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眼球的解剖和生理 (1)
一、眼球壁的解剖和生理
人眼是圆球形的故称眼球,位于眼眶内,直径约为24毫米。眼球的形态是眼屈光的基础,成正圆形者多为正视眼,前后径大于横径者就成为近视眼,相反,横径大于前后径者就成为远视眼。
眼球的壁分为三层,分别称为纤维膜、葡萄膜和视网膜1.外层为纤维膜,它是保持眼睛球形的维护层(眼球的外壳),前1/6是半圆形的,并且透明,称为角膜。为了透明,角膜上没有血管。角膜中间厚度只有0.6毫米,周边稍厚,为1毫米左右,直径约10毫米。角膜有弧形弯曲,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约7.8毫米。光线由空气直接射入角膜,空气和角膜两者密度差大,故该界面的屈光度最大,有4 300多度。眼球的总屈光度才5 864度,这一界面造成的屈光度占总屈光度的73.33%。近年来眼科医生在角膜上做手术,力求改变角膜表面曲率,使眼球的屈光状态得到调整,以矫正近视眼。角膜后面就是占外层5/6的巩膜,是结缔组织,表面呈瓷白色。
2.中层称葡萄膜,因血管多,又称血管层,从前向后依次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膜:位于睫状体前,有色素,不同人种含的色素不同,黄种人为棕黑色,称黑眼珠;白种人为蓝色,称蓝眼珠。虹膜中间有一个圆形孔洞,称为瞳孔。虹膜内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散大肌,光线由瞳孔进入眼内,散大肌和括约肌调节入眼光量,光强时瞳孔缩小,光弱时瞳孔散大。中枢神经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控制瞳孔的大小。
(2)睫状体:睫状体前面与虹膜相连,在正常状态下,它藏在巩膜内,从眼前看不见它。它的主要作用有:①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营养眼内组织。②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度来实现眼的调节作用。
(3)脉络膜:脉络膜与睫状体后面相连,分布于眼球后半部,富含血管和色素,其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使入眼光线只能通过瞳孔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同时供给视网膜营养。
3.内层为视网膜,由无数视细胞组成。视网膜的中心有一个小凹陷称黄斑中心凹,是白天视力最敏感的地方。视网膜如同照相机的底版,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上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形成视神经的冲动,沿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质的枕叶视觉中枢,就成了意识中的视觉感知。
4.你知道吗,每只眼前都有个盲区。
正常人眼中有个盲区,位于视野的中心区,生理学上叫做盲点。其实并不是一个点,反应在视野中是一个盲区。由解剖组织学发现在视网膜的神经血管出入眼球的部位无感光细胞,推测视野中有一个盲区,经实际测试证实了这一推测。测试盲点的简易方法是用一张白纸条在它的右面画上一个1.5厘米直径的乌龟,左面画上一个“+”字,两者距离5厘米左右。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字不动,右手持纸条在右眼前,前后移动到一定距离乌龟就消失了。过远过近都可恢复视野中的乌龟。这样的纸条只能测试右眼,将纸条上下调换一下使“+”字在右侧,乌龟在左侧就可测左眼的盲点。测盲点的形状要麻烦些。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纸的左侧画一个“+”字,让被测试者右眼注视“+”字不转眼,试验者用一只由白色纸裹着的铅笔(只能看到铅笔的黑尖),在被测试者眼前水平的由鼻侧向外侧移动,让被测试者以余光注意黑尖并报告出到什么位置看不到黑尖了,测试者画个点做记号,再继续向外侧移动,到什么时候又看到了黑尖了再画个点,以此方法做4个方向的测试,画出8个点,将各个点做一连线就可看出盲点的大概形状了。
二、眼球内的解剖和各部的生理
(一)眼球内的解剖
眼球内充满透明物质,使眼球保持一定张力,保证光的通过和曲折。眼球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与角膜一起构成眼的屈光系统。
1.房水 由睫状体分泌产生,从后房经过瞳孔流入前房,由前房角的小梁网、许氏管进入巩膜静脉窦,再经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邻近组织和维持眼内压。
2.晶状体 它是双凸面的透明体,富有弹性,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为眼球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屈光力为+20D,约占整个眼球屈光力的1/3。晶状体分前后两面,两面相连的边缘称为赤道部,有许多睫状体悬韧带附着。晶状体借助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当环行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凸,眼球屈光力增加,使眼球能看清近物;当看远物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平,眼球屈光力变小,使眼能看清远物。故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变焦镜头一样,使远近物体均能看清。
3.玻璃体 为无色透明的凝胶体,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眼球腔内。它除能透过光线外,主要起支撑视网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二)眼的视觉功能
人类视觉的基本特征是感受外界光刺激,与感受光刺激有关的视觉基本功能包括人类能分辨刺激光的不同强弱,分辨出在空间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刺激物,分辨有一定时间间隔的闪光刺激和分辨不同波长的颜色光刺激,同时又通过眼球运动,使眼主动对准和扫描刺激物,以形成清晰视觉。视觉的这些基本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接受外界丰富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复杂的图形和空间知觉。它还有一个特点是把断续的动作(例如电影胶片上是一个一个的图)让我们感觉的是一个动作过程。
(三)视功能的检查
视功能的检查包括:①视力的检查;②对比敏感度的检查;③视野的检查;④色觉的检查;⑤明、暗适应的检查;⑥眼屈光的检查;⑦立体视觉的检查。
(四)视力、远视力、近视力
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视力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主要反映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即视锥细胞的功能。周边视力即视野,反映视网膜中心凹以外部位的功能,即视杆细胞的功能。
通常人们所说的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是检查眼睛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物体反射出的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于视网膜,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物体与被检眼距离的远近。如果被注视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像也越大,反之则物像越小。
假设物体AB两端引出的线,经眼球内结点(N)交叉后在视网膜ab点成像,ab即为物像之大小。如果物体AB增大,物像ab也增大。如果物体AB大小不变,但移近被检眼,则视网膜上的物像ab也随之增大。由此可见,视网膜上的物像的大小取决于角aNb,故将此角称为视角。
正常眼视力为1.0,其分辨力为1分视角。1分视角时视网膜上ab的距离相当于4.96微米。视网膜中心凹锥细胞的直径为1~1.5微米。要想分出两个点,必须在视网膜上有两个锥细胞兴奋,中间至少被一个不兴奋的细胞隔开。按此理论讲1.0的视力是最高视力,实际并非如此,徐广第教授认为:这只可视为前人的规定标准,因为这种传统的解释也常遇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故现在视力表中增加了1.2、1.5、2.0。例如从小在草原生活的人由于经常看远处,视网膜经常分辨一些微小的物像,其视力可达2.0、3.0,甚至更高。
视力的检查就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的。视角越大,视力越低。根据检查视力的距离不同,又将视力分为近视力和远视力。远视力是指5米和5米以上的视力。目前常用的远视力检查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Senllen视力表。记载视力的方法有小数记录法、五分记录法、分数记录法等。其正常视力定为1.0、5.0、20/20,即检查距离为5米时,1.0这行的视标笔画粗细及其间隔所形成的视角为1分角。
近视力是指在近距离分辨视标的能力。通常用的近视力检查表有Jaeger表和徐广第表。设计原理同远视力表,但要求检查距离不同。在良好的照明下,30厘米能分辨1.0行者为正常近视力,记录为J1。如果对1.0分辨不清者,可调节检查距离,以求辨清为止。通过近视力检查可了解眼的调节能力。与远视力检查配合,可判断是否有屈光不正或其他眼病。
(五)正视眼不等于正常眼
正视眼指眼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曲折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此时眼的屈光度数为零。正视眼不等于正常眼,也不等于视力正常,正视眼只是保证视力正常的基础。正常或理想的屈光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年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正常屈光生理值,在大多数年龄所需要的最佳屈光状态不一定都是正视眼。例如婴幼儿的最佳屈光度为+2~+3D,儿童的最佳屈光度为+1~+1.5D,成人正视眼的屈光度在±0.25D以内。
(六)年轻人的正常眼为什么远、近都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