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20682000000062

第62章 泄泻(10)

泄泻(10)

治疗用“仙鹤加白头翁汤”:仙鹤草60克,白头翁3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

辨证加减:胃纳差选用神曲、鸡内金、薏仁、炒莱菔子、山楂肉、山药、炒谷芽、炒麦芽;苔白腻者加用通草、藿香、佩兰、姜半夏、厚朴、苍术、白术、砂仁、蔻仁、茯苓、泽泻等;腹胀选用广木香、青木香、槟榔、青皮、陈皮等;腹痛选用乌药、延胡索、川楝子、枳壳、白芍等;发热选用柴胡、羚羊角、小青草、鸭跖草、生石膏、知母等。治疗组用“仙鹤加白头翁汤”,每日1剂,煎服。对照组单用“白头翁汤”,每日1剂,煎服。两组均7天为1个疗程,轻症病人用1个疗程,中、重病病人用2个疗程,愈后继续调治5~7天。白头翁汤是治疗热痢的主方,长期以来在治疗急性痢疾、肠炎等腹泻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根据临床观察,疗效不甚满意,加用仙鹤草后疗效明显提高。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因此,“仙鹤加白头翁汤”治疗急性菌痢与肠炎具有显著疗效,优于白头翁汤。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马春莱.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575—1576]

治疗方法:26例病人均采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组方为白头翁25克,秦皮15克,黄连10克,黄柏15克,乌梅15克,赤石脂20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30日为1疗程;服用中药期间停服其他一切药物。若伴有明显腹痛、腹胀、泻后痛减,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加厚朴15克,槟榔片15克,柴胡15克;伴里急后重、便带脓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加地榆20克,败酱草15克,延胡索15克;若久治不愈者,腹泻轻则每日3或4次,重则每日达6~8次,脓血黏液便、腹胀肠鸣、消瘦乏力、畏寒、面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加重党参、黄芪剂量,另加补骨脂20克,吴茱萸10克,肉蔻10克,白及15克。

结果:临床治愈14例,显效9例,好转3例。

4.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周 羽.秦皮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放射性直肠炎28例.湖北中医杂志,2003;25(4):30]

采用秦皮汤合白头翁汤治疗放射性直肠炎28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秦皮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赤芍各30克,秦皮、木香、当归、槟榔、白芍各10克,黄连5克,生大黄5~15克,肉桂、甘草各6克。

煎法: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入生大黄煎3~5分钟,两煎共6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后,服用参苓白术丸以巩固疗效。对照组,氟哌酸每次0.2克,每日2次;或黄连素每次0.2克,每日3次。同时给予对症处理。腹痛明显者服用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用药期间停止放射治疗。

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30%;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30%。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治疗慢性直肠炎 [崔化顺,等.加味白头翁汤保留****治疗慢性直肠炎100例.吉林中医,2001;5:26]

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党参、地榆炭各20克,黄连、白术、木香各15克,浸泡水煎3次,浓缩共200毫升,3层纱布过滤后,分别装入100毫升小点滴瓶中,每次100毫升****,每天临睡前排空大小便****,药温37~38℃,30天为1个疗程,结果:100例中,治愈75例,好转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6.治疗慢性结肠炎 [吴胜海,等.白头翁汤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99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1):34]

用白头翁16克,马齿苋、秦皮、地榆、五倍子、乌梅、石榴果、赤石脂各15克,白芍14克,党参18克,槐花10克,黄连15克,牛蒡子25克,甘草6克,烘干粉碎为细末,6克/次,午饭、晚饭、晚睡前各服1次,4周为1个疗程,停药1周后续服第2疗程,共3个疗程后统计。

结果:99例中,治愈59例,临床治愈2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

7.合方应用 [杨东山.理中白头翁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山东中医杂志,2000;19(9):538]

采用自拟理中白头翁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治疗方法采用温中健脾、清肠止泻治疗原则,自拟理中白头翁汤。

药物组成:白头翁10克,乌梅5克,炮姜炭15克,党参25克,炒白术18克,甘草3克,山楂炭15克,山药10克。大便夹血加地榆炭10克,有后重感加木香10克,便急加黄连3克,黄柏3克,腹脐怕凉加肉豆蔻5克,制附子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36例中,治愈22例,显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

【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研究

(1)[朱华旭,等.白头翁汤汤剂化学成分的分离研究.中成药,1999;21(6):313]

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精制方法,对白头翁汤汤剂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汤剂主含4类化学成分,分别为: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皂苷类;柠檬苦素类。分离并研究确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与单味药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确定了化合物的来源。通过白头翁汤汤剂化学成分的分离,并对分得的主要成分与单味药主要成分相比较得知:单味药的主要成分均存在于澄清液中;澄清液为各类化学成分的混合液,与单味药相比,澄清液未发现新的结构类型之化合物。由此推断,白头翁汤煎煮中所发生的复方化学变化属于物理的配伍变化。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皂苷类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为白头翁汤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亦可能为汤剂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2)[朱华旭,等.白头翁汤沉淀化学成分研究.中成药,2002;24(4):293]

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精制方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

结果:沉淀中分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并与汤剂中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

结论:沉淀中化学成分为汤剂中的主要成分。通过对白头翁汤沉淀化学成分的分离,并对所分得的化学成分与单味药及汤剂的主要成分相比较得知,单味药中的主要成分存在于沉淀中。汤剂为各类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沉淀物的成分为汤剂中的主要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沉淀物中未发现新的结构类型之化合物。由此推断,白头翁汤煎煮中所发生的复方化学变化属于物理的配伍变化。由沉淀中分得的有机物来源如生物碱类、黄柏皂苷类、白头翁未鉴定皂苷、香豆素类等,由此可以看出,沉淀中分得的有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极性大的化合物,如多糖苷、季铵碱;另一类是汤液中含量较多的化合物,在醇沉过程中被沉淀析出,如香豆素类。

2.实验研究

(1)[宋崇顺,等.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3):23]

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相配伍,能使大肠杆菌内毒素造型家兔血浆内毒素明显减少,血液黏度明显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血细胞比容明显增高,5-HT明显减少,纤维溶解酶活性减弱,对家兔机体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白头翁汤对造型家兔、正常大鼠作用的结果分析认为,白头翁汤及其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制剂对造型家兔血液的保护作用不是活血引起的,而是通过清热解毒对抗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家兔的损害,防止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炎性反应,达到解毒目的的。

(2)[韩 捷.白头翁汤治疗乙酸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3):38—4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率较高的炎症性肠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及氧自由基皆有密切关系。白头翁汤原载于《伤寒论·厥阴篇》,近年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甚佳。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体现在能降低过亢的体液免疫及减少由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对抗氧自由基的损伤以及抗炎作用和修复溃疡作用等。现代药理学同时认为黄连、黄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其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溃疡作用;黄连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灌胃与****两种给药途径作用于造模大鼠,观察白头翁汤对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影响,并研究其抗炎作用与修复溃疡方面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汤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及IL-6(白芥素-6)含量,同时血清中及结肠组织中MDA(丙二醛)含量经白头翁汤治疗后显著降低而SOD含量明显增高;研究还表明白头翁汤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及修复溃疡的作用。****组与灌胃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大体相当,但****组在修复溃疡方面优于灌胃组。

六、参芩白术散

【方名】 参芩白术散

【来源】 本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二斤,人参二斤,甘草(炒)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大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

【功能】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体形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

本方治证由脾虚夹湿所致。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自内生,气机不畅,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为法。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人参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