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以多打少的欺人战争
海湾战争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
战役过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派坦克和步兵开入科威特,占领了所有战略要地。1991年1月17日,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一场高科技的空中战役
1991年1月17日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也投入战争中,对选定目标不停地轰炸,极大地削弱了伊军的作战和反击能力,造成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这为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设法躲避空袭,以求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
伊海空军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泻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但均未达到目的。伊拉克的制空权、制海权和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已被多国部队所掌握。
一场具有欺骗色彩的地面战役
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发起地面进攻,兵分几路直捣伊拉克。
地面战役首先由美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发起进攻,随后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在波斯湾多国部队海军和两栖部队配合下发起进攻,目的是吸引伊国注意力,为西部主攻部队展开进攻创造条件。
24日下午,美第七军发起攻击。美第七军和美第十八空降军利用空中机动和装甲突击力强等优势,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
最终指挥中断的伊军对多国部队主攻方向发生错误判断,损失惨重,加上补给告罄,战场混乱一片,防御体系迅速瓦解。面临绝境的伊军仍在做最后一搏,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不过最终未能扭转败局。
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随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伊拉克军队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这是二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国。1979年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两伊战争期间,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逐渐改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援助,并将其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撤除,并销售武器给伊拉克。除了公开渠道的援助,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指导伊拉克军队的猜测也广泛流传。
伊拉克战争——找不到借口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
2002年下半年,美国称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美国表示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在这一时期,美英两国先后向伊拉克数十个城市投放各类导弹2000多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由于美英两军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使得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伊拉克军在伊中部的多个城市和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国外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但是美英联军同伊拉克的僵持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之后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同归于尽的袭击行动
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方的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伤亡较大。
美军于2003年4月15日宣布,此次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星期。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
美国刚开始因怀疑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战争,而最后美国并没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表示,8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
伊拉克战争导致将近13000名士兵死亡,平民伤亡人数更是无法统计。最严重的是伊拉克战争造成伊拉克近250万人无家可归,成为难民。
萨达姆·侯赛因,伊拉克第五任总统(任期为:1979年7月16日~2003年4月9日),2003年12月14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捕。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上午6点05分,萨达姆因“杜贾尔村案”被处以绞刑。与萨达姆一道被绞死的还包括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及伊拉克前革命法庭庭长。
西西里岛登陆战——
一场大规模的登陆战
西西里岛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于1943年7月到8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战役历时38天,歼灭德意军16.5万人,达成了攻占西西里岛,保证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畅通,并迫使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的战略目的。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于1943年7月到8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作战目的是攻占西西里岛,保证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畅通。盟军以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为最高司令,率领大军47.8万人、舰艇约2600艘、飞机约4000架准备登陆。而德、意守岛部队只有12个师,约26万人,力量悬殊。
战役计划规定,美、英军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部实施登陆和空降,夺取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攻占全岛。盟军在近两个月内,轰炸了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空军基地、港口等军事设施,夺得了控制权。
巧妙的欺骗措施
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盟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如发出假情报,把一具带有假作战文件的叫做“马丁少校”的尸体空投到西班牙海岸,希特勒得到该文件后误认为美英盟军将在撒丁岛或希腊登陆,作出了错误的部署。
1943年6月11日,为了取得进攻西西里岛的前进基地,盟军在西西里岛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登陆,俘虏意军1.1万多人,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
盟军在登陆前对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实施了战略轰炸,7月1日,盟军取得了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的制空权,德意空军的1400架飞机撤到意大利南中部和撒丁岛。
7月9日,盟军舰队在马耳他岛东西两侧集结,准备登陆时,天气骤变,德意盟军因此放松了警惕。10日,美英盟军开始登陆,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很快击退了德军坦克部队,德军损失大批坦克,被迫撤退。连续4天,盟军接连占领了奥古斯塔和锡拉库萨两个重要港口。
最终登陆成功
8月10日,德意部队退到墨西拿附近,由于盟军没有切断墨西拿海峡的计划和行动,4万德军和7万意军用6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向意大利本土的敦刻尔克式撤退。盟军向墨西拿的进军变成了美英两国军队的赛跑。8月16日傍晚,美军第3师的先头部队到达墨西拿城下,并于第二日进入墨西拿,最终攻占墨西拿城。
当天,岛上的一切抵抗均告停止,西西里岛登陆战结束。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从此在地中海往来无阻,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
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共歼灭德意军约16万人,盟军共伤亡约2万人,此外还损失坦克260辆、大炮500门、飞机1700架。这次战役虽然没能消灭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但达到了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政治目的。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是意大利的属地,整个岛屿呈三角形,全岛面积为257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0多万。全岛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为200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高处是埃德纳火山。岛上西北角为巴勒莫港,东北角为墨西拿港,与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市只有一条狭窄的墨西拿海狭相隔,东南角有锡腊库扎港,整个岛屿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