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20679900000021

第21章 脏气不固证用方配伍 (2)

第七章 脏气不固证用方配伍 (2)

适应证:肾泻:五更泄泻,泄泻之前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泄泻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淡,脉虚。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组成:肉豆蔻二两(60g),补骨脂四两(120g),五味子、吴茱萸各二两(60g)。

方歌: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与,大枣生姜为丸服,五更肾泄最相宜。

用法:上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9g),空心食前服。

2.桃花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肾阳虚滑脱证: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恶寒,腰酸,舌淡,脉弱。

治法:温涩固脱。

组成: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48g),干姜一两(3g),粳米一升(24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3.赤石脂禹余粮丸(《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大肠滑脱证:下利,利下不止,甚则日数十行,或腹痛,肛门坠重明显,或肛门外脱,体困身重,舌淡,苔薄,脉沉。

治法:温涩固脱止利。

组成:赤石脂碎,一斤(48g),太一禹余粮碎,一斤(48g)。

用法: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四、固精止遗法

【适应证】肾虚不固证:遗精滑泄,腰酸耳鸣,神疲乏力,舌苔淡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固肾涩精。

【代表方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蒺藜、芡实蒸、莲须各二两(60g),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30g)。

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共沙苑,莲子养心交于肾,主治遗精与早泄。

【用法】上为细末,莲肉粉糊丸,每服9g,空腹时淡盐汤下。

【配伍技巧】肾虚不固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肾虚而不能固精,心肾不交而失主于下。所以治疗肾虚不固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补肾固精止遗药肾主藏精,精气内守,以化阴阳,精气藏溢有度。若肾气虚弱,气不固精,精气外溢,则证见遗精滑泄,腰膝酸软。治当温肾益肾,固精止遗,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而使精气内守而不外溢。如金锁固精丸中沙苑蒺藜。

2.合理配伍补脾固涩药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行使固藏精气内守,必须借助脾气生化气血以滋荣,气血阴精才能生化有源。只有合理配伍补脾药,才能更好地起到补肾作用,在配伍补脾药时,最好选用既有补脾作用,又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从而增强补肾固精止遗作用。可见,补益后天脾胃对治疗肾气虚弱不能固藏也至关重要。如金锁固精丸中芡实。

3.妥善配伍交通心肾固涩药精虽由肾气所主所藏,但与心神主持于下是密不可分的,故有肾藏精受心主而开合,亦即上主明则下安,安则精气藏泄有度。因此,在选用补肾固精止遗药时,要妥善配伍安神药,既要用重镇交通心肾药,又要用养心交通心肾药,以使心肾相交,上下相济,一养一镇,方可使心神主于下,肾藏精于内,和调心肾,以冀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金锁固精丸中龙骨,牡蛎,莲子,莲须。

4.随证加减用药若遗精明显者,加罂粟壳,山茱萸,以收敛固精止遗;若早泄明显者,加金樱子,女贞子,以滋阴温阳固精;若小便多或遗尿者,加桑螵蛸,五倍子,以固涩缩尿等。

【用药要点】

方中沙苑蒺藜功长补肾,善于固精。《本草纲目》谓其:“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气。”《本经逢原》谓其:“为泄精虚劳要药,最能固精”;芡实,莲子甘涩而平,俱能益肾固精,且能补脾,使脾生化气血以补肾,莲子更能交通心肾,使神明下主于肾;龙骨甘涩平,牡蛎咸平,两药合用,功善固涩止遗,尤其龙骨与莲子相伍,以增交通心肾之用;莲须甘平,尤为收敛固涩之要药。诸药相伍,共建其功。本方固精关,止遗泄,专为肾虚遗精者设,故美其名曰:“金锁固精”。

本方配伍特点是:补肾固涩药与止遗补脾药相伍,以求治先天兼顾后天之用。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重症肌无力,乳糜尿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心肾虚寒失精证:少腹弦急,阴头寒,心悸,心烦,头晕目眩,或脱发,或耳鸣,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苔薄,脉虚或芤或迟而无力。

治法:调和阴阳,固摄心肾。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各9g),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各9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适应证: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酥炙,各一两(各30g)。

方歌:桑螵蛸散远龟菖,龙骨茯神人参当。

用法: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6g)。

3.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

适应证:肾虚失固证: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女子带下,纯属肾虚不摄者。

治法:补肾涩精。

组成:芡实、金樱子各等份(12g)。(芡实、金樱子、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以“水陆”名之。)

用法:取鸡头(即芡实),去外皮,取实,连壳杂捣令碎,晒干为末。复取金樱子去外刺、并其中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却用所蒸汤淋三两过,取所淋糖汁入银铫慢火熬成稀膏,用以和鸡头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盐汤下五十丸(9g)。

五、补脾摄血法

【适应证】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月经过多或崩漏,质稀色淡,面色不荣,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代表方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炒,一两(30g),生黄芪六钱(18g),龙骨煅,捣细,八钱(24g),牡蛎煅,捣细,八钱(24g),山萸肉去净核,八钱(24g),生白芍四钱(12g),海螵蛸捣细,四钱(12g),茜草三钱(9g),棕边炭二钱(6g),五倍子轧细,药汁送服,五分(2g)。

方歌: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螵棕榈炭,崩漏经多皆能医。

【用法】水煎服。

【配伍技巧】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脾气虚弱而不能统血;血海不得冲脉所固。所以治疗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补脾健脾药脾主统血,使血运行于脉中而不外溢;冲脉主血海,血海由脾气统摄而固藏。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于脉中,尤其是不能统摄冲脉主血海,血溢于脉外,则证见崩漏,月经过多。治当补脾健脾,使脾气能统血于脉中而不致于溢于脉外。如固冲汤中黄芪,白术。

2.合理配伍收敛止血药崩漏与月经过多都是病证表现的主要矛盾方面,在治病求本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配伍收敛止血药,只有有效地止血,才能更好地补脾健脾。可见,补脾健脾治病求本虽至为重要,但合理地治标也举足轻重,若未能有效止血,也就不可能达到健脾补脾。如固冲汤中龙骨,牡蛎,海螵蛸,五倍子,棕边炭。

3.妥善配伍固精补血药女子出血病证,出血必定伤血而致虚,因精血互化,血伤则精亦伤,故治疗出血病证,除了针对气虚要补、出血要止外,还必须妥善配伍固精药与补血药,以冀血得止得补,精得养得固。如固冲汤中白芍,山茱萸。

4.适当配伍止血化瘀药治疗出血病证,配伍止血药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可在使用止血药时,有时会引起瘀血留滞。因此,在配伍用药时尽可能选用既有止血作用,又有化瘀作用,以此达到止血不留瘀。如固冲汤中茜草。

5.随证加减用药若出血量多、心悸明显者,加阿胶,鸡血藤,以补血止血;若伴有气虚明显者,加人参,山药,以益气固摄止血;若四肢恶寒者,加人参,附子,以温阳益气固摄等。

【用药要点】方中黄芪益气补脾,使脾气职司统血之功。棕边炭收敛止血,固冲摄血。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使脾气统血于脉中。五倍子涩敛止血,助棕边炭止血崩。肝司血海,肾主冲脉。白芍补血敛阴以止血。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止泄。海螵蛸,茜草固敛止血,并能化瘀,以达止血不留瘀之目的。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止血。诸药相伍,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敛止血以治其标,标本兼顾,以达补脾固冲止血之用。

本方配伍特点是:止血药中有化瘀,止不留瘀,化不伤血。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宫肌瘤出血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六、滋阴固经法

【适应证】阴虚内热证:崩漏,或月经过多,或过期不止,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或紫黑粘稠,手足心热,口干舌燥,或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热滋阴,固经止血。

【代表方剂】固经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三钱(9g),黄芩炒,一两(30g),椿根皮七钱半(23g),白芍炒,一两(30g),龟版炙,一两(30g),香附二钱半(8g)。

方歌:固经丸中芩柏龟,香附白芍与椿皮,阴虚内热经崩漏,滋阴退热有奇功。

【用法】为末,酒糊丸,空心服,酒或白汤下五十丸(9g)。

【配伍技巧】阴虚内热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阴虚而生内热,虚热乘机而迫血动血。所以治疗阴虚内热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滋阴药阴虚阳亢而生热,内热生又能伤阴,证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治当滋阴养血。如固经丸中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