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20680900000028

第28章 旋覆代赭汤

第二十七章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①,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注释】①痞硬:闷塞不舒感。

【译文】伤寒病,经过发汗,或涌吐或泻下治疗后,外邪已解之后,但胃脘部闷塞不舒,嗳气不止的,应当用旋覆代赭汤治疗。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4枚。以上7味药,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除药渣,再煮取600毫升。温热服下200毫升,每天服3次。

【按语】本方证由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气虚则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则噫气频作、呃逆或恶心呕吐。脾胃虚弱,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畅,则心下痞满,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均为胃虚痰阻之征。胃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故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温,下气消痰,降气止噫,为君药。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善镇冲逆,为臣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生姜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两药合用,以助君臣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胃,既可扶助已伤之正气,又可防重镇之品伤胃之弊,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

【方歌】五两生姜夏半升,草旋三两噫气平,人参三两赭石一,枣十二枚力始胜。

【趣味速记】代花草人夏大姜(想象:戴花的草人下大江——代赭石、旋覆花、甘草、人参、半夏、大枣、生姜)。

临床应用

(一)呕吐(胃扭转)

【原文】胃既病矣,则脾气停滞,清浊不分,中焦为之痞塞,遂成呕吐之患焉。(《济生方》)

【译文】胃腑既然已有病变,则脾脏必然受到影响,导致脾气停滞,清浊不分,中焦因此而闷塞不舒,于是呕吐就发生了。

【按语】呕吐就其基本病机而言,是胃气上逆所致,故治疗的根本大法当为降胃气。当然如果兼有胃热、胃寒或痰湿等,还要相应进行对应治疗。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胃气,兼有益气化痰之功,适用于胃虚有痰之胃气上逆者。

【病案举例】李某,男,34岁,2006年4月15日就诊。阵发性呕吐,伴胃痛1个月。发作时呕吐频繁,轻则2~3天1次,重则1天数次,自用止呕止痛药不效。胃胀痛加重,纳谷不香,大便燥硬,经X线检查发现胃体扭转180°,提示“胃扭转”。舌尖红有瘀点、苔薄白润,脉沉弦滑。诊断为呕吐。证属胃失和降,气滞饮停。用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

旋覆花(包)15g赭石30g党参15g清半夏12g

沉香(后下)8g茯苓12g厚朴12g黄连6g

吴茱萸3g青皮10g竹茹10g生姜5g

1日1剂,1日3次,7剂。服药后胃痛减轻,食欲增加,未见呕吐。上方减黄连、吴茱萸,加山药15g,延胡索10g。续服10剂,诸症悉除。X线复查示胃体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王如茂.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7):457]

【中医解析】患者因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滞不通而胀痛。水谷不化反为湿滞,胃气不降反上逆而呕吐。用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意在调其升降。旋覆代赭汤和胃化饮、降逆下气,加沉香、川厚朴、青皮、延胡索理气消滞,散胃气郁结,左金丸辛开苦降、助其降逆止呕,党参、茯苓、生姜等健脾升清。升降得调,胃气和降,气机通畅则呕吐胃痛自除。

(二)眩晕

【原文】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注释】①掉眩:掉:摇动,眩:眩晕。

【译文】各种风所致的摇动眩晕,都属于肝的病变。

【按语】临床上各种风所致的摇动眩晕等疾病,都属于肝。根据症状与病机的不同,又可分为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和阴虚生风等不同。治疗均从肝脏着手,柔肝息风,同时分别给予清肝热、潜肝阳、养血、滋阴等治疗。旋覆代赭汤重在降气,可以平肝潜阳,故对肝阳上亢化风所致的眩晕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张某,男,53岁,2005年5月18日就诊。素有食少纳呆,5月18日早晨突发耳鸣,头目晕眩,视物旋转,频吐清涎,随即闭目卧床,眩晕稍减。体稍胖,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血压22/14kPa(165/105mmHg)。诊断为眩晕。证属痰湿中阻,肝风上扰。治以降逆和中,除湿化痰,佐平肝息风。用旋覆代赭汤合泽泻汤加味:

旋覆花(包)10g赭石15g党参15g半夏12g

炒白术12g泽泻15g钩藤10g菊花10g

生姜3片大枣4枚甘草6g

每日1剂,1天3次,3剂。服药后眩晕大减,吐涎停止,能下床走动,但仍稍感头晕,苔薄白腻,脉弦。上方继服5剂,诸症消失,血压18.7/12kPa(143/90mHg)。改用天麻首乌丸、葛根片口服1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王如茂.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7):457]

【中医解析】患者素有脾胃虚弱,日久则中虚生痰,痰湿不化,壅阻中焦,郁久化热,夹肝风上旋,眩晕乃作。用旋覆代赭汤合泽泻汤加味降逆和胃、利湿化痰,佐钩藤、菊花平肝息风,眩晕消失。

(三)喘证

【原文】喘谓呼吸迫促①,劳动之人多有之。其在病机,则气之上奔也。(《医碥》)

【注释】①迫促:迫:窘迫,促:急促。

【译文】喘证是指呼吸窘迫急促,体力劳动的人多患有此病。其在病机上多是气机上逆所致。

【按语】喘证其病位在肺,其病机多为肺失宣降,气机上逆而发为喘证。就其治疗当以降气平喘,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为主,同时针对肺脏的兼证如痰、热、寒、虚等进行对证治疗。旋覆代赭汤重在降气化痰,兼能益气健脾,对于脾虚兼有痰湿的喘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病案举例】刘某,女,46岁,2006年8月6日就诊。喘咳8年,前日因旅程疲劳,当晚喘咳加重,胸脘满闷,喘咳痰多,纳差欲呕,自咽至膈有嘈热感,大便燥结,舌红苔微黄,脉弦滑稍数。诊断为喘证。证属痰热内阻,肺失清肃,气逆而喘。治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旋覆代赭汤加减:

旋覆花(包)10g赭石15g党参10g半夏10g茯苓10g

黄芩10g大黄10g苏子12g杏仁10g甘草6g

每日1剂,1天3次,5剂。服药后喘满痰多大减,食欲转佳,欲呕便结消失,舌苔白,脉弦稍滑。上方去黄芩、大黄,加陈皮10g,山药15g。续服5剂,诸症消失。改用旋覆代赭汤加紫河车研粉吞服,每日1次,服1个月,1年后随访未复发。[王如茂.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7):457]

【中医解析】患者久患喘咳,又兼旅程疲劳,使肺胃气虚、伏痰郁热壅于胃、胃失和降。又因大便燥结,使胃中痰热更盛,向上熏膈逆肺,肺失清肃,气逆于上而喘满欲呕。用旋覆花降膈上逆气,赭石镇上逆胃气,党参、甘草、茯苓、半夏健脾化痰,黄芩、大黄清肺胃之热,杏仁、苏子降气润肠通便。热清痰化,肺胃逆气下降而咳喘自愈。

结语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不降的常用方。以心下痞满,噫气频作,呕呃,舌苔白滑,脉弦而虚为证治要点。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赭石用量,以增强重镇降逆的作用;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川贝等化痰和胃之品。

本方在《伤寒论》原书用以治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汗、吐、下后才可用。现代临床对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原发性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属胃虚痰阻而呕逆者,常可用本方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