把石头、贝壳和蟹甲堆砌成火山喷口似的巢窝,隐居在里面。
章鱼每次建造房屋时,都是在半夜三更时分进行。午夜之前,没有一点动静,午夜一过,它们就好像接到了命令似的,八只触手一刻不停地搜集各种石块。有时章鱼可以运走比自己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头,垒起围墙后,再找来一块平整的石片做屋顶,于是小房就建好了。
房屋建好后,章鱼便会懒洋洋地钻进去睡大觉了。为了防备敌人,它让两只专司保卫职责的触手伸出室外,不停地摆,好似“站岗放哨”一般。一旦有敌人侵入,章鱼便会醒来,或是应战或是弃屋逃跑。
小章鱼为什么见不到妈妈
章鱼妈妈是世上最尽心,也是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母亲,它一生只生育一次,一次可产数百至数千个卵,藏于自己的洞穴之中。在孵化过程中,章鱼妈妈总是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洞穴,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不吃也不睡。
这种母爱行为一直持续到小章鱼出壳的那天,看到小章鱼安全出生,章鱼妈妈就像是完成了自己一生的职责,精疲力竭地死去。
比目鱼——具有隐身术的鱼
比目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美丽的小鱼,又叫鲽鱼,喜欢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具有隐身本领,主要靠捕食小鱼虾为生。它是一种长相很奇怪的鱼,两只眼睛长在同一边,被认为是两条鱼并肩而行,因此得来这个名字。比目鱼身体扁平,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身上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比目鱼奇怪长相的由来
比目鱼单凭一双长在同一边的眼睛就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这种奇异形状的长相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两边的,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换位“搬家”了。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然后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很奇怪、很有意思吧!
比目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它们在水中游动时不像其他鱼类那样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侧着身子游泳。比目鱼喜欢平卧在海底,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沙子,只露出两只微小的眼睛观察周围的动静,看是否有鱼虾类的小猎物游来,同时还可躲避它的天敌来袭。
如此一来,它奇怪的长相就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了,当然这也是动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高超的隐身术
在危机四伏的海底世界里,美味可爱的比目鱼成了各种捕食者的猎捕对象。为了躲避天敌蛮不讲理的侵犯,比目鱼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隐身术,这种隐身术便是比目鱼的肤色有可变化的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