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四物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四物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①不调,脐腹痛②,崩中漏下,血瘕③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④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注释】①月水;即月经。②疞痛:绵绵作痛。③瘕:包块。④将理:生活起居与调理。
【译文】四物汤可以调理补益营卫之气,滋养气血。治疗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部疼痛,阴道出血,因瘀血内结而形成的坚硬包块,有阵发性疼痛,妊娠感受寒邪,或休息调理失宜,致使胎动不安,下血不止,以及产后身体虚弱,风寒之邪侵犯人体,恶露不下,在体内结成包块,少腹部坚硬疼痛,经常发作恶寒发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等份(编者注:现代用法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黄12g,水煎服)。上面药物研成粗粉末,每次服用15g,水一盏半,煎至药液还剩80%,去除药渣,温热服用,空腹或在食前服药。
【按语】本方证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营血亏虚与心、肝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血虚则肝失所养,无以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爪失于濡养,故面色无华,唇爪色淡;肝血不足,冲任虚损,血行不畅,故月经量少色淡,不能应时而至,或前或后,甚者经闭,脐腹疼痛,脉细弦或细涩。治宜补养营血为主,兼以活血调经。本方是由《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方中熟地黄甘温,养血滋阴,补肾填精,为君药。当归辛甘温质润,补血、活血、调经,既助地黄补血之力,又行经隧脉道之滞,为臣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共为佐药。四药配合,共奏补血,活血,调经之效,可使营血调和,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用之以行血止痛,成为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之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温之当归、川芎相配,则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方歌】芍地归芎四物汤,调经补血基础方。
临床应用
(一)不孕症
【原文】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于经候①见之;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竹林女科证治》)
【注释】①经候:月经情况。
【译文】妇人所重视的是身体血液情况,血能转化为肾精,孕育胎儿才能成功,要想了解观察其血液是否充足有病,只有观察其月经情况才能知晓;要想治疗其病,只有调节其阴血。
【按语】“女子以肝为先天”,是指肝藏血功能对妇女的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血虚常导致月经量少或延长月经周期,而月经量少或延期又会导致不孕症的发生。故补血是治疗虚性不孕症的治本之法,而四物汤是补血的代表方,故以四物汤为主对虚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彭某,女,26岁,2004年3月就诊。人工流产术后未避孕,3年未孕,月经后期10~20天,经少色黑,经行腹痛,腰膝酸软,白带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输卵管通畅试验正常,基础体温测量为单相曲线。服用多剂中药及草药效不显。遂用四物汤为基础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20g)治疗。
第1阶段(行经期):用基本方加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0g,炒延胡索15g,炒续断15g。服5剂。
第2阶段(经行后期):用基本加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山茱萸15g,山药20g。服7剂。
第3阶段(排卵期):用基本方加淫羊藿15g,菟丝子15g,炒杜仲15g,补骨脂15g。服7剂。
第4阶段(黄体期):用基本方加蛇床子15g,炒续断15g,炮穿山甲粉10g,巴戟天15g。服7剂。
以上均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月经周期开始正常,痛经消失,基础体温呈现双相。服药2个半月后即受孕,2005年喜生一子。[陈怡.四物汤加味治疗不孕症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314]
【中医解析】人工流产术后损伤胞络,冲任失调,脏腑气血不和,肾虚冲任失养,血海不充致月经后期、不孕。四物汤方中熟地黄大补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敛阴养血。并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采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月经期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炒延胡索、炒续断活血通络,行气补肾。月经后期加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山茱萸、山药养阴补肾。排卵期加淫羊藿、菟丝子、炒杜仲、补骨脂温补肾阳促进排卵。黄体期加蛇床子、炒续断、炮穿山甲粉、巴戟天温宫祛寒促进黄体成熟。有的放矢,故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二)腰痛(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原文】产后未有不伤肾者,腰痛皆是肾虚。(《评注产科心法》)
【译文】分娩过后,没有不损伤肾精者,其腰痛都是肾虚所致。
【按语】分娩过后,阴血损伤较甚,因精血同源,故阴血不足,肾精大量转化为阴血,致使肾精亏虚。所以这时如果患者有腰痛,大多为肾虚所致。治疗当补血填精,可以四物汤加补肾之品。
【病案举例】戴某,女,24岁,2005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于l年前分娩,4个月后出现腰痛,经相关检查,诊断为左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经多方治疗未效,故前来求治。诊见:患者形体瘦小,面白无华,腰痛已半年余,俯、仰、转侧体位受限,伴左腹股沟疼痛,下肢麻木,左侧膝关节疼痛时作,双腿、双膝无力,畏寒,遇劳更甚,纳食、二便尚可,舌淡、苔薄,脉细弦。证属产后精血亏损,骨骼空虚,筋膜组织失濡。治宜补气血,益肝肾,佐以通经活络。方用四物汤加味:
当归12g熟地黄25g白芍30g川芎10g
淫羊藿30g山茱萸15g杜仲12g怀牛膝10g
枸杞子15g续断15g地龙15g
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服10剂,腰腿疼痛及麻木等均减。方已对症,原方再服10剂。诸症基本缓解,腰、膝活动自如,惟麻木未消失;守方加鸡血藤30g。服10剂,调理善后。因患者离境未能跟踪随访。[孙鸿朗.四物汤临证治验举隅.新中医,2008,40(1):86-87]
【中医解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属中医学腰痛范畴,病机乃精血亏虚,骨失濡养。本例患者虽年少,但腰痛发生于产后,且面色少华、脉细弦均为精血亏虚之象,不荣亦痛,故用四物汤补血活血;加杜仲、怀牛膝、淫羊藿、枸杞子、续断补肝肾,强腰益精生髓;加地龙活血通络以助活血之力,改善血循环,增加股骨头局部血容量,促进骨细胞再生,达到从根本治疗之目的。四物汤中之白芍性微寒,味苦酸甘,具养血调经,平肝敛阴,止痛止汗等功效,一般用量10~15g。湖北省名老中医徐精诚教授,其常用白芍20~40g。徐老师认为,白芍缓急止痛效甚佳,用药宜量大方显药力。
(三)偏头痛
【原文】肝阴耗,内风日旋,厥阴①无一息之宁,痛掣②之势已极。(《临证指南医案》)
【注释】①厥阴:指足厥阴肝经,其分布循行经过头项部。②掣:牵引。
【译文】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头顶部疼痛不止,呈放射性,其疼痛趋势是逐渐加重。
【按语】头部虚性疼痛也是临床一种常见病证,多为血虚不能濡养清窍所致,且常伴有气虚血瘀。治疗以滋补阴血为主,再加一些补气活血通络之品。四物汤补血活血,对于营血虚滞所致的各种病证均有治疗作用。当然对于血虚头痛,在补血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补气活血通络及柔肝息风之品,可以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常某,女,17岁,2003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行视网膜剥离术,术后出现头痛,经多项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遂前来求治。诊见:头右侧呈烧灼样掣动,持续性刺痛,严重影响睡眠,伴心悸,疲乏,恶心,口干欲饮,咽喉不适,食欲、二便尚可,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血压:120/70mmHg。证属手术损伤气血,经脉失养,血虚风动,上扰清窍,治以养血息风,清热镇痛。方以四物汤加味:
当归10g熟地黄15g白芍25g川芎10g
天麻(先煎)l0g太子参25g钩藤(后下)15g地龙15g
五味子15g蔓荆子20g珍珠母20g法半夏8g
黄连5g
5剂,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并嘱忌辛辣饮食。
二诊:头痛明显减轻,伴轻微阵发性钝痛,且每天头痛发作时间递减,睡眠好转,口渴减轻,咽喉不适、恶心消失,舌、脉如前。药已对症,效不更方,续服5剂。
三诊:偏头痛消失,仅午后偶有短暂颈部轻度掣动,心悸、口干等症缓解,但睡眠易醒,舌淡红、苔薄,脉细弦。上方去地龙、法半夏,太子参改10g,加夜交藤30g。服7剂善后,诸症消失而愈。
【中医解析】偏头痛属中医学偏头风范畴,多以血虚、气虚、肝火、疾浊等引发。本例偏头痛始于手术后,气血损伤,血脉空虚,虚阳上扰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故以四物汤养血柔肝,滋养肝阴;太子参、五味子健脾益气;黄连、地龙、蔓荆子清热通络,活血止痛;钩藤、天麻、珍珠母平肝息风。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柔肝、益气敛阴、抑敛肝阳之功效,使阴平阳秘,偏头痛自平。
结语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以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为证治要点。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生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牡丹皮,熟地黄易生地黄,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四物汤的药物剂量,原书为各等份。也可根据《蒲辅周医疗经验》所言“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黄为生地黄。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2倍”。可谓经验之谈。
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本方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