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20690500000021

第21章 预留分寸是最理智的平衡之策 (2)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一位高校的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2/3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有人甚至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既在系里信誉扫地,也在校领导眼里失去了好感。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寻找理由。

一旦做出承诺,你就必须予以兑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言行一致”,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才有可能与对方“后会有期”,常来常往。为了兑现已有的承诺,还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对既往的正式承诺任意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或者擅自予以否认、取消,或者在执行中“偷工减料”。

但是,“世事难料”,尽管你不遗余力地履行承诺,但一时难以兑现承诺的情况仍会出现。此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尽早向相关的一方说明具体原委,以求挽回信誉。

人生从来都是成于慎,败于纵

许多人在做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到了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因为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导致的吗?因此,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

有俗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指事物进展到尾声时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尽弃。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过正、反两面教训。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便以骄色示人。一谋士见势不妙,便进言提醒武王道:“诗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把持到最后关头最为困难。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示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他国知道了,受诸侯攻击的恐怕非楚而秦了。”秦武王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只维系了短短的四年。可见他没有听进谋士的忠言。在施政方面,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居安思危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了。太宗常对左右说:“治国之心犹如治病。病人希望尽快痊愈,求医心切。如果病人能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治国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谨慎,若在关键时候有疏忽,必招亡国之祸。

“现在天下的安危全置于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即使歌功颂德,我还需检点自己的言行,加紧努力。但是,只靠我一人是难有作为的,希望你们能做我的耳目,发现我有过失,请直言无妨,君臣之间如有疑惑而不说,对治国是极其有害的。”

唐太宗如此开明,才引出善谏的魏征,以这种态度施政,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人们总是会有许多欲求,无止境地奢求,在我们得到部分满足的时候还不愿意停止,还希望拥有更多。我们总是忘记适可而止,到最后,只能是连自己贪得的那一份也给丢掉了。要想万事顺利,走好人生之路,就要谨慎小心,即使顺风满帆也不可掉以轻心,谨慎是人生最好的护身符。

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

“不给自己留退路”,这作为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是无可厚非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充满了变故与无常,勇往直前固然可敬,但也可能因此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走到山穷水尽处。所以爱迪生就曾倡导:“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一个人一旦孤注一掷地丢掉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

“狡兔三窟”,做事留有余地,给自己保留一条退路,就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事情做尽做绝,如同话说尽说绝一样,不是伤人就会被别人伤。当事情做到尽处,力、势全部耗尽,想要改变就难了。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力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做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一手,也就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永远都留一手,就会使人保持一些神秘感,形成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

杯子装满了,当然再也倒不进去。在所有事物中都有所保留,以便容纳些“意外”,给自己留后路,留下回旋的余地。任何时候都给自己留条退路,才不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世事变化的基本公式。世事既然如此,做人也就应该处处把握恰当的分寸,永远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留有退路,才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是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更要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就收,防患于未然,牢牢握住对日后人生的主导权。

克制自己与他人的私人恩怨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意思就是说,多结交一个朋友,就等于多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路;而得罪一个人,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去路。人与人之间,只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减。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相见就是缘分,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你自己。

东汉时有个叫苏不韦的,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李皓由于和苏谦有隙,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没有办成。很久以后,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只能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只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就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一生之中只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愚蠢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问题解决了就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对方记了你的仇,将来还会给你气受。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求人的时候,如果受了气,你放开眼界,把立足点放在解决对策上而不是斗气上。

和人家斗气,一来未必能够斗得过,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补益,因此换一种视角,换一套思路,另辟蹊径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旦问题解决了,你受气的根源也自然消失了,这时候你还不解气,还让那些本来已经很尴尬的人下不来台,那就太没有“心眼”了。你应当想到,这一次人家阻挠了你,给你气受,也许下次你还要求人家,要是人家记了仇,你就还会有更大的气要受。相反,如果你能够适当给他一个台阶下,他感怀你的宽容大量,下一次办事时也许就能给你帮上大忙。

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不要把事情做绝,甚至想办法化敌为友。

每个人受了气后都会产生一种报复心理,于是奋发向上,寻找时机进行报复。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说不定你哪天还会有更大的气受。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有了实力,或是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时,能够恰当地利用这种优势,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求得他的信任与感激,再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么这不但能排除树敌的可能性,而且还多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那就更不容易受气了。

说话要留有余地

对于你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要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留些余地和退路。

逢人且说三分话,说话不说太满。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把握不好会吃大亏的。说话最好留点余地,才不至于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个人做错事情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挨批评也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一个谈话高手都知道,批评的话最好不超过三四句。会做工作的人,在对别人进行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一定的余地。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总是不肯善罢甘休,非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不可,结果是过犹不及,往往把事情推到了反面。

某工厂一位李姓工人私自把仓库里的钢筋拿了一根回家,安在窗户上。这事让厂领导知道了。领导抓住这一点,把李某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当然,李某也认识到自己的确错了,很诚恳地向厂领导认错。这件事本该到此为止,但厂领导并没有善罢甘休,非让李某写下书面保证并公开在厂中认错不可。书面保证可以写,但公开认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这类事本来就不光彩,如果让厂里同事都知道了,李某觉得很难堪,思来想去,仍找不到下台的办法,于是便离家出走了。

一般来说,批评应该适可而止,没有必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让对方无颜面示人,因为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帮助别人。

说话不考虑场合与对象,往往会触犯人身上的逆鳞;把话说得太满,就会印证那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金玉良言,将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把话说满了往往会掐断自己的余地,就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从而在交际场上招来误会,为自己留下隐患。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给自己留点余地。坦率固然会显得很真诚,但你无须事事坦率。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为了生存,人们可以使用一切手段而丝毫没有良心上的自律,也没有宗教上的羁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人心惟危而居心叵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看起来的确显得很幼稚和可笑。

这样的人开始给人的印象总是比较好的,刚开始大家会认为你很老实和忠厚,可是,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原来你头脑简单、思想简单,这样你便被定位为一个弱者,在没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常常会吃亏的。另外,说话不留余地还常常伤害别人。这种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掩盖,直来直去而且不分场合。你的所谓坦率会在连你自己也不知觉的情况下,就伤害了别人。这样,你在无形之中就树立了无数潜在的敌人,这种敌人比你知道的敌人更可怕,他们会寻找机会来向你发动进攻,趁你不备将你击倒。

最后,这样的人还会被别人利用,因为你坦率,所以你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很浅薄,而且很容易被对方的话激怒,同时也很快做出承诺为某人打抱不平,与其当你在梦醒后发现自己被人利用,倒不如早点醒悟过来,警惕自己,多要求、告诫自己,切不可过于坦率和感情用事,逞口舌的一时之快,坦率的背后一定要有理性和智慧的支配。