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大人恕罪,末将不能从命。”风行天平静从容的一句话,令得王允之在一瞬间瞪圆了眼睛,而赵娥真也大为惊讶。
“我身为江陵守将,保的是江陵百姓的安康,岂能反而屠戮百姓。这令我何以对朝廷,何以对圣上?”
王允之疾道:“什么屠戮百姓,这些都是犯上作乱的逆民。”
“犯上做乱?哪个持了刀,哪个拿了剑,又有哪个冲上来伤了大人你一丝半点。我食朝廷俸禄,投身军旅,为的是杀敌保国,可不是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风行天态度出奇地强硬,“末将的胆子不如钦差大,还不敢做出这样的事来,我怕老天爷拿雷劈我。”
王允之脸上阵红阵白,厉声说:“本官命令你。”
风行天微笑道:“大人忘了,你是钦命来查沈止观妨碍河务一案的,在案子处理上拥有全权,末将也必须配合大人,但其他军务政务大人无权插手,有何资格命令于我?”
王允之气急败坏,却也知风行天既是撕破了脸,也不会再惧他的权势,只得恨恨地说一声:“好,你说得好,既如此,本官也不敢难为将军,就请将军尽力控制住局面,把这些人拦住就是。”也不再多说,拂袖就往府衙里面去了。
风行天既已将他得罪定了,反倒放开心怀,不以此为虑,淡淡一笑,站立衙前指挥一众兵士,只是眼神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赵娥真。
赵娥真也不掩饰,站到他身旁,双目直视他:“为什么?”
“我不是说过了吗?我胆子小,怕老天爷一个雷打下来啊?”风行天微笑。
赵娥真料不到这位英勇武将,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愕然无语。
风行天悠悠地说:“我本是郑大帅军帐下副将,当年沈大人为江陵百姓而独闯大帅军营。大帅何等威武,多少勇悍之士被他眼神一扫也会胆气尽丧。可是沈大人不过是一文弱书生,身入军营与大帅论理,竟是毫无惧色,当日的神采风范,我至今犹不能忘怀。”
“这几年我驻于江陵,与沈大人多有冲突,但私心之中却是佩服他的。他是个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官,不是每一个当官的可以有他那样的为人。有几个当官的是靠死俸银过日子的。我们这些武将还是好的,做不了什么贪赃枉法之事,但吃吃空饷多是难免。沈大人正直之士,知道了自然会说。”
“另外我们这些将兵们都是精壮男子,长年驻守军营,有时也难免会有些人精力无处发泄在市井中闹事。这种事只要不太严重,当兵的为将的都知道苦处,一般都不会追究为难。沈大人身为地方父母官,也难免为这种事屡屡与我冲突。我虽有时觉得不快,但也不致于因此就期望大人遇害。”
“如今大人身负奇冤,我还愁无力相救,所幸当官的心中既有了百姓,百姓心中也有了清官,竟肯如此相救相护,也不枉沈大人为江陵的一番苦心。我碍于身份,不能明着帮助各位,又岂能和大家为难。”
“我的胆子实在不够大,只敢在战场上杀敌,却万万不敢屠杀无辜百姓。我的人也还不算太坏,最多也就是吃吃空饷,要我参于加害一位真正的清官,却是万万不敢的。”
他抬手指指一众百姓,轻叹:“天理自在人心,公道自在人心,区区风行天又岂敢违逆天理人心。”说到后来,冲赵娥真眨眨眼笑说:“最重要的是,我要真的听了他的,就算老天爷不劈我,只怕玉修罗的剑也饶不了我。”
赵娥真心头暗叹,天下有能之人真是数不胜数,这风行天竟是个如此厉害的人物,只怕当日河堤前自己露了一手后,他就已暗中设法把自己的底子全摸清了。幸而他无心对付沈止观,否则只凭自己的身份,已足以治沈止观死罪了。想到王允之刚才铁青的脸色,忍不住问:“你这样得罪他,会有什么后果?”
话问出口,心中也觉好笑,刚才自己还恨不得一剑劈了这个人,现在却开始关心起他的安危来了。
风行天微笑:“结仇是免不了的,权相一系当然多多少少会说些我的坏话,不过倒也不必太过担心。我是郑大元帅的亲信爱将。如今权相正想着拉拢大元帅呢,如果他对我下手,加罪于我,则未免得罪大元帅,等于把大部份中立的军中将领逼成敌人,相信权相还不至于做这种蠢事。”
他说来虽淡然,但赵娥真也明白,就算他本人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会被安什么罪名,这般得罪权相一系,以后的升迁也会受极大的影响。可风行天本人却神情平静从容,并无半点后悔懊恼之意。
赵娥真注目看风行天唇边微笑,听身旁无数百姓的声声大呼,心中无由震动,风行天方才说的那句话似乎又响在耳旁:
“天理自在人心,公道自在人心”。
是啊,天理自在人心,公道自在人心,沈止观那个笨蛋官又怎么会死得掉呢。
凝眸望向府衙深处,那个笨蛋官,总是做尽了傻事,惹下多少冤仇,原说这种人想不短命也不行,想不到,种种傻事,却能得到更多的人倾心相助。先是自己这个向来自以为精明的人,后又是孟星飞那个出了名的坏蛋,再加上江陵上下无数的百姓,还有眼前这个被他得罪过不知多少次的风行天。
那个笨蛋官,到底是聪明还是痴傻呢?
只怕谁也说不清了吧。
王允之在府衙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转,他身旁的从人下属也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听着外面的怒吼声,呼唤钦差大人出来对老百姓说话的叫声,更是让他们心惊胆跳。
风行天快步走入,刻意紧皱眉头说:“大人,你久久不出去对百姓说明审案之事,外面的人已经快控制不住了,要是他们一拥而上,冲了进来,难保不会有人激动之下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
王允之面无人色:“你是江陵守将,有责任保护本官安全。”
风行天苦笑说:“大人,我自然会尽力保卫大人,但要我向这些徒手请愿的百姓,大施杀戮却是万万不能,请大人谅解。”
王允之急得跺足:“可是这些粗鲁之人什么事干不出,真要被他们冲进来,谁知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风行天想了想才道:“大人,这些人看来虽气势汹汹,但大人只要求动一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他们停止冲击衙门。”
王允之一怔,才想开口问,但立刻又明白风行天所指,想了一想,这才回头堆起满脸的笑容,对被押在一旁的沈止观说:“沈大人,你也知道这案子都是朝廷下令审理的,下官也是奉命行事,一切以国法为先才是,大人你……”
沈止观知他心意,淡淡地开言说:“大人不必再说了,我明白,我出去劝他们退开就是。”他也不愿百姓闹出什么不能控制的事来,如果王允之在江陵因百姓****而出事,则朝中极可能派大军讨伐,他又岂忍百姓因他而受苦。
“太好了,我们这就去。”王允之喜形于色。
风行天却急道:“慢!”随即冲王允之低声说,“大人好糊涂,沈止观这样出去了,只怕一句话也不及说,下头百姓就要闹出乱子来。”
王允之一呆,风行天则指了指沈止观身上的锁铐。
王允之大悟,连忙呼喝众人,为沈止观解开铐子,脸上又一再对沈止观陪笑,说尽了好话。
风行天暗暗欣喜,知道计划成功。他和赵娥真、苏慕云已达成共识,无论王允之有多可恨都不能让他死在江陵,否则必会为江陵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但又必须让他觉得自己已犯众怒,随时有丧命的危险,这才会为求活命,在种种压力下不得不放过沈止观,甚至还要为沈止观在皇帝面前脱罪,把这件案子敲定,让赵远再不能用这件事来陷害沈止观。
沈止观与王允之才一走出府衙,外面立刻一片欢呼声。
“大人出来了。”
“大人没有事。”
“我就说大人不会有事的,你看吧,老天还是有眼的。”
“是啊,大人要是被人害了,不管是什么人,咱们都跟他拼命。”
轰天般的喊叫,令得王允之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偏还要扯出笑脸来安抚民心,那种表情简直叫人看不入眼了。
不过显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沈止观身上,没有人有兴趣多看他一眼。
沈止观虽知来了不少人,却也万万料不到竟有这等声势,怔怔地站在府衙前,原本想好要说的话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只是眼眶已全然湿润了。一直以来,他都在做着他认为应该做的份内事,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却万万料不到,竟能得到如此诚挚、如此深重、令他已不知如何担当的回报。
在如此心神激荡的情况下,他也看到了站在人群之前,冲他微笑的苏慕云和默默凝望他的孟星飞,忍不住在百姓中搜寻,想找到那深刻心头的身影,却是怎么也找不到,只得在心中黯然一叹,小真这一次真的是被我伤得太深了。
沈止观心头痛楚,痛得连声音都几乎发不出来了,好一阵子才平定了心绪,而百姓们不知何时已静了下来,静静看着他,等他说话。
他对着无数的百姓深深施了一礼,朗声说:“沈止观得各位厚爱心中无限感激,请各位放心,不用在为沈止观担心,国法当前,想必会禀公处置的。”
苏慕云适时大喊:“钦差大人当真会禀公处理吗?”
王允之心中虽恨,此刻也不得不堆笑说:“本官是奉皇命来查沈大人有关河务一案的,此事或有冤情,各位请放心,本官自会禀公而断,决不会冤屈于人的。”
“既是如此,请大人现在就审吧。”话音未落,已有数人冲出来跪下。
“我们是江陵的河工,江陵所有的河务工程都是由我们这些人办的,有关河务的事我们都知道,沈大人从不曾做过半点妨碍河务的事,请大人明查。”
“对,我们都敢拿性命担保。”随着话语声,又有数位仕绅打扮的人走了过来,对王允之施礼跪下。
这么一来,有更多有大呼大喊。
“我们愿保。”
“我们也愿拿性命做保。”
“大人要查什么,我们都可以做证,沈大人从没有做过半点对不起江陵,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我们都可以为证。”
沈止观心中激动万分,王允之却是气恨无比。只得连声说:“各位请起,各位请起,各位的证词本官自然会采纳,江陵的民意也应上报圣上,只是审案有一定之规,而且此案重大,本官要慢慢来,现在虽按照圣旨将沈大人收押,但本官一定会尽力为沈大人平冤的,各位请放心回去吧。”
苏慕云在人群中大喊:“好,我们相信钦差大人必会禀公处事,我们就不到府衙里干扰大人办案了。大人自便,不过为了大人传唤证人方便,我们都轮番在府衙外守着,大人要找什么人来问案都可以随叫随到,也让闲杂之人不能吵到大人办案。万一要有什么丧尽天良、猪狗不如的东西,要对沈大人动什么非人大刑,我们也好冲进去救护我们的青天。”
话一出口,百姓们无不轰然应吮,连声叫好。
王允之料不到竟是这样的结局,虽连连大叫想要劝说百姓们离开,可一众百姓喊声高昂,叫个不停,把他的声音全给压了下去。王允之叫哑了嗓子也没人理会他,只得无可奈何,带着沈止观进去,一再叮咛风行天把府衙外守好,又令从人们把府衙一道道门关好,这才失魂落魄地坐下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暂时百姓不会再冲进来,只是有那么多人把府衙团团围住,口里虽说不冲进来,请他安心审案,他又哪里安得下心来。
八月三日,辰时,钦差王允之突至江陵府衙,夺了沈止观官印,接掌府衙,大肆搜抄,又要当场要用刑问讯。
八月三日,巳时,近万百姓围府衙,迫使王允之不得不停止对沈止观的刑讯逼害。
王允之从来不曾如此窘困过,堂堂天子钦差,居然被一帮粗鄙的老百姓,逼得困在府衙中不敢出门半步。以往当钦差的荣耀威风,如今已不知到哪里去了,虽然将沈止观暂时关押在牢里,却也实在不敢再对他用刑,更不敢用其他的什么法子去为难他,生怕引起外头的民变。
便是王允之身边这些从人亲信,以往跟着主子也是享尽了荣华,许多地方官员对他们客客气气,任他们为所欲为,何曾想到竟会出现这种事。个个都是气愤无比,纷纷在主子面前叱骂以表忠心。
“太过份了,这些个刁民竟敢如此犯上。”
“这不都是沈止观这种官给纵容出来的吗。”
“大人放心,这些个刁民只是一时狂妄犯上,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退走了。到时我们再一笔一笔帐来算明白。”
“是啊,大人,你一向英明、睿智无双决断,岂会治不了一个区区沈止观。”
“我等都听大人之命行事。”
“是啊,大人,如果真有乱民敢冲进来,我们一定会舍命保护大人的。”
听得下属们纷纷言语,王允之心中稍定,也只能寄希望于时日一长,外头的百姓渐渐散去。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谁能不吃不喝、没日没夜守在这府衙外呢。
可是事实却与王允之的想象完全相反。
八月三日未时,江陵府上下官员齐来拜见钦差,无不奋力为沈止观辩解,皆愿以身家性命相保。
八月三日亥时,江陵府首富卢南趁着夜深备厚礼来拜,请求钦差主持公道、不要让清官蒙冤。
以后接连数日,江陵府上下仕绅大户纷纷来府衙拜见钦差为沈止观请命。江陵治下三县七乡十三村的官员,纷纷赶来江陵城拜见钦差,为沈止观辩冤,个个甘以性命担保。接着又有些功名在身的士子文人,也纷纷来拜见钦差,为沈止观仗义直言。
数日下来,王允之为了应付这些人累得半死,心里虽恨得要命,口中却还连连应诺,一定会禀公断案,绝不令清官蒙冤,惟恐说错一句话犯下众怒。
本以为这些日子老百姓们也该散了,可府衙外的情况反而更严重了。百姓们轮流地守着府衙,日日夜夜外面都有无数精壮汉子巡回,令得王允之坐立不安。围在外头的百姓不但不曾减少,反而增多起来。
当日来的是江陵城中的百姓,现在消息传出去,江陵治下三县七乡十三村无人不知,大家谈的都是这些事。不少人都抛下家中事务,赶到江陵城来探听他们清天大老爷的消息。便是受灾之区,也有人放下重建家园之事,带着一地百姓的重托,赶到江陵城要找钦差大老爷请愿。
当日定远县的林阿牛,初听这消息就气得抄起木棍子要冲到江陵城去拼命,口口声声大喊:“我林阿牛是粗人也知道感恩。当初我误会沈大人还一心想打他,今儿,要是有人害了他,我舍了这条性命,也要打死那恶徒。”
立时便有十余个壮汉应声而起,要陪他一起冲到牢里去救人。
总算县里老成之人上前劝说:“你们这种做法,沈大人就是没罪也变成有罪了。”他们才放弃了蛮干。
这些个汉子急急赶到江陵城,日日守在府衙外,不断打听里面的情况,但看到有人出门,就扑上去连声为沈止观呼冤。他们在江陵没有家,也不曾找客栈投宿,只是搭个篷子守在府衙外,不畏风吹雨打,更不怕烈日无情,每日只以粗馍裹腹。都说沈大人一日不脱牢笼,他们一日不回,如果沈大人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把性命豁出去。
如此几日后,江陵本地也有人感他们之义,倒常有陌生妇人拿着好酒好菜来送与他们吃,也有与他们同心同意的百姓与他们畅谈结交,在府衙外连日放声大骂奸臣恶毒、陷害忠良。
像林阿牛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日日在府衙外大骂的人,虽从不曾带出名字来,也足以令得王允之坐立难安了。
关于案子,他提审沈止观,如果不用刑是得不出他想要的口供的,去审问其他人,得到的全是对沈止观有利的口供,待要动刑法搞诡计,又怕惹得外头的百姓闹事,可要他以此结案白白放过沈止观却又万万不甘心。
他这里只得用一个拖字诀,可是他对于案件迟迟没有决断,外头百姓渐渐骚动,派到外头去打听消息的下人来报,江陵城已有了许多对他不利的传言。说钦差大人根本就是要借这案子陷害沈大人的,绝不会为沈止观平冤,如此市井间自然便有千奇百怪的骂词套到他身上,手下虽只说了几句,已足以让他气白了脸。
八月十日,王允之离开府衙,借故亲自去河堤查看,想乘机离开江陵城,这样只要身离此地,脱离危险,就上报朝中说沈止观煽动民众作乱,抗旨不从。可是一路上百姓护拥,口口声声说帮助大人查案,带领大人去河堤,河工们以及有关修河的官员全部赶到,说什么这样方便大人问话,根本不给他脱身的机会。
百姓中也有人大声叫喊:“钦差大人要给我们老百姓一个公道,沈大人的冤枉一天不平,我们一天不放钦差大人离开。不过,钦差大人肯定也不会扔下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管的。”
王允之无奈回府衙,当晚,便让打开小门,想趁夜色溜走,却见门外,至少有几十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急忙又关上门,恨恨地回房。
八月十一日,王允之换了下人的衣服,青衣小帽,装做出外买东西,想要混出城去,才走没几步,就见一个风采非凡的佳公子含笑到面前来:“钦差大人真是专心问案啊,今日居然出来微服私访了,不知小民有什么可以帮到大人的?”
王允之干笑几声,立刻回头往府衙走去,身后苏慕云的一长串笑声,差点没让他吐出血来。
至此已深知这些百姓里,暗中有高人策动安排,沈止观的案子不结,自己只怕是寸步难离江陵了。
虽是如此,他终究不肯甘心,仍是迟迟没有动静,只是整日躲在府衙不再出来。民间骂声虽众,他只做不闻。
赵娥真与苏慕云也知要加大对王允之的压力,暗中商量之后把他们的计划一一安排。因着众人都知赵娥真是沈止观的表妹,也是目前沈止观唯一身在江陵的亲人,市井百姓、商场巨富、仕绅名流、学子生员和江陵官员,无不愿听他们的。
八月十五日,府衙外百姓们开始日夜叫喊,要钦差大人出来审案子,要钦差大人对百姓们做交待。声如雷鸣,日夜不止,令得王允之寝食难安。于此后连日呼喊不绝。
八月十六日,江陵罢市,声言沈大人冤案一日不平,江陵一日不复市。
象罢市这等事何其严重,连省城都得了消息,各处官员流水一般派人来找王允之,问到底怎么一回事。如果长时间罢市下去,不止江陵一处,便连省城里的一些官员也多会受牵连,于是纷纷修书要王允之快快平复此事。
八月十八日,江陵罢市消息传出后,治下三县七乡十三村一起罢市。
这一番干系更大,再加上罢市之后受影响的不止江陵一地,与江陵有商业来往的各处行商都蒙损失,这些行商中又多有与官府交好的巨富,纷纷求人,于是四方官府,也不知有多少人修书王允之,要他快快了结此案,平息民愤。
八月十九日,江陵治下,近百名士子联民上书,准备送京为沈止观请命。
八月二十日,江陵一应富商豪门、诗礼世家、仕绅名士,也纷纷联名上书要进京去请命。
八月二十一日,连百姓们也开始连结,穷苦人家已签下万名书,由五百个人自告奋勇,哪怕是卖房子卖地跑断了腿,也要把请愿书送到京中去。
八月二十二日,江陵城诸富豪闻知万人联名之事大受感动,纷纷出面说愿意为上京义士出盘缠,绝不致让为清官奔走的人倾家当产以赴京都,如此一来,百姓们联名更活跃了。
八月二十三日,江陵上下官员也准备联名上折子为沈止观作保。
连日来的消息一次又一次打击王允之,他心中深知如果自己再不表示,就算这些老百姓不冲进府衙来闹事,这一道又一道的联名请愿书送进京,对他的仕途也会有极大影响。
同时,那些个前日里一再要求严惩沈止观,在他耳边发誓要坚持到底的从人们,也开始连声劝说了。
这些人往日城仗着主子的势,不管到哪里都是横行霸道、花天酒地,享尽了荣华受尽了奉承,在这江陵城就惨透了。别说是如以往一般出去花天酒地,寻些软玉温香、金银财宝,就是连个好脸色都得不到。往日里虽是下人,各地的官员对他们无不客气奉迎。
如今,走出门去,无人搭理倒好,根本就是一路遭人冷眼、听人冷嘲热讽,就算想到酒店里喝口酒解闷,卖酒的若知道他们是钦差身边的人,不是大叫不卖赶他们出去,就是拿出最难以入口的东西,当酒卖给他们,开出来的价钱还吓死人。而其他人则在一边大声轰笑。
王允之可以躲在府里不出去,他们却要出去打探消息、采买必须用品,尝够了当过街老鼠的滋味,谁也过不下去了。于是都来求王允之。
“大人,那沈止观是瓦片、您是瓷器,可千万不要为了他误了您啊。”
“是啊,不就是一个沈止观吗,要整他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还是保全大人您要紧。”
“对对对,咱们们暂时先忍口气,以后再想法子报仇。”
“大人,这江陵是再也不能待下去了,咱们这些日子出去连菜都买不到,这些个刁民听说我们是从京里来的,什么都不卖给我们,何况现在又罢市了,我们这些人倒不要紧,大人您千金之体,受不得损伤啊。”
八月二十四日,王允之终于肯定事不可为,心不甘情不愿地喝令大家,把江陵的许多官员以及一干有头有脸的仕绅都请来。
当着他们的面写下奏折,为沈止观极力辩解,说明他从未做过有碍河务之事,只是与赵远有些误会而己,又夹上许多人为沈止观辩解的口供以求圣断,更说如今江陵政务无人主理,请圣上早下决断。写完之后给众人看过,然后令人以八百里快马送上京师。
立刻,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连声称赞钦差大人果然是当世难得的清天,明查秋毫,为百姓做主,为清官申冤,口口声声江陵百姓共感圣德。
王允之也只得与众人客套一番,千说万说,总算说得大家答应暂时不把请愿书递上去,先静观朝廷动静,同时众人也答应劝说百姓,暂且复市。
消息传出后,百姓欢声一片。江陵复市,而府衙外虽仍不断有人守着,但大部份人已散,也没有人再大声呼喊,至少王允之不会再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看到府衙外面的人海也不至会头皮发麻了。他的一干亲信从人,日子也好过了许多。现在大家都只等皇帝的圣旨了。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花季文化”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