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云创业实录:给创业者的17堂课
20546600000031

第31章 靠什么来管理公司(2)

你说你恨死下面的人,下面的人都是饭桶,我今天告诉大家,阿里巴巴给你的就是饭桶,你们的职责是把他们变得不是饭桶。三年以后他们还是饭桶,你就是饭桶!本来大家都是平凡人,三年以后,这帮人还是饭桶,公司fault(失败)你fault,因为你没有把他们变成优秀的人。

——摘自《2007年8月湖畔学院讲话》

背景分析

在马云看来,“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去尊重内行”。马云原本是英语老师,他在技术上的能力,远不如自己的手下,就技术层面上说,马云是个十足的外行。但是从管理上来说,领导本身就不是搞具体技术和战术攻关的,更准确地说,是只要关注战略即可。

马云从来不跟工程师在技术细节上争论,从来不去吵架。这是因为,马云在技术上先天劣势。在工程师面前,马云和客户地位类似。马云对自己的工程师解释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法吵架,他跟我说什么系统、软件,我搞不懂,但是有一项东西必须搞懂:按照客户的需求去做。我代表着中国80%的不懂电脑的人,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很多工程师说,你不能这么想,你怎么这么看问题。我说没办法,80%的人都跟我一样,你把它做出来,我告诉你要去哪里。”

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矛盾,这个时候,马云有自己的解决之道:

第一,马云强调换位思考,重视双方理解和尊重的意义,在手段上注重技巧性。他推崇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做法。鲍威尔曾说,假设向你报告的人不按你所说的去做怎么办?第一,retrain him(重新培训);第二,remove him(调离),第三,fire him(开除)。在马云看来:“你不这么做的话,其他人会觉得泄气,心想我们干得累死,不干活的什么事没有。这样你的东西就会执行不下去。”

马云认为,领导永远不能跟下属比技能,下面的人肯定比领导技能强,“如果下面的人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但你要跟他比眼光,要比他看得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眼光的高度要在领导的水平线上”。

马云强调领导者要有宽容的心态,要有胸怀。“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你对你的部下、员工、团队要包容;合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你是对的,永远有机会去证明”。注重合作妥协,是马云的一大特色。

马云坚信领导者要有抗压的实力。“你抗击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块砖头掉下来,别人挨一下就倒了;你挨了一下,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这就是优秀领导的条件。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事实上,马云本身在抵抗挫折,忍受各种压力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多次经受挫折的奇怪经历。

拓展透析

大企业靠做人,做人有三点:眼光、胸怀、实力。眼光有多远、胸怀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的事。胡雪岩讲过这句话: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眼光看多远,眼光看到一个城市,你只能做一个城市;眼光看到全国,你就能做全国;眼光看到海外,你可以去海外发展。

只有当一个人有眼光、有胸怀、有实力的时候,这个人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无往不胜。

一个人要做到“有眼光”就得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不断为自己的知识进行投资,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你的眼界就高不起来,如果你能够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开拓自己的见识,那么你就能够真正具备一种宏观的视野,真正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创自己的事业。

一个人的眼光是靠双脚走出来的,而一个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胸怀的宽广,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有眼光却没胸怀也不能成就大事。

如果说一个人仅有唯一可能拥有的长处,那应该是比别人能够容纳得多一点儿。世界美妙的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在公司里面,你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你怎么看怎么顺眼,你要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一个人立足于世根本的还是靠实力。所谓实力就是能够左右自己命运的力量。实力是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结合体,我们生活中所做的努力无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实力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心灵力量。实力是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积累而成的,每一次失败都为你实力的提升添加一块砖瓦。

眼光、胸怀与实力,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该以这三者为一种人生追求,这样你才会在事业与生活中一路向前,到达梦想的彼岸。

3.高度决定未来

眼光就是一种远见,但怎么去理解远见?我自己也在思考。很多人觉得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要看到未来美好的东西。

但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你要看到美好的东西,是要在别人低落的时候看到美好的东西,在人们骄傲的时候你要看到灾难的到来,所以要把握这个平衡的度。

什么时候你要讲好,什么时候你要讲坏,这是一种眼光、一种远见。远见是一个优秀的船长最重要的功能,他要能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有风暴要来了,这是他的经验、他的眼光、他的远见。我觉得在不同的角度上,你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宽、更长、更独特,这才是最关键的。

商鞅变法是被人恶骂的,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也被恶骂,但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发生了变化,由于王安石变法,宋朝发生了变化,后面的时代发生了变化。看待一个历史事件,我们要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每个人的视野、视角要看得更宽、更远、更深、更独特,然后你才能抓住这个机会。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凭什么你有机会?所以我觉得一个领导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我周游全世界,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我们还以为自己很牛,在自己的办公室、在自己的同事、员工和家人面前,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再走远一点儿看看呢,在世界上你微不足道。

我是到了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才真正明白我是多么渺小,宇宙是多么浩瀚,地球像个灰尘般根本找不到,地球都找不到,人更别说啦。你要想到这些问题,你就有了远见。

——摘自《2008年3月湖畔学院讲话》

背景分析

论智慧,论领导力,论影响力,马云比其他企业家高不了多少。如果不是他的远见和分享精神,谁能想到一家独具创新模式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家只做“小商人”的“小生意”的公司,能够一上市就市值数百亿美金,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跑者。

成大事者都是具有远见的人,因为只有把目光盯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那么,远见是什么呢?美国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

拥有远见,就能够预言未来。缺乏远见的人会被未来弄得惊惶失措,变化不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随处飘荡。而那些放眼长远、视野开阔之人,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将来则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目标。

诚然,未来是没有办法保证的,但是有了理想和远见,成功的概率就会更高了。马云正是拥有远见并且能够变梦想为现实的人。

拓展透析

根据专家过去20年的观察,所有有成效的领导者,都有预见他们必须完成什么的能力。这种远见变成支持任何努力的活力,强力推进他们冲破所有难关,不为外力所控制。

2000年,中国台湾的笔记本电脑总销量约为1200万台,占全球比例达51%以上,已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

但是在拉大与第二产出国日本的差距后,危机逐渐显现,主要的危机之一是数量虽然大幅增加,可是获利水平直线滑落。

这种情况,不只是小厂的问题,连广达、仁宝等大厂也难以避免。这当然和高科技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众厂商降价抢订单,价格持续下跌,利润自然也会大幅降低。

为了免于陷入长期的恶性竞争,最后难以自拔,众厂商不得不放弃这项产品,亟思转型脱困。其中动作最快、最积极的应属广达公司。

广达公司以笔记本电脑起家,一向获利丰厚,曾创下每股获利28元的纪录,一度成为股王。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利虽仍居同业之冠,但也缩水不少。董事长林百里于是开始移转业务的重心。

广达公司的转向是多方面的,除了涉足无线通信及手机领域之外,也朝液晶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器及主机板业务发展。

在林百里的领导下,广达公司上述改变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外界无不啧啧称奇,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摆在眼前,令人不得不信。无怪乎业界要形容林百里是“鬼才”“怪才”“奇才”。

林百里说:“高科技产业竞争的是速度,慢一步可能差十年。所以,领导者除了和竞争者比销售量规模、营业收入增长和获利之外,还要比自身的能力,比‘应变能力’和‘危机管理’的能力,千万不可陶醉于眼前的成就,更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应变能力和危机管理的能力,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就是要有远见。在迈向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假如领导者不能虑及、思及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后可能的变化,那就要准备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