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20679900000043

第43章 痈疽证用方配伍

第十八章 痈疽证用方配伍

痈疽证用方是泛指对外科病证而设的方剂,外科病证尽管有许多,但总的辨证不过寒热而已,临证若能从寒热辨证配伍用药,则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内科肠痈、肺痈详见前有关章节)。辨痈疽证,其基本证型有3:①阳痈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仙方活命饮;②阴疽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阳和汤;③痈疡虚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透脓散。

一、清热消痈法

【适应证】阳痈证(痈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痛,或发热或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三钱(9g)[编者注:因证机可用至30g],防风、白芷、当归尾、赤芍药、甘草节、皂角刺炒、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炙、乳香、没药各一钱(3g)陈皮三钱(9g)。

方歌: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陈皮草山甲,贝母花粉归乳没,赤芍皂刺酒煎佳。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六沸服。

【配伍技巧】

阳痈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毒热侵袭肌肤营卫;经脉为邪而壅滞不通;热盛则肉腐。治疗阳痈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清热消痈药热毒侵袭肌肤营卫,壅滞营卫气血,灼腐脉络,热灼津而生痰,并与肌肤营卫气血相结而为痈。如《灵枢·痈疡篇》:“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治当清热解毒消痈。如仙方活命饮中金银花。

2.合理配伍疏散透邪药热毒郁结在肌肤营卫气血,因其病位在营卫肌肤,其治除了清热解毒消痈外,还必须配伍辛散药以透邪于外,但在用药时,应考虑到透邪而不能寒凝,要切中证机并合理配伍辛散药,辛有利于气机畅通,散有利于热毒向外透达。如仙方活命饮中防风,白芷。

3.妥善配伍理血通络药毒热郁于营卫之间,易于与气血相搏而生痰,气血营卫为痰邪壅滞而为痈,故必须配伍活血通络、溃坚消肿药,活血则肿消,通络则坚溃。如仙方活命饮中当归,赤芍,乳香,穿山甲等。

4.适当配伍清热化痰药毒热与气血相结而生痰,痰又与邪热相结而搏于气血营卫,故欲有效地清热消痈溃坚,必须适当配伍化痰药。如仙方活命饮中贝母,天花粉。

5.酌情配伍理气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有利于痈消。因此,在清热解毒消肿时,必当酌情配伍理气药,以求气机畅通而增强消肿溃坚作用。如仙方活命饮中陈皮。

6.随证加减用药若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消痈;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夺热溃痈泻实;发热甚者,加连翘,石膏,以清热泻火解毒等。

【用药要点】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善于治疗红肿痛。天花粉,生甘草清热解毒,与金银花相用,以增强透痈排脓。白芷,防风味辛透邪于外,并监制金银花寒凉太过。赤芍,当归尾活血行血,消肿散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穿山甲,皂刺通络理血,溃坚疗痈。贝母清热化痰,消肿排脓。陈皮理气化痰,使气能帅血而行,以助活血消肿。甘草清热解毒,并能调和诸药性,诸药相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以用于治疗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痈肿、深部脓肿,中耳炎,结膜炎,鼻窦炎,口腔溃疡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适应证:阳痈疔疮证。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疖痈,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组成:金银花三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4g)。[编者注:方中剂量似小,应用时可在原方剂量加大3倍]

方歌:

五味消毒金银花,菊花公英地天葵。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补盖出汗为度。

2.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适应证:热毒脱疽证。四肢局部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全身发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凉血。

组成:金银花、玄参各三两(90g),当归二两(60g),甘草一两(30g)。(本方用作汤剂,用量似有偏大,可在原方用量基础之上减少1/2)

方歌:

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当归与甘草。

用法:水煎服。

3.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

适应证:血毒痈疡证。痈疡红肿痛,质坚色黯,或全身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犀角(水牛角代)、赤苓、连翘、丹皮、川连、夏枯草(各15g)。

用法:水煎服。

二、温阳消疽法

【适应证】阴疽证: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无热,酸痛,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

【治法】温阳散寒,补血通滞。

【代表方剂】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一两(30g),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g),麻黄五分(1.5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1.5g),生甘草一钱(3g)。

方歌:

阳和汤法解寒凝,熟地鹿角炮姜桂,麻黄白芥草相乘,温阳补血消阴疽。

【用法】水煎服。

【配伍技巧】

阴疽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阳气虚弱;阴血不足;寒血相结为疽。治疗阴疽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温阳散寒药寒邪侵袭于血,并与血相搏而结于肌肤营卫,证见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治当温阳散寒,在配伍时,尽可能选用既有温阳作用,又有通络消肿作用,更有入血散寒作用的药,以冀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阳和汤中鹿角胶,肉桂,姜炭。

2.合理配伍滋补阴血药寒邪之所以侵袭于血,是因夙体血虚,寒气乘血虚而入并与之相结,血虚寒结以此而成阴疽证。治疗除了选用温阳散寒药之外,还必须配伍滋补阴血药,使阳从阴血而化生,进而达到阴阳并补,阴疽消散。如阳和汤中熟地黄。

3.妥善配伍宣散通络药寒邪客于肌肤营卫而为阴疽,其证机是寒气与血相结,经气阻滞不通,脉气不和,营卫滞涩,血虚不胜寒。治当配伍宣散通络之品,以冀阳气得通,阴血得补,经气通行。如阳和汤中麻黄。

4.适当配伍化痰散结药血与津并行而互用,寒邪与血相结而为疽,最易阻滞津行而生痰,痰又与血相搏而结于肌肤营卫。在温阳补血时,还要配伍化痰通络散结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消除阴疽。如阳和汤中白芥子。

5.随证加减用药若血瘀明显者,加穿山甲,皂刺,以通络散结消肿;阳虚明显者,加巴戟天,仙灵脾,以温补阳气,使阳以胜寒;肿块坚硬者,加牡蛎,贝母,以软坚化痰溃坚等。

【用药要点】方中鹿角胶温补阳气,并能通阳散结。熟地黄滋补阴血,与鹿角相用,阴阳并补。干姜助鹿角温阳散寒。肉桂温阳助熟地黄以散血之寒。白芥子通络化痰散结。麻黄开腠理,启玄府,善于宣达肌肤营卫,与白芥子相用,以增化痰通络消肿散结。《外科证治全生集》:“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毒亦随之消矣。”生甘草一则解毒,二能调和药性。诸药相用,以温阳散寒,补血通滞。

本方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相用,血得阳而化生,阳得血而生化;辛温药与滋补药相用,补中能开结通络,宣中能滋补阳气阴血,补偏救弊,共建其功。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以用于治疗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病证属于阴寒证机者。

此外,骨结核,腹膜结核,胸膜结核,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骨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囊肿,男子性功能减退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治疗。

【类方】

1.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

适应证:寒湿痰瘀证。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舌淡苔白,脉沉。

治法:温阳化痰,祛湿通络。

组成: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各45g),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归身酒炒,各七钱五分(各23g),麝香三钱(9g),墨炭一钱二分(3.6g)。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丸,临用陈酒送下一丸,醉盖取汗。如流注将溃及溃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参之药同日而服。

2.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适应证:瘀毒痰结证。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肠痈,舌淡苔薄白,脉沉。

治法:解毒消痈,化痰散结。

组成:牛黄三分(1g),麝香一钱半(4.5g),乳香、没药各去油研极细末,各一两(各30g),黄米饭一两(30g)。

用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9g)。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

3.薏苡附子败酱散(《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大肠寒湿痈证。右少腹急结不舒,按之有如肿物状且柔软,不大便或大便不畅,小便尚可,肌肤甲错,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

治法:温阳通经,化瘀消肿。

组成:薏苡仁十分(30g),附子二分(6g),败酱五分(15g)。

用法: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三、益气透脓法

【适应证】痈疽虚证:痈疡或疖肿日久不除,脓成不

溃,漫肿无头,酸痛或轻微发热,或溃后久不愈合,舌淡苔薄,脉涩或弱。

【治法】益气通络,托毒排脓。

【代表方剂】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生黄芪四钱(12g),当归二钱(6g),穿山甲炒,一钱(3g),皂角刺一钱半(5g),川芎三钱(9g)。

方歌:

透脓散益气透脓,山甲归芪皂刺芎,痈疡肿毒久不愈,服用通络能排毒。

【用法】水二盅,煎一半,随病前后,临服入酒一杯亦可。

【配伍技巧】

痈疽虚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气虚不能有效地御邪;痈疡久而不愈。治疗痈疽虚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益气药痈疡疖肿日久不愈,暗耗气血,气血虚弱,导致正气不能托毒于外,毒邪反而肆虐正气,证见痈疡疖肿久不消溃,或溃后久而不愈。治当益气固表,扶助正气,以使正气能够积力抗邪于外。如透脓散中生黄芪。

2.合理配伍理血透脓药痈脓不除,血脉不和,经气不畅,故痈脓久而不愈。治当配伍理血透脓药,理血则脉通经畅,经气和调,从而能使痈脓因血脉通畅而溃散,因经气畅行而愈合。如透脓散中穿山甲,皂刺,川芎。

3.妥善配伍补血药气虚者法当补气,但补气的同时应配伍补血药,只有这样,才能使血以化气,气有生化之源;在配伍补血药时最好选用具有活血作用,活血能消痈疡肿毒。如透脓散中当归。

4.随证加减用药若日久郁而生热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酸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止痛;有瘀血病理者,加王不留行,桃仁,以活血化瘀通络;络脉阻滞者,加蜈蚣,僵蚕,以通经活络行血等。

【用药要点】方中黄芪益气助正透毒于外。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消肿止痛,与黄芪相用,以补益气血。穿山甲、皂刺通络消肿,软坚溃脓,散结透达。以酒少许,增强行气活血。诸药相用,共建其功。

本方配伍特点是:祛邪之中兼以扶正,补气又补血,通络之中能溃坚。对于脓成不溃,或溃而不愈者,均可用之。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皮肌炎,红斑狼疮,淋巴结核,深部脓肿,深部静脉炎,末梢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

适应证:气血虚痈疽证。痈疽将溃,脓成色紫或无脓,根脚散大,舌淡苔薄,脉弱划数而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托里透脓。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穿山甲炒研、白芷各一钱(各3g),升麻、甘草节各五分(各2g),当归二钱(6g)、生黄芪三钱(9g),皂角刺一钱五分(5g),青皮炒,五分(2g)。

方歌:

托里透脓散人参,白术白芷穿山甲,升麻甘草与当归,黄芪青皮与皂角。

用法:水三盅,煎一盅。病在上部,先饮煮酒一盅,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半盅热服。

2.内补黄芪汤(《外科发挥》)

适应证:气血虚弱,痈溃不愈证。痈疡溃后久不愈合,肢体困倦,失眠神疲,口干食少,少气自汗,或低热不除,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愈合痈疽。

组成:黄芪盐水拌炒、麦冬去心、熟地黄酒拌、人参、茯苓各一钱(3g),甘草炙、白芍药炒、远志去心,炒、川芎、官桂、当归酒拌,各五分(2g)。

用法: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