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施今墨医案解读
20681100000015

第15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炒皂角子 6克(同布包)三诊:服8剂,此间只痛1次;食欲转佳,大便已畅,日行1次,色黄,有时仍感脘腹胀闷不适,拟方常服。

野党参 10克

野於术 10克

广皮炭 6克

沉香

半夏曲 各6克(同布包)

蔻 仁 各3克(同捣)

炒枳壳 5克

炙甘草 6克

云茯苓 10克

香附米 10克

川厚朴 5克

火麻仁 12克(打)【解读】

本案属于胃气不降,腑气不行,中焦郁结,以致胃脘作痛。施师以甘酸和阴法治之,芍药甘草汤为主方,佐以化瘀润燥之桃杏仁、丹参、火麻仁以通腑更新,并用莱菔子、厚朴、香附、枳壳行气止痛。常服以香砂六君子汤补养脾胃,以恢复消化功能。

白芍——甘草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去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用。

白芍、甘草伍用,名曰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实验研究证明:有镇静,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解除横纹肌、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白芍、甘草伍用,治脚挛急之理,近代医家曹颖甫云:“一以达营分,一以和脾阳,使脾阳动而营阴通,则血能养筋而脚伸矣。”

笔者体验,治疗血虚头痛,宜与制首乌、蒺藜、僵蚕参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宜与生地黄、细辛、全蝎、蜈蚣伍用。

桃仁——杏仁(见第66页)。

白术——茯苓(见第79页)。

莱菔子——莱菔缨(见第17页)。

晚蚕沙——炒皂角子(见第16页)。

半夏曲——沉香曲(见第98页)。

砂仁——白蔻仁(见第17页)。

四、阳 虚 寒 凝

时某 男 52岁 病历号 53、2、461

胃脘痛10余年之久,时发时止,饮食失调或遇凉或饥饿则发作,得食稍缓。平素喜热饮,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病。

3日前,不慎于食,又复感寒,以致引发痼疾,脘痛不休,嗳气频频,泛酸,有时食后欲呕,嘈杂不适,热敷减轻,但不能止,影响睡眠,身倦少力,大便微溏。

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立法】

胃阳久虚,寒滞阻于中宫,胃气不得和降。宜用温中、散寒、理气以治。

【处方】

干姜炭 5克

高良姜 5克

赭 石 12克

旋覆花 6克(同布包)

炙甘草 3克

蔻 仁 各3克(同捣)

米党参 10克

野於术 10克

制附子 6克

白檀香 5克

姜厚朴 5克

刀豆子 6克二诊:服药5剂,1周未发疼痛,食量稍增,但有时仍觉胃脘不适,大便每日1次,原方加力。

【处方】

制附片 10克

干姜炭 6克

高良姜 5克

川厚朴 5克

炙甘草 5克

米党参 12克

野於术 10克

赭 石 12克

旋覆花 6克(同布包)

云苓块 10克

广皮炭 6克

蔻 仁 各3克(同捣)另:丁香、檀香各1.8克 ,研极细粉,分2次冲服。

【解读】

本案由于饥饱不节,七情失偏,或劳役过度,致伤胃阳,其痛多在心下。经云:“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痛也。”又云:“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此一类型临床较为多见,施师常用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之义,疗效显著,方以附子理中汤、二姜丸加味,温中散寒,旋覆代赭汤降逆止痛,并用砂仁、檀香、厚朴(厚朴姜炙,用以散寒快膈,和胃止呕,缓解对咽喉的刺激),丁香、刀豆等理气、开胃、止痛、散郁。

高良姜——干姜

高良姜辛热温散,行气止痛,温胃散寒,温中止呕;干姜辛开温通,通心助阳,祛寒止痛。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散寒止痛作用增强。

高良姜、干姜伍用,名曰二姜丸。出自孙一奎《赤水玄珠》。二药各等份,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陈皮汤下。功效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治心脾痛。宽胸下气进饮食,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

制附子——干姜炭

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走,为通行十二经脉纯阳之药,外通于皮毛而除表寒,里达于下焦而温痼冷,彻内彻外,诸脏各腑,果有真寒,无可不治;干姜气足味厚,暖脾胃而散寒,回阳通脉以救逆。二药伍用,温中止痛,回阳救逆之力倍增。前人谓“附子无干姜不温”,即是此意。

干姜、附子伍用,名曰干姜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渴不呕,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良方》用以治疗霍乱转筋,手足逆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

明代医家孙一奎以干姜15克,附子10克,名曰姜附汤。治中风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忽然晕倒,口吐涎沫,状如暗风,手足厥冷,或复烦躁兼阴症,伤寒大便利而发热者。

旋覆花——赭石(见第39页)。

砂仁——白蔻仁(见第17页)。

注:刀豆子甘温,入手、足阳明经。温中下气,益气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咳喘。

第八节 胃下垂(脾胃两虚)

闫某 男 27岁 病历号51、8、632

数年以来,每于饭后即感脘腹痞满不适,有时微觉坠痛,嗳气,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睡眠欠佳,头晕,腰酸,身倦,四肢无力,精神萎顿,体重日渐下降,郑州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胃下垂。

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缓。

【辨证立法】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失其健运则胀满、嗳气、嘈杂、便结等症随之而起。元气因之不充,身倦,肢乏,消瘦等衰弱之象,亦由之而现,治宜补中益气为主。

【处方】

炙黄芪 15克

米党参 10克

云苓块 10克

小於术 10克

炒荷叶 6克

升 麻 5克

柴 胡 5克

广陈皮 5克

砂 仁 5克

炙甘草 3克

建神

半夏曲 各6克(同布包)

油当归 12克

苦桔梗 5克二诊:服药5剂后,诸症均有减轻,食欲仍不振,自觉精神好转,前方内加焦内金10克,再服5剂。

三诊:服6剂后,食欲增进,诸症大减,即返河南,仍按原意改拟丸剂常服。

【处方】

每日早服:香砂六君子丸9克。每日临卧服:补中益气丸9克。连服30日,均用白开水送下。

【解读】

胃下垂为内脏下垂的一种,多是功能性(促胃动力学紊乱)病变。症见体型瘦长,脘腹胀痛,食后尤甚,平卧减轻,时有恶心、嗳气、胃痛,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中医责之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师门治疗此症,每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取效,除药物治疗外,尚须饮食调摄,即少食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热量。平日宜保持起居有节,生活规律,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另外,可经常锻炼腹肌,以增强腹肌张力。操作方法:取仰卧位直腿高举及仰卧起坐,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米党参——炙黄芪

米党参即米炒是也,意即增强补中益气之功。甘温补中,和脾胃,促健运,益气生血;黄芪蜜炙,即增强补中益气之功。甘温,补气升阳,实腠理,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党参补中气,长于止泻;黄芪固卫气,擅长敛汗。党参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偏于阳而实表。二药相合,一里一表,一阴一阳,相互为用,其功益彰,共奏扶正补气之功。

党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身热有汗、口干口渴、喜用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症。

升麻——柴胡

升麻辛甘微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柴胡苦辛微寒,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上行为要。升麻行气于右,柴胡行气于左。二药参合,一左一右,升提之力倍增。

升麻、柴胡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张锡纯创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呼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柴胡、升麻伍用之理,张锡纯说:“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近年来,祝谌予老师亦常用其治疗肺癌手术后,或放疗、化疗之后,证属气虚下陷,整体功能衰弱者,也有良效,但宜与党参、黄芪、半枝莲、藤梨根配伍使用。

小於术(白术)——云苓块(见第79页)。

半夏曲——建神曲(见第34页)。

枳实——枳壳

枳实、枳壳,同系一物二种。未成熟的果实为枳实,成熟的果实为枳壳。枳实破气消积,泻痰除痞;枳壳理气消胀,开胸快膈。枳壳性缓,枳实性烈。枳壳性浮,枳实性沉。枳壳主上,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枳壳行气于胸,枳实行气于腹。二药伍用,气血双调,直通上下,行气消胀、消积除满益彰。

施老临证之际,习以炒枳实、炒枳壳并书。取炒品入药的用意有二:一则减少药物的刺激性;二则能增强治疗效果。

枳壳、枳实伍用,善行胸腹之气。明·李士材说:“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好古分枳壳治气,枳实治血。”二药参合,气血双调,直通上下,理气之力倍增。笔者临证之际,除用于治疗气机不调,胸腹胀满者外,尚多治疗各种内脏下垂,证属气虚者,伍以黄芪、升麻、桔梗等药,其效更著。

第九节 急性肠炎(泄泻)

刘某 男 72岁 病历号 62、5、10

病起3天,因饮食不慎,损伤脾胃,症见腹胀、肠鸣、泄泻,呈水样便,1日3~4次,自昨日起,又兼见脓样便,小便黄少。伴有双目干涩,纳呆不欲饮食,口干口苦,不欲饮水,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腻,脉濡数。

【辨证立法】

年过七旬,正气已衰,饮食不节,脾胃乃伤,升降失职,遂致泄泻,急拟清热解毒、健脾化滞治之。

【处方】

黄 芩 10克

连 5克

粉葛根 6克

炒薏苡仁 10克

甘 草 5克

白术炭 6克

10克

泽 泻 6克

炒建曲 10克

川厚朴 6克

陈皮炭 10克

云茯苓 10克

滑 石 12克二诊:前方服3剂,腹胀、肠鸣已除,泄泻已止,惟胃口不佳,仍不欲食。

前方去黄芩、黄连、葛根,加生谷、麦芽各10克,鸡内金6克,以善其后。

【解读】

患者连服3剂,泄泻即愈。施师治疗急性泄泻,多取黄芩、黄连、葛根清热解毒,用苍术、白术、陈皮、云茯苓、薏苡仁、建曲、厚朴健脾化滞,以泽泻、滑石、甘草梢分利小便,即所谓“利小水而实大肠”是也。至于用炭药者,它既可吸收水分,解毒消炎,又可吸附于肠壁,以保护肠黏膜,促进组织的修复。此乃古法今用也。

苍术炭——白术炭(见第28页)。

黄芩——黄连(见第12页)。

葛根——黄芩——黄连

葛根轻扬升散,既能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又能解肌退热,透发斑疹,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痢、止泻。葛根以升为主,芩、连以降为要。三药伍用,升降兼备,厚肠止泻、止痢之功益彰。

葛根、黄芩、黄连伍用,出自《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这是一个消炎止泻的良方,用之临床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