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裴行俭到了。一路风尘仆仆的疲态尽显。
薛绍发现,裴行俭的身体似乎出了一点问题,咳嗽不停脸色欠佳,虽然是强作振奋,但仍是难掩疲惫与虚弱之态。
不及私下慰问,裴行俭进了大都督府就开始查问目前的情况,与唐怀壁和薛绍等人一起寻思处理办法。
此次朝廷点将北伐,裴行俭是主帅但主要是抓管前方军事战略;程务挺是军事副手,更像是一个战术执行者与先行官;李崇义主管后勤与军纪在裴行俭没来之前兼行军政之权;唐怀壁则像是一名“政委”,专管政工。
并州大都督府里出了这样的事情,唐怀壁这个政工都已经搬出了二圣做后台,裴行俭这个主帅也不好多作什么干涉了,于是他同意唐怀壁尽快的、秘密的、亲自的把李崇义祖孙俩和相关涉案人等押往长安。
裴行俭能够参与一点决策的,是在朝廷正式任命新的并州官员来接掌大都督府之前,由谁来暂时代理长史与司马,行使衙门的各项权力。
原本,并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向来由亲王担任,长史与司马这样的重要官员也向来是由皇帝亲自任命,谁也无权插手。但是现在非常时期,并州大都督府兼负北伐大军的后勤保障,裴行俭就不得不过问了。万一后勤出了问题,那三十万北伐大军就会有不战自败的危机!
薛绍和郭元振非常默契的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薛绍出令之前,郭元振已经暗中派人急驰前往朔州,将并州大都督府的事情通知了裴行俭。
在由谁暂时掌领并州大都督府衙门权力的问题上,唐怀壁知道事情重大非比等闲,所以他还是拿出了一点公心,与裴行俭达成了共识。这两位北伐的军政领袖一致决定,由大都督府现任的另一名司马柳盛来暂行权力,并在军队挑选得力与精干之人,留在这里辅佐--实际就是镇劾、保护,以免大都督府再度因乱生事。
前者没悬念,柳源就是那个在大都督府兵变的那天出头斥骂乱兵,被宋都尉一槊打翻在地那个官员。
并州大都督府常置长史一名司马两名,此前韦巨源与柳盛就是李崇义的左右司马副手。韦巨源是京城来的“空降兵”,自视甚高精于权变,而且瞧不起柳盛这种在边远州县干了几十年的地方官。而柳盛则是从县一级九品小官做起,脚踏实地凭借政绩升上来的父母官,打理地方民政是一把好手,而且在并州大都督府辖下干了有十年了,对民生政务了如指掌。
由司马柳盛来暂时接管大都督府的军政事务,算是一个很合理的人选,想必朝廷上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柳盛也有一个致命伤,他虽然也是仅次于李崇义的司马,但是为官多年仅有勤政爱民的政绩,却少识权力、缺乏威严,很难压住下面的州官刺史。
换句话说,柳盛是一个踏实能干的温厚长者。若在和平时期,他这样的人在地方上做多大的官,问题都不大。但如果是战时、如果是在并州大都督府这样的地方,办起事情来就不能像是平常料理民生那样的工作方式了。
和仕绅民众打交道,要温良,要缓合,要爱民如子,这是柳盛最擅长的。但是军队讲求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如果柳盛再用几十年的老习惯来与军队配合,办事温吞求缓,那不是殆误军机吗?再者,每天要和军队打交道面对许多骄兵悍将,柳盛肯定也招架不住。
所以,裴行俭与唐怀壁一致决定,一定要在军队里选一个合适的将官,留在大都督府里辅佐柳盛暂行大都督军政之权。
选谁呢?
这样的军政大事当然只能是两位大佬私下商议,再出什么事也都得是他们来负责,别人都不好插嘴。
于是,众人都自觉的回避了。
两位行军总管商讨多时,暂时没有得出个结果。
薛绍等人耐心的等待,也在私下讨论了这个问题。
魏元忠说,这个“军队留守”并不大好挑。
其一,得是裴元帅与唐总管二人都了解且都认可的。换句话说,既得是裴元帅的心腹,又得是二圣能够接爱与认可的,必须在政治上过硬。
其二,那个军队留守必须在军队里地位不低、名望不小能够压得住那些骄兵悍将,又得是熟悉军队里的各项事务,能和大都督府的官员相安无事紧密配合。
其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拨乱反正、临危救局”这样的大功劳可不能轻易予人。唐怀壁与裴行俭为官多年,这样的道理肯定是知之甚详。所以这个军队留守肯定是在朝廷之上有根基、有人脉、有前途。那样,裴行俭与唐怀壁才乐意把这个顺水人情送给他;那样,他才有“资格”享受这样特殊的煅炼与栽培的机会!
薛绍等人私下想来议去,最后郭元振一口说道:“说来说去,除了薛公子,没有第二人能够胜任哪!”
郭元振话音刚落,两名行军大总管派了一个佐将传来一条号令,让薛绍带人去并州大都督府的监狱,严加斟酌,先把那些被无辜扣押的并州大都督府官员放出来,并将柳盛本人,请到这里来。
此令一出,魏元忠与郭元振等人就都心如明镜的恍然了--这不就是让薛绍去给并州大都督府的官员们布施恩惠、结下人缘,以便今后开展工作吗?
并州大都督府的军队留守,看来是非薛绍莫许了!
薛绍自己的心里当然也是有数的,否则又何必把裴行俭请来收拾这个残局?如果裴行俭不来,那说不定就是武懿宗两兄弟来窃取“胜利果实”了。让他们白捡一点功劳倒是罢了,关键在于,万一被这两个废物篓子误了北伐的后勤大事,那可就太致命了!
薛绍带上了三刀旅的人,而且换上了一身铠甲战袍的戎装,亲自去了并州大都督府的监狱。
那些狱卒小吏们可不认得薛绍,薛绍也没有手持什么公文,因此拦着不让进。
薛绍道:“我奉行军大总管裴元帅之命,前来监狱提人。”
狱卒见了这些军人心里其实挺害怕的,但是职责所在也不敢轻易放人进去,否则那是要掉脑袋的,于是壮起胆子道:“若无并州大都督府的法曹文书,任何人都不得私探监牢,更何妨放人。”
“法曹文书?”薛绍便笑了,“并州大都督府的法曹参军李仙童本人都已经被我们拘押了。我到哪里去给你弄文书?”
“啊?”狱卒大吃一惊。
牛奔爆喝一声上前一把拉开那狱卒,抢了他腰间的钥匙就骂骂咧咧的开门去了。
狱卒吓得面无人色,然后坐在地上号淘大哭,就这番被你们害死性命了。
薛绍就安慰他们说,你忠于职守,非但不会丢了性命,还会有功得赏。稍后就来并州大都督府里领赏吧!
狱卒当然不会相信一个陌生军人的话了,险些哭绝于地,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目。
稍后薛绍比对名单,把柳司马以及被李仙童无辜拘押的一些大都督府官员,尽数提了出来。柳司马这些养尊处优的为官之人无辜受殃受了这一场牢狱之灾,度日如年都无法形容他们的内心苦楚。现在得已重见天日,他们当然对前来释放他们的薛绍本人感恩戴德。
郭元振不失时机的告诉柳司马等人说,大都督府的兵变已被薛绍平定,现在是来请他们回去官复原职的。
原本这些官员都以为遭逢兵变死定了,现在非但捡回性命还能官复原职,顿时好多人喜极而泣,都不顾儒生仕子的清傲与风度,当众就对薛绍行了稽拜大礼。
郭元振生了一颗玲珑妙心和一张如簧巧嘴,一番天花乱缀的夸赞之辞说下来,把一旁的薛绍都听得脸上有些发烧不好意思了--我有那么英明神武吗?
经由郭元振一鼓吹,再配合柳司马等人此刻“死里逃生”万般庆幸与感恩的心情,薛绍瞬间就在柳司马等人的心目中竖立起一个无比高大的“恩公”形象。
稍后薛绍带着柳司马等人到了大都督府里,面见裴行俭与唐怀壁。两位行军大总管对他们抚慰了一阵,然后就请柳司马暂时代行大都督府长史之权,继续为北伐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死里逃生官复原职的柳司马现在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当然是恨不能肝脑涂方能报效,余下官员也莫不如此。
然后裴行俭才正式宣布,为免大都督府在大乱之后余乱不平,军队派一个得力干将在大都督府留守,辅佐柳司马代行政令。
这个人选,当然就是众望所归的薛绍了。
柳司马等人刚刚受了薛绍莫大的恩惠而且的确是对兵变心有余悸,当然也乐于接受薛绍这样一个“英明神武之极”的恩公将军来大都督府坐镇,于是--集体热烈欢迎!
并州大都督府的局面,算是暂时稳住了。
劫生余生的柳司马这些人干劲十足,刚刚从裴行俭这里告退,马上就各归各署各司其职,去处理兵变以来这些天推积下来的各项政务了。
裴行俭这才吁了一口气,气色顿时又黯然了好几分。
薛绍看在眼里,心中暗暗担忧,老爷子的身体当真出问题了吗?
稍后,唐怀壁就要带走李崇义与李仙童以及他们的一些党羽了。薛绍叫郭元振带他去提人,将这些人犯都装进了封闭的马车里,由军士护送,秘密押出了并州。
至始至终,薛绍都没有见过李崇义的面,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李崇义是否真的要谋反?不知道。
李仙童究竟是大义灭亲的卧底间谍,还是临阵反水让自己祖父去替自己送死的败类?不知道。
事情的真相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堂之上有人要收拾掉李崇义,这是根源。
薛绍有着常人的好奇心,更有着历经沧桑的那份胸怀与眼量。并州大都督府的事情,就让它到此为止好了。
一切不必刨根问底。有些事情,不知道远比知道,要心情美丽得多。
四个字,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