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20682100000005

第5章 中药一般常识 (5)

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5)

1.先煎中药有不少药物是矿物质和贝壳类,如滋阴潜阳、镇静安神类药物灵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甲等,这些药物质地坚硬致密,与其他中药同煎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若延长煎药时间,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又易遭到破坏。因此,这类药物必须先煎,一般是先煎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另外,有些中药需要较长时间煎煮以延缓其药性,降低其毒性,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应单独先煎或加蜂蜜先煎。

2.后下有些药物,如薄荷、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细辛等,质地轻清,其有效成分大多数为挥发油,若煎煮时间过长,挥发油即会大量丧失,因此,煎煮时应比其他药物后下。另外,一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易被破坏,不可长时间煎煮,如用大黄泻下时,若长时间煎煮,其泻下成分易被破坏,且久煎后反具收敛作用,正好与泻下作用相反,而使大黄的泻下作用消失。因此,煎煮这类药物时,都必须后下,一般煎煮10分钟左右即可。

3.包煎一些颗粒较小或能产生黏液的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秫米等,与其他药物混煎后可使药液变黏、浑浊,不易滤出,若用纱布包起来煎,就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有些粉末类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以及含有细小绒毛的中药如旋覆花、枇杷叶等,也应用纱布包煎,可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4.另煎对于贵重细料药品,如人参、羚羊角片等,应采取另煎的办法。这些药物质地好,几乎全部为有效成分,且价格昂贵,若与其他药物同煎,其有效成分易被草类药渣黏附吸收。同时,这些药物大部分质地坚韧,短时间难以将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因此,对这些药物应单独久煎,也可放入器皿中加适量水另炖。

5.不煎中药中有些药物不宜入煎,如鹿茸、沉香、朱砂等,既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为细末,兑入煎好的中药中服用或用开水冲服。

二、熬中药有学问

煎药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煎煮中药方法很重要。

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分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60分钟,外感祛邪药物浸泡时间宜短,而内伤滋补药物浸泡时间宜长。

煎药也须讲究水量,加水过多则药汁浓度过低、药液太多,影响疗效;加水过少,不仅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还容易煎焦。一般中药煎煮用水量以浸过药物3~4厘米为宜。但还要视药量大小、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药时间的长短来适当增减。

煎煮中药必须正确掌握好火候。前人将火候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

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冒的解表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补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武火使水分蒸发快,易使药汁外溢,故采用先武后文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煎药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可分三种煎药时间:

1快煎:发散药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易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煎煮时间头煎沸后再煎10分钟即可,二煎沸后5分钟左右。

2慢煎:滋补药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类药物,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煎30~60分钟,二煎沸后20~30分钟。

3折中:一般药头煎从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

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澄清。

三、煎中药饮片学问大

中药汤剂煎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疗效,清代《医药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

1.用具煎药一定要用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所煎之药起化学反应的器皿,一般以陶瓷器皿,如沙锅最佳,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而价廉,属硅酸盐类药具。如无陶瓷器皿,也可用其他如搪瓷、白钢器皿,切不可用铜铁器具。

2.水量煎药用水以洁净、少含矿物质及其他杂质者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有条件可使用蒸馏水为最佳。汤剂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用水过少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用水过多煮时过长,又会使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一般用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4厘米为宜,第二煎的用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为宜。药物宜煎前浸泡20~30分钟或1小时,使水分子充分渗入药材组织,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对于小儿内服汤剂,应尽量减少用水量,可控制在最低线上,以减少小儿服药困难。

3.火候煎药火力的强弱,可直接影响汤剂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药火候有“文火”、“中火”、“武火”之分,也就是小火、中火、大火之别。一般掌握原则是:

1解表药宜用武火速煎,中火断后,以“气足势猛”迅速煎成。

2一般药剂用武火煎至沸,中火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滋补调理药应是武火至沸,再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

4.时间煎药时间的长短,一般与加水多少、火力大小、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息息相关。但与火力的控制关系更为密切,一般应掌握解表药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一般药剂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滋补药头煎30~35分钟,二煎20~25分钟。

5.服法服药时间一般宜饭后30~60分钟服药,滋补药以早晚空腹服用为宜,易于吸收;润肠或泻下药宜空腹时服,有助于发挥润肠荡涤作用;消食药宜饭后服,以助消化;镇静安神药宜睡前服;驱虫药早晨空腹服,驱虫效果最佳。煎剂一般宜温服,忌大热或过冷;解表药宜热服,服后应避风寒;祛寒药宜热服,有助于温通;清热解毒药以凉服为宜;止吐药的服法是寒吐热服,热吐则凉服,并注意少量多次服用。

6.禁忌服药期间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宜消化的食物;热性病应禁用或少饮酒类等有刺激性食物;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酸味食品;服用滋补药不宜饮茶。

7.煎法特殊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和兑服,常见的是先煎、后下和包煎。

8.注意事项饮片煎后残渣应无硬心不焦糊,凡焦糊的饮片是不能药用的,切不可重新加水煎服。

四、中药的几种特殊煎法

目前,中药的汤剂和丸剂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剂型,因汤剂具有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便于临证加减使用的特点,所以汤剂使用的范围更为普遍。为了使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或发挥更大的药效,性质不同的药物在具体煎药过程中往往有不同的煎法和用法。

1.先煎类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再煎,煮沸后10~20分钟再下其他药,如龟甲、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夏枯草、竹茹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

2.后下类气味芳香的、借其挥发油取效的药,宜在一般药即将煎好时加入煎煮,一般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3.包煎类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等,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入锅内煎煮。

4.另煎类某些贵重药,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与他药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小碗内,隔水炖两三小时取汁服,亦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5.溶化烊化类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之类,用时应先单独加温溶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同煎时易粘锅煮焦,且黏附他药影响药效。

6.冲服类散剂、丹剂、小丸、自然汁以及某些芳香或贵重的药物需要冲服,如牛黄、人工麝香、沉香末、肉桂末、田三七、紫雪丹、六神丸、生藕汁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药物的特殊用法,医师一般会在处方上详加说明,药剂师则会将这些药物与一般药物分开包装,并告之这些药物的具体煎煮方法。

五、掌握煎药的火候

中药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见,煎药的方法与火候不可忽视。

首先,为了提高药物的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特别是冬天,若用20~30℃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以免其中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分子物质形成胶体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除此之外,煎药的时间长短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性的药物,在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药物煎煮时间的长短,与其质地有关,凡质地硬、气味难出的药物,煎药的时间以长为宜;质地松软、气味易出的药物煎时宜短。

一般滋补类药物,在头汁煮沸后,用文火再煎半小时至1小时,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药物还须焖煮数小时以上。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药物,由于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因此,在煎药前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

对于一般解表发汗类药物,则须急火煮沸后,再煎3~6分钟。此类药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发挥油,若煎煮太久容易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逸去,从而降低药效。

六、微波炉可煎中药

中药汤剂能够治疗各种疾病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各种慢性病的治疗更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上班族公务繁忙,无暇煎药、或时至盛夏,煎煮的中药汤剂易发酵变质,影响疗效。据有关资料介绍,经笔者在临床中屡试不爽,采用微波炉煎煮中药效果甚佳。

将药物取回后,放入玻璃容器或瓷性容器中,兑入清水适量,兑入的清水以高出药物一横指为宜,盖严,然后放入微波炉中,用大火键煎煮,定时10分钟。煎煮10分钟后,相隔5分钟后,用上法继续煎煮10分钟,而后取出药液,再加入清水适量与药物平齐,续煮10分钟,取出药液,将两药液混合均匀,放入冰箱中,按医嘱服用。再次服用时,将药液倒入杯中,用微波炉微波键加热,1~2分钟即可。

微波炉煎煮中药,方便简捷,节省时间,随时可行,不受季节限制,也不影响药效。

七、不宜选用金属容器煎煮中药

药锅是煎煮中药传统的最佳容器,但由于质地硬脆、易破碎,包装简易或不包装,给运输保管带来不便,成了药锅经销的一大障碍。在农村,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僻村庄,一般人很少去买熬药器具,认为这是在买病进门,因此找个药锅较为困难。这种不便导致一些患者不愿服用中药,有的随意用家里的铝、铁等金属容器煎煮中药,不仅影响了中药煎煮的质量和药效,甚至增加了用药不安全的隐患:一是金属容器传热、散热快,传统的煎煮“火候”、时间难以控制;二是金属容器一般表面积大、温度高、升温快、蒸发快,使含芳香气味的药的有效成分易挥发失效,而另一些需要煎煮时间较长的药,久煎易出现干锅药液煮干,使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三是中药方剂是多味药的科学组合,成分多杂,有些成分在加热过程中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方剂的内含物,增加了有害物质;四是金属容器规格不一、初加水量不易掌握,往往在煎煮时需中途添水,失去了中药煎煮的意义;五是金属容器没有药液出口嘴,滗倒时易倒在接收容器外边,药量减少,达不到有效量;六是个别患者使用电炉煎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煎药不宜选用金属容器煎药。

八、煎药并非越浓越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煎中药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如果中药成分已经均衡地溶解释放到药液中后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因此,煎药并非越浓越好。一般而言,1剂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400~500毫升。

九、大包草药巧煎煮

常喝中药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医师给开的药物一大包,有时会出现普通药锅根本就装不下的情况。除了换用更大的锅外,还有别的好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