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7月9日至15日,辽东湾鲅鱼圈海域发现中心区域以淡红色为主,边缘区域以淡黄色、红褐色为主,呈絮状、条带状分布的赤潮,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其西南方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水色异常区分布。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瘟疫,雅典的灾难
在古希腊众多城邦中,雅典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范围内争放异彩。其有着卓越的建筑特色,在艺术、诗歌、戏剧、哲学和史学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古代西方最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科学家更是多出自这座美丽的异样城邦,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德谟克利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亚里斯多芬等等。雅典城邦就是这样绽放异彩,夺去了世人的眼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毁灭了所有的传奇……
遭受催害的璀璨明珠
被宣称:“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的雅典,可谓是天道无常,一场大瘟疫和一场霸权争夺战将这颗璀璨的明珠悲痛地葬送了。
公元前430到前427年,雅典发生了大瘟疫,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到处尸横遍野,几乎被摧毁。
这是一场毁灭性的传染疾病,一经兴起,就在整个城市飞速蔓延开来。患上这种病的人高烧持续不断,眼睛发红仿佛能喷射出火焰一样。另外还伴有呕吐和腹泻,以及可怕的干渴,病人无法入睡。有些长期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甚至赤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就连有些狗也死于这种病,吃了人尸的乌鸦和大雕也难逃一死。整个城市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体,腐烂的臭味……
瘟疫症状发生的特征
修昔底德说,“在记载上从来没有哪个地方的瘟疫是像雅典的瘟疫一样厉害的,或者说是伤害这么多人的”。
那么染上疾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呢?修昔底德在书中记录了他的描述:身体完全健康的人会突然开始头部发烧;眼睛变红,并发炎;口内从喉和舌上出血,呼吸不自然,不舒服。
其次的病症就是打喷嚏,嗓子变哑;不久之后,胸部发痛,接着就咳嗽。再然后就是肚子痛,呕吐……大部分时间是干呕,产生强烈的抽筋;到了这个阶段,有时抽筋停止了,有时还持续很久。抚摸时,外表上身体热度不高,也没有出现苍白色;皮肤颇显红色和土色,发现小脓疱和烂疮。但是身体内部温度很高,就算是裸体也很难降温。
被病魔折磨的人类
被病痛折磨的人类,他们的生活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很多高温病人就算是跳进冰冷的水里,也很难降温,他们多半是因内部高热而死亡。面对这种疾病,医疗救助几乎是毫无作用,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再加上当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患上疾病的人只能被痛苦的折磨、痛苦的等死。
对于这种疾病,猜测有很多,但直到今天,仍没有人知道这场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的瘟疫是从何而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场残忍的疾病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城市,这是有目共睹的。疾病就像恶魔一样席卷了整个城市,并以最残忍的手段毁灭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恐慌面前,人们开始选择放纵的生活,没有什么比现时的享乐更能使他们逃避现实的恐惧。于是,雅典城因为人们的绝望而土崩瓦解。对于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但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却有一位御医,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就发现全城内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他号召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
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虽然雅典城因为瘟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雅典人终究还是一代一代地活了下来。两千多年过去了,瘟疫摧毁一座精心建造的文明城邦的惨烈依然如此刺眼和醒目。
饥荒——非洲之痛
饥荒是非洲国家的痛处,死亡更是与此结下了缘。1983年,非洲发生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在非洲5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4个受到大旱影响,有24个国家发生饥荒现象,1.5~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联合国声称这次大饥荒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饥荒的代价
1982年~1984年,非洲大地发生了持续三年的大旱,坦桑尼亚每天有150个儿童被饿死,许多孩子被饥饿折磨得皮包骨头,如同一具木乃伊干尸。而在此之前,非洲就已经遭受了饥饿的无情蹂躏,惨不忍睹。
1973年,西非的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国家发生大旱,干旱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1978年博茨瓦纳、安哥拉、南非又相继大旱。同时,许多国家还发生了政治动乱,天灾加上人祸,非洲陷入了罕见的大灾难中。
惨不忍睹的粮荒
自从进入1977年以后非洲每年都有20多个国家发生粮荒,其中经常严重缺粮的国家有15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几乎是非洲总人口的1/2。粮荒发生几年内,灾情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非洲南部一直扩大到东非、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连一直风调雨顺的非洲南部也遭到了历史上的最大旱灾,多个地区的粮食均对半减产。
西非萨德勒的8个国家,历来是非洲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1970年以来,这个地区经遭受四次严重干旱。在埃塞俄比亚,全国人口不到4600万,而处于饥饿折磨和死亡威胁下的就有700万人,而最残忍的是,其中有将近一半是14岁以下的可怜儿童。
草地变沙漠的残忍
大旱使得80%的草地变成了广阔无垠的沙漠。饥饿的农牧民涌入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他们的帐篷。粮食被吃光后,饥民们就四处觅寻小动物,以带壳的甲虫充饥,甚至还有人吞吃自己亲人的尸体,这种残忍无法想象。
非洲大饥荒给非洲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1984年全洲农业大规模受损,粮食产量比1981年几乎下降了28%。撒哈拉以南的地区作物产品出口总值,1984年减少了近45%,很多产品陷入了财政困境。救灾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消耗了巨大的国力,使得原本就很贫穷的非洲更是雪上加霜。
造成饥荒的影响
这次饥荒给人类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那么这种惨绝人寰的饥荒究竟是怎样爆发的呢?有人认为是非洲极度的人口膨胀造成的,也有人说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必然会加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则发现,导致非洲上千万人死亡的大饥荒的元凶可能是发达工业国家制造的空气污染。他们认为导致非洲气候异常进而引发大饥荒的元凶不是非洲自己的问题,而是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工业国家的原因。因为工厂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改变了大气降水状况,也有人不这样认为。但不管是因为什么,饥荒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也确确实实地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南纬,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州,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黑死病——流行性疾病
黑死病是什么?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黑死病。它与流行病和世界性传染病有什么区别?所谓流行病是指在某一具体地区所发生的流行性疾病。举个例子,如休斯敦以及德克萨斯州的其他城市流行的伤寒症就可以被称作是流行病。而世界性传染病则是指分布更广泛,波及地区更为广大的疾病。在所有西南部州爆发的伤寒症就应当被称作为世界性传染病。那么黑死病算什么呢?
黑死病是流行病吗?
与其他疾病一样,在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发生的黑死病起初被认为是流行病。直到它蔓延到大部分欧洲大陆之后,才被成为所谓的世界性传染病。如果是这样,那么黑死病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遭受过的最严重的疾病灾难。
1347年到1350年的四年间,黑死病使得欧洲有超过七千五百万的人丧生,这个数量相当于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1347年12月,黑死病开逐渐在欧洲蔓延开来,它通过跳蚤传染,而跳蚤则通过无处不在的老鼠将疾病从一个地区传染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国家传染到另一个国家。
不可小视的黑死病
黑死病可通过跳蚤传染,但跳蚤是怎么进行传播的呢?跳蚤往往可隐藏在老鼠的皮毛里,以寻找机会跳到主人身上。这些跳蚤带有耶尔森氏鼠疫菌,可引起三种类型的鼠疫,而这三种瘟疫结合起来就造成了众所周知的黑死病。可以想象,其危害程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