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20681600000044

第44章 痛风性关节炎 (8)

第6章 痛风性关节炎 (8)

【药物组成】 蚕沙15g,薏苡仁15g,防己10g,络石藤15g,通草3g,栀子5g,木瓜9g,吴茱萸2g,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甘草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6天为1个疗程。并大量饮水,卧床休息,局部冷敷,24h后改热敷。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湿除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7例,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

【经验体会】 中医认为:中年男性,由于长期吸烟酗酒,脾不健运,日久湿蕴生热,热毒炽盛,阻于骨节错缝而发痛风。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湿除痹。加味四妙勇安汤中蚕沙、木瓜化湿通络;金银花清热解毒;当归活血散瘀;玄参泻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通草导湿热下行;栀子清热燥湿;吴茱萸降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湿除痹之效,使痛风热退毒清,湿化痛止。

【方剂来源】 朱正庆.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顽固性痛风27例.河北中医,2001,23(11):840

14.加味五藤饮

【药物组成】 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忍冬藤各30g,川牛膝、薏苡仁、当归各15g,赤芍、丹参各20g,车前子12g。

【随症加减】 痛甚加徐长卿、延胡索;热盛加黄柏、知母;湿热盛加苍术,病程长,关节变形僵硬者加威灵仙、僵蚕;燥热伤阴加玄参。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9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

治验:王某,男,62岁。痛风史3年,近日因饮酒致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痛,局部灼热,关节屈伸不利,其痛难忍,日轻夜重,血尿酸809μmol/L,X线示右足第一及第四跖骨远端骨质蚕食样缺损,第一跖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关节旁软组织呈结节状肿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略数。证属痹阻经脉,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用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忍冬藤各30g,薏苡仁、苍术、延胡索、车前子(包煎)各12g,川牛膝、赤芍、当归、丹参各20g,7剂,药后局部红肿减轻,疼痛缓解,上方去知母,加木瓜15g,连服15剂,关节肿痛消退,血尿酸349μmol/L,X线示右足第一跖骨远端痛风样病理改变与前次比较明显的好转,嘱注意休息,继服3剂,巩固疗效。

【经验体会】 痛风属中医的顽痹范畴,《素问·痹证论篇》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病机为寒湿邪气,病位在经脉,毒邪入侵与寒湿相结化热,蕴热成痰,导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猝然红肿,热痛而作,其走注关节,痛热甚剧。由于青海地区高寒缺氧的特殊气候条件与长期多食膏粱厚味的饮食习惯,加之老年人腑气日衰,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郁久化热故肿胀灼热,气血瘀滞,痹阻血脉,骨失所养,日久关节畸形。治疗以五藤饮为主方清热利湿活血通脉,配薏苡仁、苍术、车前子以健脾利湿,知母以清热通痹,丹参、赤芍、当归、延胡索以活血化瘀止痛,牛膝活血引药下行,诸药合用经脉疏通、气血流畅、温热得除而获良效。

【方剂来源】 李秀莲.加味五藤饮治疗老年痛风29例.河南中医,2005,26(12):1357

15.加味宣痹汤

【药物组成】 防己、赤小豆、杏仁各15g,滑石30g,连翘9g,地龙、栀子各12g,薏苡仁20g,半夏8g,蚕沙10g,蜈蚣2条,石膏60g,制马钱子0.6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戒酒、忌食辛辣食物及动物内脏等。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6例,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6%。

治验:李某,男,54岁。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发热疼痛1周。1周前因工作劳累、饮酒过量,于次日晨右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着地疼痛更甚,坐卧则疼痛稍减。第3天,右踝关节红肿热痛。体检: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触摸时发热,压痛(+),活动受限,右踝关节作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尿酸557.4μmol/L。诊为痛风。中医诊为痹证(湿热痹)。治拟加味宣痹汤:石膏60g,赤小豆、防己各15g,薏苡仁20g,蚕沙10g,栀子、地龙各12g,半夏、连翘各9g,蜈蚣2条,制马钱子0.6g。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忌食动物内脏及辛辣食物,多饮水,注意休息。服药3剂,患者自感右足第一跖趾及内踝关节红肿疼痛减轻。6剂后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查血尿酸206.1μmol/L。

【经验体会】 痛风属中医“湿热痹”范畴,多因寒湿之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肥甘,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失其运化,水湿、痰热瘀阻经脉所致。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加味宣痹汤方中,重用石膏清泄郁热,佐连翘、栀子以助其功,防己、滑石、薏苡仁、蚕沙、半夏、赤小豆除湿化浊,杏仁宣肺利气,制马钱子、蜈蚣、地龙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湿去热清,经络畅通,诸症皆除。

【方剂来源】 姚桂荣.加味宣痹汤治疗痛风46例.湖北中医杂志,2000,22(4):35

16.健脾祛瘀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白术、丹参各20g,陈皮、半夏、山楂、土茯苓、车前子(包煎)、滑石(包煎)、萆薢、桃仁、红花、地龙各15g,大黄5g,川芎1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或研为细末每次10g,日服2次,10天为1个疗程,停服10天后,继续下1疗程,5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他疗法。

【功效主治】 健脾益肾,祛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5例,痊愈45例(占52.9%),显效22例(占25.9%),好转11例(占12.9%),无效7例(占8.2%),总有效率为91.8%。

【经验体会】 本病肾元素亏,禀赋不足,先天阴阳造化之差异有关,加之大多数患者形体肥胖,年过中年,故其脏气日渐衰退,若再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或饮酒过度,久之必致脏腑功能受损,特别是脾肾功能受损,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失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人体水液不能正常运化,从而聚湿生痰而痰湿内阻,血行不畅,则易于导致瘀血内生。痰瘀互阻日久形成恶性循环,变生诸邪,滞留血脉,肆逆为患,若痰浊瘀血等邪随血流注关节则产生痛风。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抓住脾肾清浊功能失调之本,详辨关节局部病变之标。立健脾益肾,祛瘀通络之法。方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补肾;陈皮、青皮理气健脾,并有报告陈皮、青皮可促使尿液碱化,改善体内pH值;土茯苓、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半夏、山楂利水湿、泄浊毒,加速尿酸排泄,现代药理试验证实车前子、滑石能增加尿量,促进尿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丹参、桃仁、红花、地龙、川芎化瘀通络,推陈出新。诸药并用达到健脾补肾化痰,活血化瘀通络,使机体血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得到平衡,从而使关节局部病变痊愈。

【方剂来源】 王玉霞.健脾祛瘀汤治疗痛风85例.辽宁中医杂志,2001,29(6):18

17.健脾除湿汤

【药物组成】 苍术、白术、薏苡仁、茯苓、陈皮、防己、五加皮、防风、羌活、独活各10g,大枣5枚,生姜3片,甘草5g。

【随症加减】 如症见红肿明显,疼痛剧烈者,为湿浊热化,去羌活、防风、生姜而酌加栀子、黄柏、车前子,以加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同时可结合止痛消炎膏加热敷贴;如属风湿痹证,湿从寒化者可先用艾条熏灸患处,再用止痛消炎膏加热外贴,则疗效更佳。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2~3个疗程。

【功效主治】 健脾除湿,通络止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5例,治愈24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4%。

【经验体会】 痛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过食膏粱厚味或醇酒肥甘致伤脾生湿,湿浊毒邪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所致,或年老脾肾气化不足,内湿稽留,积而成痹,湿邪留于营血可为高尿酸血症。究其原因就在于脾虚生湿,运化失常。中药健脾除湿汤能健脾利湿,强化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在大量饮水、增加尿量的同时,更能加速血中浊毒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达到脾胃健,风湿除,经络通,痹痛解的目的,疾病得以痊愈。

【方剂来源】 王泉生.健脾除湿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福建中医药,2001,32(1):26

18.龙胆泻肝汤

【药物组成】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黄12g,车前子10g,泽泻15g,当归10g,木通6g,甘草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加水1 500ml左右煎汤浸泡患处,或用毛巾浸药液熨患处。

【功效主治】 清肝泄热,散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8例,服药最长3周,最短6天。临床治愈率87.18%,有效率94.87%。

【经验体会】 痛风发病的基本条件除高尿酸血症外,还受到精神过分紧张及抑郁,身体过度疲惫,关节局部撞击、挤压或磨擦,肢体在寒冷的气温中滞留过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身体气血虚损,关节腠理失养,受风寒湿之气,郁积成痹,久而化热攻痛;亦有因风湿直客经脉,致瘀血阻滞,不通而作痛者;风性善行而数变,若风胜者,则见疼痛行走于四肢关节间。龙胆泻肝汤为泻肝经实火湿热之剂,与本病颇为切合。方中龙胆草泻厥阴实热,除下焦湿热;黄芩、栀子泻三焦之热,助龙胆草以增强清肝经实热之功;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子泻小肠、膀胱之湿,助龙胆草清肝经湿热,使其小便而出;当归入肝经,活血主痈肿,血滞疼痛,散经脉之瘀滞,疏通经脉;生地黄入肝经养阴以和肝,是泻中有补,疏中有养,防其苦燥伤阴,使邪去而不伤正;甘草和中解毒;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柴胡能疏肝经之气,平少阳之热,且具解热镇痛之功。

【方剂来源】 徐光.龙胆泻肝汤治疗痛风78例临床观察.中医正骨,2002,14(4):46

19.利湿活血通经汤

【药物组成】 土茯苓、萆薢各30g,川牛膝、苍术、黄柏、威灵仙、地龙、赤芍、甘草各10g。

【随症加减】 湿热痹阻型加忍冬藤30g,虎杖15g,防己10g;痰瘀互结型加泽兰、丹参、半夏各10g,薏苡仁30g;脾虚湿阻型加黄芪、薏苡仁各30g,白术10g;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各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后下)。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配合熏洗:川乌、草乌、半夏各20g,徐长卿、桑枝、桂枝、艾叶各30g,甘草50g。加水至2 000~3 000ml煎汤,先熏、后洗患处,不分证型,每日2~3次。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通经活血,散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2例,显效41例,有效21例。有效率100%。显效的41例中用药3天控制症状者13例,7天控制症状者19例,10天控制症状者9例。

【经验体会】 本病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复因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通畅而出现热郁瘀阻症候。反复发作可致痰瘀互结,阻滞经络,长期不愈,则耗气伤脾,气血俱亏。故利湿活血通经汤重用土茯苓、萆薢作为主药,以清热利湿,促进尿酸从小便排泄。加三妙汤清热燥湿,通利关节,消肿止痛。威灵仙、赤芍、地龙通经活络,活血散瘀,止痛除痹。临症时,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加减用药:湿热痹阻型可重用土茯苓至60g,加虎杖、防己、忍冬藤以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通经作用。痰瘀互结型加泽兰、丹参活血散瘀,薏苡仁、半夏渗湿化痰。脾虚湿阻型则予以补脾益气,重用黄芪使脾气健运,则气通血活。凡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以加强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效。另外,统一配合中药局部熏洗,通经活血,散瘀止痛,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有一定效果。

【方剂来源】 张维颖.利湿活血通经汤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2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33

20.开痹化湿汤

【药物组成】 乌梢蛇、寒水石、知母、土鳖虫、红花各10g,桂枝18g,制川乌、赤芍、茯苓、威灵仙各15g,薏苡仁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阳开痹、清热化湿、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痊愈19例,占59.4%;显效10例,占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