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面上的动物为什么绝大多数有眼睛
一、达尔文进化论
1809年,达尔文出生于英国,父亲是医生,祖父是一位生物学家,研究过生物的进化。达尔文学过医,学过神学。大学毕业后经人推荐随英国军舰环球周游,使其有一个接触不同地区而又连续观察的机会,这次远航中大自然提供的新的科学事实使他渐渐怀疑神创论。他回忆有三类生物学事实引导了他的转变。第一类事实是在南美洲大陆从北向南旅行中,他看到了密切相邻的地区一个物种被另一个物种代替,相距越远的两个地区,两个物种的区别越大;第二类事实是,他注意到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大部分生物都具有南美大陆的种类特征,但各个岛上又有本岛特有的物种,彼此差异又不大;第三类事实是,他从南美洲地下发掘出来一种披着甲胄的大型动物化石,它与现在生活在那里的同类有差别,表明它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在达尔文看来,这些事实都是不能用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来解释的,因此达尔文认为物种是会变异的,这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但达尔文没有解决物种由无到有的问题。
二、徐广第的人眼与自然理论
近视眼专家徐广第认为,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尽人皆知的,太阳的伟大作用与眼睛的联系在瓦维罗夫的《眼睛和太阳》中作了详尽说明。徐广第认为,太阳使地球出现了生物,太阳的光又直接使生物进化出了眼睛,来感受光,来进一步适应阳光下活动。古希腊人就已经认识到眼睛是适应阳光而产生和演化的,人眼球就是适应阳光的直射而进化来的。虽然阳光使许多动物进化出了眼睛,但只有在人体上才使视觉进化到了立体的视觉、视觉心理学等高级进化产物。
三、张宗炳的进化论
我国近现代昆虫毒理学家张宗炳认为,生物的起源是随着宇宙的进化、地球的进化而来的。宇宙中尘埃云的收缩和旋转产生了太阳,太阳的旋转又产生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地球又捕获了月亮等。地球上原本就有的甲烷和氯氰酸铵、硫化氢等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基酸、蛋白质等。他把进化分为化学进化阶段和生物进化阶段。化学进化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就可表现出它最原始的生命特征(代谢),下一步就进行生物进化。这不失为一种解释生命起源的学说。
四、人眼起源之我见
(一)微子系统进化成有形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微子系统组成的。这里说的微子不是指一个物质单位,而是指抽象构成物质的一种最小单位。小是无限的,它随着人的认识能力而深入。现在最小的物质单位是电子,就是电子也是数量巨大的微子系统组成的,只是现在科学技术无法认识它的存在而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需要能量的,运动的强度是随着所得能量大小而定的。微子有运动的特性,故有获取能量的倾向,组成无机物的微子系统只能被动获得能量,获得了能量的微子系统运动也就活跃。地球上的阳光、温度和水构成了物质化合分解必需的环境。微子系统众多,各选有利于继续运动的最佳方式,并力求这种运动方式永远继续下去。因此就获得了生物的特性。巨量的微子系统各自选择对自身存在有利的最佳方式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态。选择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储存的就是原始植物,选择掠夺别的系统储存能量的就是原始的动物。
(二)生物的形成
微子系统组成电子,依次组成质子—原子—分子—细胞—机体,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微子系统亲能、获取能量的特性决定了生物结构形成的科学性与目的性。分析生物结构的意义时常使人感到那些结构形式像有计划地安排一样,而且常超出人的想像。这是人的思维逻辑系物质的特性决定的。生物结构形式是自选最佳形式的结果,也是物质的特性决定的,这也是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的道理。
(三)眼的由来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就得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环境中有什么可作为信息的变化,这个系统(动物)就会进化出相应的结构来感受它、分析它、认识它,再产生相应的变化来对付它。由于地球上有阳光,物体可以反光,通过反射出来的光可了解物体的距离、形态、颜色和运动。动物能感受光线的器官称为眼睛,有眼的动物可适应环境继续生存。人的眼睛伴随着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进化,相反没有眼的动物多数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