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读经典学名方
20680900000036

第36章 平胃散

第三十五章 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文】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①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注释】①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

【译文】平胃散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都适宜服。苍术15g,厚朴、陈皮各12g,甘草4g。以上药物研为细末,每服6g,以水一盏,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腹饭前服。入盐一捻,开水送服亦可。

【按语】本方证为湿困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所致。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不运,湿浊阻于中焦,故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湿邪重浊,湿困脾阳,故倦怠嗜卧。湿邪下注,则自利便溏。舌苔白腻,脉缓,均为湿阻中焦之象。治宜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方中重用苍术燥湿健脾以助运化,为君药。厚朴行气化湿,消除胀满,助苍术燥湿健脾之功,为臣药。陈皮行气化湿,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另外煎加生姜、大枣,功可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湿浊得化,脾复健运,气畅胃和,诸症可除。

【方歌】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趣味速记】①陈苍草厚——陈皮、苍术、甘草、厚朴。②术甘皮厚(想象:猪肝皮厚——猪,白术;肝,甘草;皮,陈皮;厚,厚朴)。

临床应用

(一)胃脘痛(慢性胃窦炎)

【原文】痰饮停滞胸膈,亦能作痛①。(《景岳全书》)

【注释】①痛,此处所谓痛者,是指胃脘痛。

【译文】痰饮停留胸膈部,也能产生胃脘痛。

【按语】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较多,其中因痰而痛者,虽不及寒热之邪常见,但亦可见到。痰湿阻滞,脾胃升降失和,对于此种胃脘痛者,当健脾化痰,和胃止呕。平胃散正好有此功效,故常用来治疗此种胃脘痛者。

【病案举例】患者,男,43岁,1994年7月20日初诊。素嗜饮酒,近年尤好啤酒,3年前出现胃脘痞满胀痛,无规律性,纳呆,口中乏味,嗳气泛酸,腹胀便秘,舌苔白腻,脉滑。钡剂透视示慢性胃窦炎。证属湿困中焦,脾胃不和,法当祛湿健脾,消胀散满。平胃散化裁:

苍术l0g陈皮l0g厚朴10g半夏l0g炒谷芽15g

麦芽15g莱菔子15g枳壳l0g瓦楞子(煅)15g生大黄(后入)6g

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服5剂症状明显减轻,仍腹胀纳少,嗳气泛酸,去生大黄加木香10g,砂仁(后入)6g,继服5剂,诸症皆失,钡剂示胃,十二指肠无异常。嘱戒烟酒,少食生冷辛辣。[刘兴山等.郝怀清应用平胃散验案四则.山东中医杂志,1997,16(3):124]

【中医解析】患者嗜酒,湿浊内生,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故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口中乏味。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故嗳气泛酸,积滞腹胀,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滑为湿浊之象。以平胃散祛湿健脾、消胀散满,配伍炒谷、麦芽健脾益胃,煅瓦楞子抑酸,莱菔子、枳壳、大黄除胀消滞、下气通便。

(二)胁痛(急性胆囊炎)

【原文】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传①也。(《景岳全书》)

【注释】①传:传导,引起之意。

【译文】因为饮食劳倦而导致胁痛者,这是脾胃功能失常而引起的(胁痛)。

【按语】胁痛病位虽在肝胆,但亦可见到因脾胃功能失常,湿热阻滞气机而产生胁痛。平胃散健脾化湿,兼能行气对于此种胁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热势较甚,当配伍清热药以提高疗效。

【病案举例】王某,男,46岁,某粮站干部。因发热、恶寒、干呕,右上腹持续性疼痛而于1978年8月11日入县医院外科住院。查体:体温38.9。C,巩膜不黄染,右上腹腹肌紧张、压痛,墨菲征阳性。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8)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给予抗炎、解痉、支持等治疗,次日热退,疼痛未减,遂邀许老会诊。症见:右上腹疼痛拒按,口苦,恶心,大便2天未解,舌红、苔簿黄而浊腻,脉弦小数。许老辨为胁痛,系湿食停滞中焦,积而化热,上逆胆腑,肝胆气机塞滞所为。治以燥湿运脾,疏泄肝胆郁滞。方用平胃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苍术10g厚朴l2g陈皮12g法半夏10g

黄芩10g柴胡10g虎杖12g大黄(后下)6g

豆蔻(后下)6g甘草3g生姜(捣汁泡服)3片

上药水煎,日1剂,分2次服。8月13日:腹痛大减,呕止,大便已通,浊腻之苔已化,右上腹可按,无腹肌紧张,脉稍弦,原方去生姜,再进2剂告愈出院。[袁钦和.许文元运用平胃散辨治急重病经验介绍.江西中医药,2001,32(5):16]

【中医解析】患者过食肥甘厚味,又饮生冷啤酒,致湿食停滞,脾胃升降失司,土壅则抑木,木郁则胆逆,遂生此病。治疗重在燥运中焦而醒脾,佐以疏肝利胆。故方中苍术、厚朴、陈皮、豆蔻燥湿运脾,柴胡、法半夏、黄芩、甘草、生姜、虎杖和解少阳、降逆止呕,佐轻剂大黄,遵“通因通用”之法,疏通胆腑,尽收其功。

(三)多寐(发作性睡病)

【原文】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①(《丹溪心法·中湿》)

【注释】①好卧:此处指多寐。

【译文】脾胃受湿邪所困,全身沉重无力,倦怠多寐。

【按语】脾喜燥而恶湿,现湿邪困脾,脾的升清及运化功能均下降,清气不升,清窍失养则头晕思睡;运化不及又会加重湿邪困脾。平胃散燥湿健脾,恢复脾的生理功能,清气得升,头窍得养,则多寐可除。

【病案举例】张某,女,40岁,2003年4月11日就诊。1周来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身重体怠,胸闷纳少,大便日行1~2次,少成形。舌苔白腻,脉濡。诊为多寐。证属痰湿内盛,脾阳不振。治拟燥湿健脾。处方:

苍术10g厚朴10g薏苡仁10g半夏10g陈皮6g

藿香6g佩兰6g甘草3g

3剂,日1剂,服2次。服3剂后嗜睡基本消除,大便日行1次成形,稍有身重感,原方去半夏再服3剂收功。[陈雁.平胃散临床应用举隅.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596]

【中医解析】此例多寐病由脾虚湿胜所引起。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升降不利,气机阻滞则纳少、大便不爽;湿性重浊,则身重体怠。故投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除满。加薏苡仁健脾渗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结语

本方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剂。以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厚而腻为证治要点。若呕吐较重,可加半夏、藿香,名“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降逆止呕作用较优;若胀满较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平胃散”(《医宗金鉴》),其理气消胀作用较优;若兼食积,加麦芽、神曲,名“加味平胃散”(《医宗金鉴》),其健脾消食作用为强;若兼有寒象,加干姜温中散寒。

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成的方剂还很多,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金饮子,组成药味与本方相同,但用量不同(苍术、厚朴、甘草各二两,陈皮半斤),治四时伤寒;《傅青主女科》用本方加芒硝,治胎死腹中;《景岳全书》将本方与小柴胡汤合为一方,名柴平汤,治湿疟;《丹溪心法》用本方合五苓散组成胃苓汤,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泄泻不止。现代临床则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功能紊乱等属湿滞脾胃者。

本方对于阴虚气滞者忌用。失血过多、孕妇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