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发现水世界:水族万象
20511700000018

第18章 多姿多彩的海洋软体动物(1)

海洋软体动物是一类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通常具有石灰质外壳的海洋动物。软体动物的种类繁多,是海洋中最大的一个动物门类。海洋软体动物分布很广,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潮间带的最高处到万米深的大洋底,都生活有不同的种类。

软体动物一般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足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运动器官;内脏囊在身体背面,包括神经、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外套膜和由它分泌的贝壳被包在身体外面,起保护作用。

多样性繁殖的牡蛎

门:软体动物门

纲:双壳纲

目:异柱目

科:牡蛎科

牡蛎多半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身体呈卵圆形,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也叫“蚝”。

牡蛎的特征

牡蛎的两个外壳一般形状都会有所区别,它表面粗糙,呈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着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

牡蛎的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靠着纤毛的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

一般来说,鸟类、海星、螺类以及包括鳐在内的鱼类都喜欢食牡蛎。这其中钻蠔螺分布最广,它们常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小孔,吸食其活组织。

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能按季节或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性别。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孵出的幼体呈球形,有纤毛,游泳数天后永久固着于其他物体上,经3~5年后收获。

牡蛎是美味的药膳

牡蛎中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这有利于胃肠消化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牡蛎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它味咸、涩,是唯一可以生食的贝类。它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可以主治眩晕耳鸣,手足震颤,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惊痫癫狂,瘰疬瘿瘤,乳房结块,自汗盗汗,遗精尿频,崩漏带下,吞酸胃痛,湿疹疮疡等多种症状。

此外,牡蛎还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

食肉的骨螺

门:软体动物门

纲:腹足纲后鳃亚纲

目:新腹足目

科:骨螺科

骨螺的贝壳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它的壳一般都比较坚厚。骨螺的种类同样也有很多,分布非常广,自热带至寒带甚至在3000米的深海里都有它们的踪迹。骨螺好食动物性食物,所以,一直是贝类养殖的敌害。

骨螺特征

骨螺是食肉动物,生活在中等深度的水中。在各个大洲大洋几乎都有它的足迹,但是它最主要还是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附近。骨螺的壳中等大小,有锐利的肋条和喙状突起。壳阶的肩角和骨缝,形成角塔状螺塔,装饰有紧密排列的螺施状环带。螺塔有间断地隆起形成一个由凹横状的壳针组成的肋条。肋条围绕着光滑的珐琅质孔眼周围,与壳上的其他肋条有一定的距离。孔眼的基座变小成吸水管道,实际上形成体管。

骨螺的进食方式

骨螺在食用其他生物时,常常在其他贝类的壳上钻一孔,伸入长吻取食。并且许多种类的骨螺能放出黄色液体,暴露在阳光下变成紫色染料。

地中海产的染色骨螺曾作为推罗紫的原料。其他骨螺科种类也包括多种名称各异的小型种类。钻蠔螺及倭特里同螺则有害于牡蛎养殖场。核果螺为色彩鲜艳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种类。筐蛾螺形似滨螺。

骨螺腮下腺含贝紫色素和胆碱酯类衍生物。贝壳中含大量的碳酸钙、蛋白质以及磷、镁、钾、铁、锌、锶、锰、铜等。胆碱酯类对某些无脊椎动物均有毒性和麻痹反应,这种物质大约通过刺激神经节和阻塞神经肌肉的传导而起作用。

珍贵的砗磲

门:软体动物门

纲:双壳纲

目:真瓣鳃目

科:砗磲科

砗磲作名“车渠”,是海洋贝壳中最大的,有的直径可以达到2米。砗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物种非常稀少,大多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在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其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的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又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中,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并尊为七宝之一。

美丽外表

砗磲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与它的外表是息息相关的,它具有美丽的珍珠光泽,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真正石化的贝壳质地像瓷一样坚硬,而普通的贝壳却比较酥松。砗磲贝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两个品种,但以牙白与棕黄相间呈太极形的品种为上品。

砗磲的用途

白色的砗磲因为其圣洁的颜色及其美好的寓意被佛家誉为生物界最纯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

除此之外,砗磲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佛教视其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故被佛教作为镇教之宝。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因此非常具有做宝石的潜质。

墨汁乌贼

门:软体动物门

纲:头足纲鹦鹉螺亚纲

目:乌贼目

科:乌贼科

乌贼,又叫墨鱼或墨斗鱼,因为乌贼在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以伺机离开,因此得名“乌贼”或“墨鱼”。乌贼的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非常神奇。

乌贼的体貌特征

乌贼的整个身体可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躯干相当于内脏团,外面有层肌肉性套膜,里面是石灰质内壳。头位于身体前端,呈球形,其顶端为口,四周围具有口膜,外围有5对腕。头两侧具一对发达的眼,构造复杂。眼后下方有个一椭圆形的小窝,称嗅觉陷,为嗅觉器官,相当于腹足类的嗅检器,为化学感受器。

乌贼的腕大概有10条左右,呈左右对称排列,背部正中央为第一对,向腹侧依次为2~5对,其中第4对腕特别长,末端膨大呈舌状,称为触腕,可以捕食,能缩入触腕囊内。各腕的内侧均具4行带柄的吸盘,触腕只在末端,舌状部内侧有10行小吸盘,此称触腕穗。雄性左侧第4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为生殖腕或称茎化腕。可输送精荚入雌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乌贼的躯干呈袋状,背腹略扁,位于头后面。身体扁平柔软,非常适合在海底生活。

乌贼体表光滑,全身没有鳞片。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之中。在世界上约有600多种。乌贼一般可长达20米,而小的种类只有两三厘米长。它们身体呈袋形,背腹扁略平,它们的头很大并且很发达,有触手10条。在遇到敌人的时候会放出墨汁而趁机逃走。

乌贼如何捕食

乌贼要想在深海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稳定的肌红蛋白结构,所以它们非常热衷于吃螃蟹、鱼和贝类动物等,甚至有时大王乌贼不惜与抹香鲸拼个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夺虾青素资源,因为虾青素是最强的抗氧化剂,是保证肌红蛋白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的必要条件。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的鱼类、部分贝类肉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其体内含有在量虾青素的原因。因此虾青素的含量对乌贼的整个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